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长大的永无岛与恋爱补偿的邪气乐园——大友生态浅谈

2022-5-16 19:07|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87| 评论: 0|原作者: ACG批评

摘要:

不愿长大的永无岛与恋爱补偿的邪气乐园——大友生态浅谈

windchaos ACG批评 ACG批评 2016-09-14

原文刊载于《二次元研究Re》第一期,转载请保留此行并注明出处。

如果你经常混迹一些动漫论坛,一定听说过“大友”这个词,如果了解的再深一些,知道这群大友成天乐忠于Q娃(光之美少女)、小马(彩虹小马)、偶活(偶像活动)、puripara甚至是国产“中药”《巴拉拉小魔仙》。而关于大友也有不少都市传说,比如在SEGA里大友和小学女生抢《偶像活动》和《Puripara》的机台导致最后机房里只能把椅子撤了(仍然挡不住跪着玩的大友),又比如小学3年级的女生在电影院看《光之美少女》剧场版的时候问妈妈为什么隔壁的叔叔一个人来看电影……

似乎大友这个词已经有些妖魔化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近科学从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大友在看子供番时究竟看些什么,以及大友是如何产生的。

少子化与昭和一代——看魔法少女长大的一代

先从大友这个词的出处开始说起吧,其实大友这个词存在已有20多年历史,最早在90年代的一场《美少女战士》的线下活动中,水手水星的声优久川绫给大家打招呼时“大家都精神吗~”,“声音有点小哦~这边的小朋友精神吗~”,“好像还有大朋友呢~”。于是经过了NIFTY-Serve、东京BBS等日本网络论坛传播之后,大きなお友達(大友)就成为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词。

作为一个舶来词,先来分析一下日本大友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都知道如今日本处于少子化的状态,类似于《光之美少女》系列这样能给东映带来一年几十亿日圆销售额的作品,随着少子化不就越来越难赚到钱了吗?于是如今所谓的“子供向”动画都被拍成大人们看也都OK的作品,尤其是类似于《偶像活动》、《Puripara》这样的子供向偶像动画,就会有大量高中生甚至大学生的姐姐陪着妹妹一起看,于是又诞生了类似“偶活姐姐”这样新的词。《光之美少女》系列中也有一些明显更适合大朋友看的作品,例如《心跳!光之美少女》在国内被大友们成为“白色相簿3”你说都这外号了适合小朋友看吗?

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大友这个事情似乎是东映、万代这些财团孔明的陷阱,反正动画一样要播除了小朋友再赚些大朋友的钱何乐而不为?不过本文的重点不在于批判日本的这些商法也不是写经济学报告,还是从外在回到内部来探讨一下大友们如何成为大友的成因。

从年龄上讲日本的大友可以说都是昭和成长起来的一代,而昭和长大的一代孩子们,在童年是看着魔法少女动画长大的。比如小时候看的《美少女战士》这种变身系的动画,而如今在日本的电视台上还经常能看到《小魔女DoReMi》的重播。而正是由于从小看着魔法少女的变身长大,从小就已经和朋友讨论水野亚美和火野丽的腿到底谁更棒(咦?),于是长大了之后才更能接受《光之美少女》这种变身系的魔法少女动画不是吗?虽然深夜档的《魔法少女伊莉雅》也很好看变身更露骨,但《伊莉雅》每一季都太短了只有《光之美少女》这样的子供番才能做成年番的长度,每年3月一年的光美完结之后又迎来新一年的光美,这样的魔法少女动画永不完结正是符合了从昭和长大从小看魔法少女动画长大的一代的审美。正好,今年《光之美少女》的主题就是魔法少女,似乎能看到不少小时候看《小魔女DoReMi》时候的影子呢。

