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牌从沉寂多年到被贴上红色的标语,如同一直被憋在喉咙里的呐喊,终于脱口而出。红底黑字的广告牌,几乎成了所有人的眼中钉。不论是神父,牙医还是和案件直接相关的警察们都视这种行为为异端。
文本意义上的密苏里州,是一个落后,保守,人与人之间充满偏见的地方。影片中的小镇虽然是一个虚构的地方,但是小镇里的人物关系具有典型的意义。
广告牌的出现搅乱了这群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侏儒与女主角约会,杰森与广告商结仇到相互谅解,局长死后帮助女主角支付广告牌租金,女主角叮嘱自己的前夫要对现任的女友好,以及最后杰森与女主角联手走上缉凶的旅程。广告牌引发了一系列效应之后,重新构建了人物之间的关系。
广告牌在电影中是动态变化的。从荒废到新生,从烧毁到重生,所有人物的成长变化也与广告牌息息相关。那些顽固的偏见,也随着交流慢慢地淡化。
警徽
警徽象征着责任的丢失与寻回。
杰森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他是个酒鬼,是个鲁莽又缺乏自信的年轻人,是个虐待黑人的警察,是个听妈妈的话的大孩子,是个尊重威洛比局长的好助手,同时他也有可能是一个不敢公布身份的同性恋。
在局长自杀之后,我们从他的独白里得知他下定决心,做一个好警察。我们以为这是人物开始转变的点,可是在接下来一个长镜头里我们看到他把广告商从窗口扔了出去。这其实是这个人物最迷茫的时候。
面对新局长开除的命令,他找不到自己警徽。因为那个代表着责任的警徽,从来没有在他在任期间出现过。
大火之后他的性格才真正开始转变。等到他冒着被毒打的危险去获得嫌疑人的DNA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警察。在回局里确认嫌疑人身份的时候,他找到了警徽,找回了那份责任。但是却不得不把它上交,人物的悲剧性通过一个警徽完美地表达了出来。
小鹿
鹿在西方是奉献,是牺牲品的象征。在17年到18年初,我看过的电影里,不止五部出现了鹿。其中最典型的一部是《圣鹿之死》。鹿在该电影中直接作为祭祀的贡品,替罪的象征。
《三块广告牌》里出现鹿是女主角在内心最纠结的时候。她看着那个迷人的小鹿,第一次流露出软弱的一面。在影片中只出现过的唯一一次闪回里,她和女儿只是争吵。只有面对小鹿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这个顽强抵抗的女人作为母亲温柔心软的一面。
小鹿即是母亲内心柔软的外化也是被奸杀的女儿无辜的象征。
大火
一场广告牌大火引发了女主角火烧警察局。正如片中所说,愤怒会引发更大的愤怒。广告牌大火是反对者做出的最大的威胁,火烧警察局也是女主角反抗怒火的最高潮。
但是大火之后两个主要角色的性格都开始发生了转变。
尤其是杰森,他被困在火里,读着威洛比局长留给他的信。当他发现大火的时候,赶紧拿起桌子上的关于案件的资料,嘴里不断重复着威洛比给他的忠告,随后他冲出了大火。接下来在一个独特的绷带视角中,我们看到了他在医院里邂逅了被他毒打的广告商,两人的交谈透露出杰森的歉意。
出院之后的杰森,伤痕累累,却宛如新生(浴火重生,或破茧而出)。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人物的发型也出现了变化。
看不见的人
看不见的人分成两种,一种是不明来历帮助女主角的人,比如一封匿名信送来了一笔租金。一种是躲在暗处反对女主的人。除去我们的推理和猜测,片中并没有指明放火烧广告牌为何人,凶手为何人。
这种看不见的处理,寓意着人性中难以言状的善与恶。以两部中国电影为例,都用到了这种隐匿的手法,《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看不见的老爷(无形压迫的封建男权)和《嘉年华》中看不见的会长(不可动摇的社会权贵)。
关于凶手的说法有两种,第一是凶手即是那个在酒吧殴打杰森的人,他是一个替国家执行秘密任务的军人,所以“动不得”;第二是凶手仍然不可知。不管是哪一种,凶手都是逍遥法外的。
结尾,两人开着车打算去了结那个嫌疑人,可是他们的态度却是模糊的。首先那个人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凶手,其次他们即将面临着一个怎样的对手,怎样的内幕?这些都是无从得知的。
而最大的欣慰,应该是,他们终于站在了同一阵营去奋斗。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