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奥斯卡就要颁奖了,关我什么事

2022-5-16 19:00|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93| 评论: 0|原作者: 鱼鳞电影

摘要:

明天奥斯卡就要颁奖了,关我什么事

余生 鱼鳞电影 鱼鳞电影 2017-02-26

明天,第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北京时间上午7点就要开始了。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可是奥斯卡颁给谁给我什么事?


实际上,入围奥斯卡的电影才是重点。提名“最佳影片”的九部影片都是2016年度在各个方面有代表性,有成就的作品。




说实话,奥斯卡的评委有他们的偏爱,所以所有的猜测可能都只是一厢情愿


比如在传奇的1994年度,第67届奥斯卡上,同时出现《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和《低俗小说》三部大作


不管是哪一部都值得一个小金人,最后大奖给了《阿甘正传》。可是在日后观众对于《肖申克的救赎》却表现出来更大的认同,在很多的电影榜单上《肖申克》都稳稳地排在《阿甘》之前



而《低俗小说》更是因为独特的表现形式,开创了历史,并且在同一年度的戛纳电影节上夺得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而当时奥斯卡选择《阿甘正传》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影片切合“美国梦”云云


所以,奖项对看客来说是不重要的,顶多是当做一点谈资。而好好看一下这几部电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下面整合了几部提名的热门影片的评论,有几个是之前发过了,稍微做了一些修改




《爱乐之城》应该是提名电影里最热门,最有话题的


先是为上映前,各大网站,媒体一边倒地好评,甚至给到了接近满分的评价。再是上映之后,又在美国引发了一阵骂战,大概是关于爵士乐的争议,还有种族问题的争议(有人批评电影里无主要黑人演员,展现了白人极权的思想)



我就电影论电影,没考虑那么多“美国问题”。首先这部电影将歌舞片这个经典的类型重新搬回银幕,确实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要知道在如今商业化,已大制作为主流的好莱坞,你要逆向去拍几乎已经销声匿迹的歌舞片,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经典歌舞片伴随着有声电影年代红火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前几年的迪士尼动画《冰雪奇缘》其实就是一部歌舞片,我以为现在的歌舞片只能存在于动画片之中,《爱乐之城》的导演给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他的挑战无疑是成功的



在没去电影院之前我对《爱乐之城》的定义就是“高仿的古董”,高仿再逼真也不可能超越经典



可是实际上,导演沙泽勒并不是拍了一部50年代的歌舞片,而是一部全新定义的歌舞片


沙泽勒的上一部作品是《爆裂鼓手》,讲的是关于爵士乐的故事。这一次也同样和爵士乐有联系



故事讲述一个有演员梦的女咖啡店服务生,和一心想复兴爵士乐的男爵士钢琴师相遇,相爱,相互鼓励,最后梦想成真却分道扬镳



基本上是普通爱情片的思路,但是电影优秀的地方不是故事,而是穷尽一切力量在今天打造一部可以媲美影史歌舞片经典的作品



歌舞片,最重要的当然是音乐和舞蹈


《爱乐之城》的音乐真的是近几年的最佳,大量的原创已经实属难得,还原创出了经典的味道。电影《雨中曲》当年一首《Singing in the Rain》成了数十年都不会褪色的传奇。《爱乐之城》现在一首《City of Stars》真的让人印象深刻



但是,电影的舞蹈就真的很糟糕。全篇最佳的舞蹈应该是片头公路大堵车然后所有人下来尬舞,场面相当热闹,一气呵成,几分钟的群舞只用了一个镜头



之后的舞蹈,确实不敢恭维。在山顶两人对舞本来应该是最精彩的地方,也是电影海报里的场景。可是主演的舞蹈功底确实不行,跳得比较勉强


图片看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实际上动起来就觉得很僵硬了


如果那一段也算踢踏的话,建议你看一下金凯利的踢踏。

这一点也不是说不想做好,而是不太可能做好,因为能歌善舞,又会演戏的演员不多了,像金凯利这样的天才,什么时候再出生一个也不知道。


电影《雨中曲》


影片大量运用长镜头,片头的一镜到底在后面得到了呼应。一种稳健,流畅的镜头运动使得电影看起来非常地老式,复古非常地成功。这一点只能说他们真会玩,对经典好莱坞的研究有够深入



很多评论提到《爱乐之城》的迷影情怀,甚至有人总结出了电影中有80多处致敬了其他作品。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那块打着绿色灯光的帘子



实际上这个设计完全就是来自于希区柯克的电影《迷魂记》


电影《迷魂记


对于歌舞片传统的反叛是故事的结尾。一般的歌舞片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当然希望有一个好的结尾。而《爱乐之城》安排了一个比较现实的结尾。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导演又加了一段“如果当时……”的想象:两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所以影片算是有了两个结局



