给你贴个「三观不正」的标签?_电影速记(vol.3)

2022-5-16 18:59|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66| 评论: 0|原作者: 优质专栏UP主文章精选

摘要:
C:\Users\Administrator\Downloads\2019-10-9-21-52-43-77487690152400-卢诗翰的个人空间 - 哔哩哔哩 ( ゜- ゜)つロ 乾杯~ -采集的数据-后羿采集器.html

标题

给你贴个「三观不正」的标签?|电影速记(vol.3)

标题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875345

meta-col

电影

view

2246

like

44

comment

9

time

2018-8-4

作者

魔鬼的赞歌

头图

正文

「电影速记」是我的一些电影短评,以细微观感为主,电影分析次之,不会是长篇大论的影评,而是一些片段的集合,希望能给大家观影带来一个情绪的切口。

别轻易说「三观」不正

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我发了一条微博说:

我发觉国内的观众,总喜欢把“三观”正不正挂在嘴边,并以此作为评判影视作品优劣的一个标准,是极其缺乏想象力和审美水平的表现。

好像在那后没多久,关于「三观」的讨论有了一个小高潮,是部分人对《英国病人》这部经典电影用时下流行的“三观”来总结,意思是电影人物价值观不正,得出「原来那么多经典思想落后」的结论。而对《后来的我们》之类的流行电影而言,「三观」更是成了一个媒体们进行评价的好标题。

现在仔细想过这个现象后,前面那条微博说的话就有点不太严谨了。我真实的想要表达的或许是:现在太多推信息流的营销号把「价值观」当做了一个噱头或者是舆论武器,我觉得这是一桩大恶事。

下面我随便说说自己的想法,也可能不对,姑且一看。

首先,这群营销号经常模糊了一个概念:是文艺作品中的虚拟人物「三观不正」,还是作品本身、创作者「三观不正」?

简单的例子,《水浒传》里讲武松血溅鸳鸯楼杀了不少无辜路人、讲李逵在江州斧子排头砍去杀了围观百姓、讲宋江拉秦明入伙时放火烧杀平民,是不是就得判定施耐庵「三观不正」,《水浒传》读不得?

《红楼梦》里讲了四大家族无数的龌龊事,是不是曹雪芹「三观不正」?《红楼梦》读不得?

《海边的卡夫卡》里隐喻少年杀父娶母,村上春树更是「三观不正」了?

慢,坐下来想一想,似乎所有知名小说家都喜欢细细去描述各种各样的「恶与黑暗」。

所以说,即使你想对一部作品下「价值判断」,也应该分清楚人物剧情发展与作者倾向之间的区别。很遗憾的是,目前的网络文化并没有往客观真实这个方向走,而是把「价值观」当一个工具来用,怎么有流量、怎么哗众取宠怎么来。


其次,是对想象力和审美的摧残。用「三观判断」的无上话语权,去替代文艺评论的所有维度实质是维护自己思维上的「舒适区」,很容易阻碍一个人接触新的观点和知识领域。

迅速武断的「三观判断」,其实也就是用「贴标签」代替了思考过程。

从我个人的经历理解,在兴趣领域获得「精进」的一个前提是保持open mind,也就是一个遇到挑战自我认知的问题时,让自己慢一步,给自己留思考机会的「开放姿态」。

要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三观判断」?个人以为最大的原因就是「三观判断」是没有任何门槛的,谁都有话语权,而这个话语权的大小,仅仅取决于你能激起多少人的共鸣,与任何专业知识无关。

「无论你在专业领域有多大的地位,“思想”有问题,照样给你戴上纸帽拉上街批斗。」

思维惯性被打破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甚至人们会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陷入一个循环自证的陷阱里以避免自己的价值体系遭到挑战。用简单的「贴标签」取代思考后,你的价值体系几乎不会受到任何挑战,但同时,你也关闭了很多完善自我价值观体系的可能性。

第一时间接触信息时,对现在网络文章持「保留态度」,也是一个好办法。

个人以为最好的状态是,即使在经过思考之后你仍旧判定作者的「三观不正」,但在同时,也能发现价值观之外的一些内容来。譬如作者这种思想如何形成、社会文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等等等等。

总而言之,我想说的是多想,别着急下结论封死自己的思维。

今天的速记似乎没讲什么电影,但其实思路可以套入到很多电影的评析之中,作为一篇随笔,就不多写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