彼得潘与乡愁情绪——在不愿长大的永无之岛

这里要引入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彼得潘症候群。首先要申明的一点是,彼得潘症候群只是心里学上的一种描述,而并非一种心理疾病。彼得潘症候群主要是描述在社会上未成熟的成年人,这里让人想到《现视研》里的主角笹原完士,明明到了大四要开始找工作却没做好任何心理准备讲的就是这种人吧。话题扯回来,所谓大友绝大多数都是无法长大的彼得潘,或者说不想让自己长大想要活在童话的世界中。这里要举几个同样是子供番中的例子:在小时候大家看《宠物小精灵》(现在应该叫《精灵宝可梦》了吧)的时候,比起更加强大的水箭龟大家更喜欢杰尼龟,明明喷火飞龙战斗力更强小朋友们还是更喜欢可爱的小火龙。因为可爱就是正义啊!(误)比起战斗力小朋友们更喜欢小精灵们进化前的样子,明明雷丘更强就是不想让比卡丘进化,大家在玩掌机游戏的时候都有这种心理吧。其实这就是彼得潘症候群在动画中的一种投射,同样另一部作品《数码宝贝》中更加明显,明明前一秒还是进化成暴龙兽的成熟体进行战斗,下一秒战斗结束后就退化成了亚古兽,这种在二次动画中的逆生长在三次元的世界中是无法实现的,而正是由于得了彼得潘症候群的大友们将自己不愿长大的心境在二次元中进行投影,所以才喜欢看这样的子供向动画啊。然而在最新的《数码宝贝》的剧场版中,被选中的孩子们还是不可避免的长大了,因此剧场版的《数码宝贝》也不能再成为是子供向动画了。

尽管在现实中我们的肉身还是无可避免的长大,就如同《数码宝贝》最新剧场版里被选中的孩子们一样,一转眼我们都已经从小朋友变成了大朋友了啊。但我们的心理还是不愿长大,至少在动画中,在子供向的动画中我们能投入“乡愁”的怀抱。这里又要引入一个心理学的词——nostalgia,翻译成中文是乡愁或者是怀旧情绪,在心理学中是指人们对于过去事物的一种偏好。说起来日本的小事乐队(Every Little Thing)就唱过一首歌叫做《nostalgia》,能和我一起聊上这首怀旧歌的话题的人一定能和我产生共鸣的情绪吧。在心理学上,怀旧情绪能够让人产生归属感,而喜欢看子供番的大友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一种怀旧情结,写作情结读作complex如果再缩写一下变成怀旧控的话,似乎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了呢。一方面,各种子供向的动画可以看做是大友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的延续,小时候看《宠物小精灵》现在继续看《宠物小精灵XY》,小时候看《圣少女》现在继续看《巴拉拉小魔仙》,更不用说最近《美少女战士》动画重制了让人仿佛找到了小学三年级第一次看到水野亚美白色内裤时激动的情绪。一旦我们踏入社会,各种三次元的压力纷至沓来,尽管深夜档动画三话掉头什么的也很好看,却无法引发我们怀旧的情绪。唯有看《宠物小精灵XY》、《光之美少女》和《美少女战士》的时候,仿佛在这24分钟里我们的精神年龄从成熟体回到了幼年体,巴拉拉魔法sofafasofa~

无邪气与恋爱补偿——充满背德感的性奋乐园

当然,大友们并不局限于心理年龄不想长大的彼得潘们,和想要在子供向动画中怀旧的人们,也有另外一批大友是怀揣着不同的心境。如果说大友们心中都是纯洁的少年的话,那不就没法解释为什么P站上会有很多光美的糟糕图,彩虹小马之间都能啪啪啪说好的友谊就是魔法呢?要知道最早喜欢彩虹小马的鬼佬们在鬼佬论坛上都被当做恋童控和喜欢人外而遭排挤鄙视的。似乎我们套用上文的一些心理学观点无法来解释这些拿子供向作品撸的大友,这里我要套用一个擦边球漫画的名字来解释这种心理——无邪气的乐园。

在无邪气的乐园中,男主角掉到了游泳池之后就穿越回了小学,醒来发现自己的肉身是小学生精神是成年人(而且还是童贞),于是在无邪气的乐园中精神大人身体小学生的男主和小学的女同学们发生了这样那样擦边球的事情。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怎么没发现原来小学生是这么美好?因为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通过袖口偷看女同学胸口不会被当成变态萝莉控,萝莉控这个词只会针对长大了的怪蜀黍哦~

