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已死?从宅王的御宅论开始说起

2022-5-16 19:07|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53| 评论: 0|原作者: ACG批评

摘要:

御宅已死?从宅王的御宅论开始说起

Tezla ACG批评 ACG批评 2016-05-18

2006年,在一个讲座上,名为冈田斗司夫的肥宅哭着喊出了“otaku is dead”的言论,引起当时宅圈一片哗然。又于2009年发表了名为“阿宅,你已经死了”的书,更为详细的论述冈田斗司夫这个男人的观点。阿宅,你已经死了!

是什么使得这个肥宅敢在ACG产业正值当红时说出这么狂妄的话——“阿宅,你已经死了”,并且御宅族为什么会死?是谁杀死了御宅族?要回答这些问题,那就不得不从御宅的起源说起。 从宅文化在社会上第一次登台到宅学的诞生,以及萌的兴起。

一:御宅文化的第一次冲击

1988年至1989年间,在日本曾经发生过一起轰动当时社会的连环杀人事件,日本警视厅把这事件命名为“117事件”,也被传为“东京埼玉连续幼女杀人事件”以及“宫崎勤事件”。

“宫崎勤事件”被曝光出之后,从其家中搜出了大量的幼童系性爱、虐待系漫画与同人志,以及数千卷动画,特摄的录影带。于是媒体便把这些大量的录影带大做文章,称宫崎勤之所以做出这些行为都是由于看了这些色情漫画,同人志,以及动画。社会为之哗然,otaku这个词也一跃登上来了人们的视线中。而女权活动则让其火烧的更烈。1990年,东京都生活文化局妇女计划科提交了一份女性商品化的报告。其中以漫画分析,指责大量漫画作品把女性物化,将女性身体作为卖点来销售。该报告则被当时的报纸转载,推动了当时的“有害图书运动”。

宫崎勤事件中媒体们把御宅文化作为罪魁祸首是非常荒谬的,这件事本身就和其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以及环境,还有本身自己的残疾有一定关系。而媒体们过分强调儿童性犯罪与御宅族之间的关系,让人感觉只是故意引导舆论往御宅文化方向。以及之后的一些媒体故意提起御宅族的事情都让人感觉媒体只是在想搞得大新闻。

而这件事情之后,御宅族的形象也被宫崎勤的典型化:不善与人交际,人际沟通有问题,人生的失败者,反社会人格等等,都被强制与御宅族联系到一起。当时某周刊对御宅族的解读是”不善于交际,容易沉溺在自己的世界”。甚至导致当时的NHK禁止使用otaku这个词,原因就在于,宫崎勤事件之后,otaku这个词已经被媒体渲染成贬义的存在。这种偏见也是影响至今,很多人还是对御宅族抱有这种看法。甚至当时有记者对着参与同人展的otaku们说着“各位请看,我身后有10万个宫崎勤”。这些只是参与同人展的人们却已经完全被当作了性犯罪的预备役

动画<现视研>中的同人展场景

显然在御宅族在社会上的初登场并没有一个光鲜亮丽的形象,反而是一种被人唾弃的姿态出现在社会中。

 

 什么是御宅族?

御宅(おたく)这个词其实并没有带有贬义,最早由于出身于庆应大学的河森正治与美树本晴彦之间的互称,otaku,也就是指您,第二人称指代。而当时公司的人也学着他们称呼为otaku,然后影响到其他公司。在当时他们所制作的动画<macross>中,林明美称呼一条辉为“otaku”。而Otaku这个词就像当时的暗号一样,通过称呼对方为otaku就可以知道对方是否同好,这种行为影响了当时一些SF粉丝之中互称otaku。然后再拓展到现在的ACG。而现在otaku这个词,是指在热衷于某种次文化,并对该文化有极深入了解的人。

宫崎勤事件之后,让当时日本的otaku见光死,不敢宣称自己是otaku。不然就被人带有有色眼镜对待。而大学社团中也不敢叫漫研社之类,生怕自己在里面就被抓住批判一番。于是他们有些人你就成立了一个叫“现视研”的社团,全名为“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来代替漫研社。其实不只是“现视研”,很多otaku们都躲藏在别的社团中。根本不敢出来说自己是喜欢动画的人,其实这个在《otaku的录像带》中又体现。在宫崎勤事件之后的otaku很多都不敢说自己喜欢动画,或者说是完全会回避自己的过去。

尽管当时对于社会的看法,otaku是不擅长与女性交流,是人生的失败者,是非常自闭的存在。但是实际上,根据大冢英志的《假象批评现实》所说“十多岁和二十多岁的平均异性朋友人数是2.8人,与此相对的,otaku的数据要高出2倍以上,达到了6.9人。另外不管是宅男还是宅女,朋友都很多,社交性很强。”以及“总体上来说otaku都是有钱人。二十多岁的otaku月均收入是22.7万日元,与此相对的,一般的二十多岁的人的月均收入是16.6万日元。”而在此之中工程师和医生更是其中常见的职业。”

这个数据很容易看出,otaku并没有像当红普遍的社会认知那样不堪,反而是日本社会中的精英啊!