这样的故事或许在美国,在好莱坞更受欢迎。因为那是一个相信梦的地方,也有很多很多的演员,明星,在《爱乐之城》里发现自己当时奋斗的故事痕迹



LA LA LAND 指的是好莱坞这种纵情娱乐的地方,导演对它的理解是“梦想的云雾”。有电影讲述残酷现实,也有电影分享真善美,《爱乐之城》对这两点结合得比较好。影片精致的设计感成就了电影的艺术高度。而能在今天驾驭歌舞片这一类型,并交了一部这么棒的作品,做一个小小的猜测,明天的颁奖上最佳导演极有可能属于达米安·沙泽勒


《月光男孩》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他确实是一部很政治正确的电影。但是我不是美国人,我不讲求政治正确


不管是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题材,还是三段式的独特叙事方式,以及最大程度地利用色彩来讲故事,这都是一部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电影



我看好的《血战钢锯岭》和《萨利机长》败给了这样一部小成本电影。但在我完《月光男孩》之后,第一不为我看好的电影感到可惜,第二明白了为什么我不能在大陆的电影院看到这部电影


110分钟的电影几乎说尽了所有美国社会的问题,种族歧视,同性歧视,校园暴力,毒品泛滥




这是一部“黑色电影”,主创几乎全部是黑人,这本身已经是对种族歧视问题最大的回应。他们拍出来一部属于黑人的电影




其实从上文的海报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部电影的故事。海报是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一个人的童年,少年和成年。电影就是讲述了一个黑人一生中的三个阶段




这个故事你可以说它有戏剧性,可是每一段又像是任何一个黑人小孩会经历的。在美国,种族歧视问题是一直存在的。哪怕法律禁止,道德谴责,歧视总是藏在细节,藏在不经意之间。


所以每一个黑人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面对着自我认同的过程。主角希隆是一个胆小怯懦的男孩。他没有爸爸,妈妈沉溺于毒品,所以希隆总是受欺负。而讽刺的是,正是一个买毒品给他妈妈的毒贩,一个男子汉,教他成长




在海滩的时候,这个说话总是像爸爸的毒贩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没有黑人,我们是这个地球上最早的人类。

我曾经也是个野孩子,又小又矮和你一样。

常常在月光下光脚奔跑。

一个老妇人说,我跑来跑去追逐月光,月光下的黑人男孩是蓝色的。




希隆在长大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是一个同性恋。这让他更加的自卑。而在故事的结尾,希隆也将做出自己的选择


黑人大叔的话,其实道出了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那就是颜色




青色,童年的懵懂与青涩。红色,少年的觉醒与愤怒。蓝色,成年的冷静与深沉。


包括在电影里面,导演在每一个画面里都用上了各种各样鲜艳的色彩。就是这样,用电影的手段让“有色人种”变得更加的多彩。这在以往的黑人题材的电影里面是比较少见的。




同时这是一部非常东方的电影。首先他的三段式结构的灵感是来自侯孝贤导演的《最好的时光》。然后导演自己承认自己是王家卫的粉丝,片中的慢镜头,慢门拍摄,颜色的搭配,确实可以 辨认出王家卫的痕迹




再者这个故事的克制与冷静,不像传统的好莱坞电影,甚至有点李安的感觉。片中又多次出现中国画,中式的装修等东方元素


这是比较走心的中西结合,不像那些捞钱的好莱坞大片,找几个中国明星打打酱油,然后在中国取一下景,最后还不是为了中国老百姓口袋里的钱




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是男孩站在月光下的海边,呼应了黑人大叔那句话“月光下的黑人男孩是蓝色的”。蓝色是梦幻的颜色,而黑人与生俱来的与众不同的肤色,不应该成为被歧视的根源,而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独特与骄傲




这个画面让我想起了电影《四百击》里面经典的结尾,主角东尼在海边回头,是说不清的迷茫


而《月光男孩》的结尾,主角在海边回头,黑人男孩已经找到了他自己


梅尔吉布森是今年唯一一个被提名的老一辈导演。伍迪艾伦,伊斯特伍德,斯皮尔伯格都被奥斯卡忘记了


这确实是今年最让我不爽的地方,刚才提到的三个老导演,在16年的新作品都是很优秀的。尤其是伊斯特伍德的《萨利机长》,作为一部别具一格的人物传记片,不得奖,也应该给一个提名吧!


