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高考之后(二):志愿填报,请当心那些“幸存者” 标题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567008 meta-col学习 view1914 like145 comment71 time2018-6-8 作者如树如风 头图正文本文写给所有高考结束后,放松之余,准备思考一下志愿填报和未来规划的朋友。 朋友,当你走下高考考场,等在前面的,除了估分,聚餐,睡懒觉,吃鸡,刷剧,打荣耀等日常,还有一件你很可能依然没什么头绪的事情——志愿填报。 对一小部分朋友来说,自己(或者父母)早已选定了心仪的高校和专业,选择困难?不存在的。 但我相信,大部分的朋友,面对这一选择时都会感觉到迷茫——那么多大学,遍布全国各地,那么多专业,很多名字看起来都特高大上,但具体是学什么的?未来对口哪些行业?毕业起薪高不高?发展空间大不大?好高校的冷门专业与一般高校的热门专业,怎么选? 诸如此类。 是不是开始感到迷茫了? 别太担心,毕竟,这才只是开始(金馆长doge塘主の微笑三连.JPG)。
对于大部分朋友来说,志愿填报,是人生中第一个重大选择。因为此前的人生,几乎是线性的,小升初,中考,无非看分数。高分数,重点中学,一条高高的线;而普通分数,普通中学,一条方向相同高度略低的线。 然而,当这条线画到高考志愿填报这个路口时,情况不一样了。 同样的分数,可以报考分数线相同的不同高校同一专业,也可以报考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似乎没有哪一条线明显高于其他的线,只是折向了不同方向。这样的现实,总会让很多考生和家长情不自禁问出那个经典的伪命题: “哪个更好?” 哪个城市更好?哪个学校更好?哪个专业更好? 当你手中的车票可以登上许多趟列车,而这些列车很快就要同时发车的时候,你,选哪一趟?
很多人,选择先看看别人是怎么选。 这一看,就看到了很多“活生生的成功案例”: 你看,表哥当年考了XXX分,报了XX大学的XX专业,现在在XX公司当程序员,一个月好几万。 你看,堂姐当初连续两年没考上一本,听了父母的劝,又补习了一年,第三回参加高考,终于考上了XX师范,将来毕业就能进学校当老师。 你看,父亲同事家的女儿,高中成绩不行,家里咬咬牙供她出了国,读到了MBA,现在在上海,做XX外企的高管。 你看,母亲朋友家的儿子,高考没考好,本科拼了命地备考公务员,现在在家乡捧着铁饭碗,周末的相亲一场接一场。 你看,中学高你几届的学长,报考了XX大学XX专业,本科毕业就去了美国某常春藤高校读博,之后留校任教,已经拿到绿卡,还买了带泳池的大别墅……
这种时候,请你务必小心一个词——“幸存者陷阱”。 二战时,每次空战,返航的战斗机,中弹的痕迹,往往集中在机翼等部位,那么,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否是加强这些部位的防护,来提高飞行员的生存几率呢? 事实恰恰相反,应该增强的,是幸存下来的飞机上,那些没有中弹痕迹的地方,比如驾驶舱,油箱。因为这些地方中弹,飞机难逃坠毁的命运,又怎么可能成功返航。 这个现象,就叫做“幸存者陷阱”。
朋友,当你走下高考考场,开始选择自己未来四年将要就读的高校与专业,当你走向社会,开始面临不同的职业选择,当你规划着自己的未来,期待获得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时,请务必小心这些“幸存者”。 这些“幸存者”,就包括了你会在志愿填报的过程当中,不断听到的,“别人家的孩子”。 没错,别人家的孩子做出了选择,获得了在看起来很不错的结果,那么,你完全照着重复一遍,是否就能获得相同的结果? 恐怕,概率并不会太高。他们只是个例,你不知道,和他们做了同样选择的有多少人,你不知道,那些人得到了怎样的结果。 你不知道,那一批升空的战机里,有多少架,成功返航。
只不过,这个时代,整个社会对这些返航的“飞行员”给予了极大的认同,他们的事迹被掰开揉碎,反复研究。他们的每一次选择,每一个动作,乃至于每一句漫不经心的闲聊,似乎都藏有某些确保他们从枪林弹雨中归来,赢得鲜花与掌声的秘密。 而很多“飞行员”亦是有着充足的自信:我活下来了,所以我的驾驶经验最丰富,临场处理最冷静,对战局的判断最清楚。从此,四处给年轻的飞行员演讲上课,讲述他的经验与教训,教诲你们应当如何训练,如何驾驶,如何与敌人搏击于长空之上,最终载誉归来。 有句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一个人做出了某个选择,获得了某样结果,这其中固然有他自身的努力等因素,这是应当被尊重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过程中,种种客观因素,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客观因素往往充满偶然性。举个例子,刚刚刷新了世界纪录的奥运冠军,被给予足够的时间与任何需要的条件去准备,也可能这辈子都无法重现自己的记录。因此,只有正视这些个例当中存在着的客观条件与偶然性,才能更理智地对待他们的“成功”。
朋友,当你填报志愿时思考学校与专业如何选择,当你未来思考其他一些选择,肯定会有人跳出来告诉你,该怎么选,该怎么做,并给你举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例子,从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多么优秀一直到月入X万身价X亿正在抛弃你的同龄人CEO。 请别急着热血沸腾或焦虑恐慌,留个心眼,往这些个例脚下看看,看看他们的展翅高飞,是否只是一个偶遇风口的巧合。 请不要放弃自我思考,他人的经验,参考是应该的,照搬,就有点幼稚了。
最后说回志愿填报,既然个例参考价值不大,又该如何选择呢? 具体的答案,我当然给不出来,只有两点建议,可能会有所帮助: 1.不要试图通过当下的一个决定安排好此后十年二十年的事情,想清楚此刻的自己想要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够了。 2.如果一定要找些参考数据的话,选择的样本量越大越好。举个例子,如果不是真的热爱,那些连年登上教育部就业率红灯榜的专业,就别选了——毕竟,教育部的数据来源,是全国的毕业生。而我们大部分人,不会成为造时势的英雄。 3.不必太患得患失——反正不管你怎么选,将来总有可以后悔的地方(再次微笑三连.JPG)。 本文为UP主高考之后系列第二篇,灵感来源18年全国卷二高考作文题目。 第一篇: 虽然第一篇阅读量不高,不过通过文字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梳理一下,还蛮开心。 计划还有第三篇,不知道这么勤奋,能不能换来大家的点击和专栏小哥的青睐(虽然我真正的目的是2233娘的鼠标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