经过我这么一解释大家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大友中那些比较糟糕的那一类要用子供番来撸管了。看着那些和自己小时候看的差不多的动画角色,正面的思想叫做乡愁而负面的思想就是无邪气的乐园。小时候看《圣少女》变身的时候心智还没发育成熟的小朋友们并不会觉得色情,而长大了看美少女动画变身怎么看怎么觉得糟糕。其实PTA规制各种子供动画变身画面不是为了小朋友而是为了大朋友啊!这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还是《美少女战士》的例子,小时候看水野亚美被风吹起的白色内裤只是觉得情窦初开,长大了再看就能撸了啊!老板水野亚美的同人本给我来一打!这里面似乎也有一种恋爱补偿的机制在里面,小时候没有做过的糟糕的事情长大了之后再来做一遍,明明用深夜动画的角色施法更加正常,而用那些和小时候看的差不多的子供动画角色来施法的话更加有背德感,同样也会更让人性奋。

亚文化与先行投资——在主流文化中寻求认同

大友们另外一种比较糟糕的心态叫做先行投资,这点在国内比较少而在日本会更多一些。如果说在日本有小孩的话陪女儿看光美是很正常的事情吧,其实也隐藏着不少明明自己想看却说陪女儿看的大友们。就如同现在的小男孩都不喜欢看《假面骑士》了,爸爸说要陪儿子看其实情况正好相反。当然,陪女儿看光美的前提是首先你要有一个女儿。不对,首先你要有一个老婆,是三次元中的老婆什么我老婆是蕾吉娜是不行的哦。然而很多大友们并没有女儿也没有老婆,为了让自己以后有了女儿之后能够适应和女儿一起看Q娃,所以大友们先独自默默进行着一个人的练习。听上去是不是很糟糕,由于在国内似乎父母陪女儿看小魔仙的现象并不普遍,这一点就不展开讲了。

写到这里已经罗列了不少大友们如何成为大友的成因,那有人会问那些作画厨呢?大家都知道作画厨是很恐怖的生物,尤其是大友作画厨更是如此。他们能指出战斗部分每一卡究竟是谁作画,尤其是画崩了的时候更是如此,如此高技能的分辨能力或许就是当年宅王冈田斗司夫说的粹之眼吧。有人曾说过宅的最高境界就是去看Q娃,虽有失偏颇但也有一定的道理。这里我要用亚文化的侵袭这个观点对其进行解释。

尤其是中国,在80后小时候当动漫这个词不像现在已经完全等同于动画的时候,看动画还是一个很小众的亚文化。尽管周围似乎看动画的小朋友也不少,毕竟无法作为一种主流娱乐方式被长辈们接受。而当这代80后长大之后动漫已经从亚文化变成了主流文化,当职场上一些三次元的OL都跟你聊《海贼王》甚至《进击的巨人》的时候,说出“我喜欢的动画作品是《光之美少女》!”突然觉得逼格爆表了有没有!在国内的各种动漫论坛上尢是如此,看子供番的大友仿佛站在的食物链的最顶端,从小藐视并看不起那些看深夜动画的人。这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心态,如同摇滚从亚文化变成大众文化之后原先那些喜欢摇滚的人就说新来的都是“伪摇”然后自己设立了一道墙划清界限,一旦自己喜欢的东西从小众变成了大众以后为了保护自己的优越感必须建起一座高墙。在二次元的世界中,大友似乎就是从喜欢看动漫的爱好者中独立出来站在顶端的精英人群,在那聊着这周光美战斗这一卡又被谁画崩了,而一聊起深夜档的新番却都表示自己并不看那些。

 

讲了那么多大友的成因,并不是说每一条一定都能套用在每个大友的身上,而更多的大友应该是这些复数成因的组合,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成了大友了呢。还是《现视研》的例子,其中有一句名言:OTAKU 不是想当就能当上的,而是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已经是了。

我想大友也是这样吧。


    阅读原文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