如果说去年的奥斯卡是因为“全白”被吐槽,今年的奥斯卡确实“太年轻”了




看电影的时候,《血战钢锯岭》给我的感觉就是老派的作风。是老派不是老套,老派和老套的区别就是一般导演和梅尔吉布森的区别




首先,不用3D。在这个A片都要拍3D的时代,梅尔吉布森坚持用传统的2D技术。然后是最大限度地限制CG特效的使用。用真实的布景,真实的爆炸,真实的动作表演。




钢锯岭一战是太平洋战争的最后一战,也就是二战里面关键的一战。所以日本人死守,美国人也死攻,就在这样硬碰硬的一战,故事从一个医疗兵展开。




这个医疗兵叫道斯,他在童年玩耍的时候用砖头差点拍死自己的哥哥,他受够了自己的酒鬼父亲没完没了的家暴,同时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这些让他意识到了暴力的可怕,并许诺终生不持用枪支。但是二战期间,他天生的善良和强大的责任心又让他应征入伍。




于是电影找到了最大的矛盾点:不持枪与战争




这里要说一下道斯的父亲,他是一战的军人,战争的创伤让他成为一个颓废又暴力的人。他极力反对儿子入伍,可是儿子还是偷偷入伍了。

在儿子穿上军装的时候他父亲含泪说了一段话:


我们的儿子看起来像电影明星。

我还记得我的一个战友穿上军装的时候也很帅,至少姑娘们都是这么认为的。

可是子弹从他后背穿过的时候,肠子流出来挂在军装上。

还好他死了看不见。

不然我会告诉他,你的军装真丑。

希望我们的儿子胸膛中枪,没有痛苦。


我想说,雨果维文演得真好。怪不得梅尔吉布森说,我看见他就知道是我要的人。




道斯走上战场,他的未婚妻送给他一本圣经,那是他所有信仰的物化。你看到这部电影是多么老派了吧!刚订婚,未婚夫就要上战场。然后未婚妻追到送别的地方,在车窗那里吻别。




道斯受训成为一个医疗兵,他发誓只救人不杀人。这里分成训练营和战场两段。


训练营里道斯坚决不持枪,被队友和长官百般刁难。这有点像耶稣受难,被殴打,被恐吓,被监禁,他都没有怀疑过自己的信仰。




而在战场一段,是这部电影的重头戏。第一波枪声打响时非常震撼。一个是音效好,一个是画面质感,一个是尺度放得开。说到最震撼的战争场面大家应该会想起《拯救大兵瑞恩》里的抢滩登陆。




但是我只能说因为是在电影院,《钢锯岭》给我带来更震撼的战争场面。那些被炸烂了腿的士兵喊着“医疗兵救我”的时候,你会热泪盈眶。



这部电影在情节上可以拿来和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比较。《全金属外壳》充满荒诞,死亡,绝望的气息。而《钢锯岭》是人性的光芒。




《全金属外壳》在训练营里表现的是对士兵人格的摧残,在战场上讲的是一个没有信仰,或者说信仰矛盾的人在战争中的迷茫。


这两部电影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吧!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个不带枪的士兵是如何在前线作战的。道斯就是这样在钢锯岭救下了70余人。虽说救人的情节有点个人英雄主义,也显得有点造作。但是鉴于整个事件是真人真事改编,甚至一些台词是当年在战场上的原话。我只能说,是我对信仰的理解是不够的。




当道斯决定不撤退,一个人冲进硝烟的时候,他脑子里想到的是上帝。当日本人赤身裸体引爆手榴弹自杀式攻击的时候,他们脑子里想到的是天皇。




这是信仰的可贵和信仰的可怕。




影片最后道斯从钢锯岭上下来,躺在缆车里,一个长镜头跟着他缓缓下来,从俯拍到仰拍,看着道斯漂浮在空中,这是导演对英雄最深的赞许


最后一部,我要说的是《海边的曼彻斯特》



电影一反好莱坞风格,讲了一个平常却又压抑的故事


主人公李是一名颓废压抑的修理工,影片一开始用固定的镜头不断地重复李沉闷无聊的工作



直到得知哥哥乔伊去世的消息后,李回到了故乡曼彻斯特处理乔伊的后事。这时候镜头语言开始变得复杂,人物情绪也开始波动


根据乔伊的遗嘱,李将会成为乔伊的儿子的监护人,李打算将帕特里克带回波士顿,但很显然帕特里克并不愿意离开家乡和朋友们,但李亦不愿在这片伤心地久留



影片不断地利用闪回来跳转到以前他们生活在曼彻斯特的回忆


原来,曼彻斯特埋藏着李的一段绝望的回忆,他的过失使得自己的三个葬身火海,妻子也因此而离开了他



这样的闪回手法不间断地打乱叙事的节奏,毫无征兆,毫无说明地出现在叙事过程中,模糊了现实与回忆之间的界限


有人概括的很好,不是说有人都能和自己的过去和解



不管是不是在过去犯下极大的错误,不管是美好还是痛苦的回忆,我们都不可能消除他对今天的我们的影响


人不是活在记忆里,但是人是在在有记忆的基础上向前走的



这样的片子不同于《爱乐之城》的精致,不同于《月光男孩》的深刻,不同于《血战钢锯岭》的震撼,它在平凡中见人的真实


其他的电影我就不一一介绍,其实也都是各有各的特色,那明天就买好瓜,坐前排,看奥斯卡怎么玩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