 

三 otaking——冈田斗司夫

宫崎勤事件之后,整个产业处于低谷。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和大冢英志一样认为阿宅是社会的精英的人出现了,他就是冈田斗司夫。

1996年,他出了一本书,叫做《御宅学入门》,自封为otaking,并且建立了宅学(otakuology)。让当时处于低谷的阿宅们的处境一举反转,甚至让东大请其去参与演讲。

冈田堪称自传的影片《otaku的录像带》,虽说左边主角,不过冈田形象符合的是右边那个肥宅。

 

《御宅学入门》 这本书可谓是第一本从正面,积极的讨论御宅族这个族群,探讨御宅文化的书籍。通过这本书冈田扭转了局势,让人们对于御宅族阴暗的影响有所改变。

本书中,冈田率先定义了御宅族。这里冈田使用了御宅(オタク)这个片假名,与之前被社会所诟病的御宅(おたく)区别。所谓的otaku,就是在这个被称为“映像的世界”的20世纪中,所产生的NEWtype人种。换而言之,也就是“御宅族是對映像的感受性極端的進化的人種”。换句话说,通过动画风格的细微不同的表现,能从中察觉出的人才才是御宅族。

冈田对于御宅族第二条定义是“有著高度搜尋參考資料能力的人”。也就是说,要具有能够收集大量信息,并处理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提取有用的信息的能力的人才能衬得上御宅族。

而第三条“御宅族需要永不满足的向上心和自我满足表现欲”。御宅族就是永远不会满足于当下,他们会不断进步,不断进化,不断地索取信息研究收集,探讨创作。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理论做出来(同人本),或者发表在网络上。

并且通过对这三条定义的概括,冈田斗司夫总结出了御宅族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必须要带着三眼理论:

粋の眼 — 美學、精神

匠の眼 — 技術、理論

通の眼 — 歷史、背景

其实,如果不先入为主,如果你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待冈田这么夸御宅族的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御宅族这种东西不就是类似那种社会良好青年或者说解除青年之类的。可是实际上风评却与其相反。另一方面,虽然说冈田这种理论有过度美化御宅族的嫌疑,不过实际而言的确,对于宫崎勤事件之后的社会具有一定缓和作用,并且还在东大MIT等知名大学开展御宅学的课程,也通过此来告之社会,真正的御宅族到底是什么样的,虽然没有完全改变人们对御宅族的看法,但是已经稍微改观。而这点的突破也是我认为当时这本书所创造的价值中最重要的一点。

 

4 世纪末最强(骗钱)传说缔造者——GAINAX,御宅文化的诞生——Daicon

上一章节说到了冈田斗司夫,其自称为otaking。其实他敢这么自称肯定还有有原因的,其作为史上最强御宅族团体GAINAX的元老之一,以及daicon3,4主办者之一,如果没有这些头衔我想他也不敢这么狂妄的自称otaking了。

为什么说GANIAX是史上最强御宅族团体呢?说起这个话题那就得从Daicon说起了。Daicon 是SF大会在大阪举办的时候的名字,那时候Daicon Film这个社团(也就是GAINAX的前身)在daicon4上放映了一部opening性质的短片,而当时这个短片却惊动了业界。尽管当时播出的动画短片剧情很简单,但是其动画水准完爆当时业界的水准,而且这还只是一群大学生,一群业余动画爱好者制作出来的作品。而且其价值还不止这些,这个opening被认为御宅文化的代表,或者说是御宅文化意识的具现。可以这么说,在影片播放的那一刻,御宅文化便被认同。顺带一提,乳摇也是由这部影片第一次出现。

甚至日本日本电影大师村上隆说要把这组影片保存起来,因为它是御宅文化的特征,体现。这组影片的意义之大,可以说完全影响了当时御宅文化。这组影片奠定了当时的一些动画倾向:美少女机器人。也就是说,当时只要想卖动画就一定会有这有这两个元素。并且确立了feedback(反馈)机制:

Parody(戏仿):也就是所谓的 neta,对一些元素的恶搞

Homage(致敬):也就是对以前影片的致敬,让其重现在自己影片中。

Re creation(再创作):具体体现在同人创作

这三种构成了反馈机制,对日后的动画业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可是说,这三种构成了御宅文化的核心文化。而冈田斗司夫对otaku的定义一部分也是源自于这三条理论。

 

5 阿宅,你已经死了吗?

上一章我们说到了御宅文化的三种具现,或者说本质特征——戏仿,致敬和再创作。以及前面所说的冈田斗司夫所认为的御宅族所应该具有品德,特征。与其是冈田那种标准是过度赞美,不如说是冈田理想中的御宅族的形象,毕竟那种标准能达到的数量也是不多的。

那么就该回答开头所说,冈田斗司夫眼泪鼻涕流着喊出了“otaku is dead”,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冈田斗司能这么痛哭流涕地喊出这句御宅族已经死了的话呢?

是萌杀了宅!

萌杀了宅?听起来有点些荒谬,不过冈田斗司夫的确是这么说的。他认为,萌元素的兴起导致otaku失去了对历史文脉等等的钻研,只要有不同的萌元素的组合,就是一个动画人物,并且把看动画只是作为单纯的兴趣,缺乏之前的探究精神,不回去钻研,探讨。只会跪舔美少女的存在。

这么一听好像颇有道理,的确好像是这样,现在大家只是作为一种普通兴趣来看嘛,只是为了让自己愉悦而看罢了。

这点不否认,也不辩解,冈田的确说到了点子上。的确随着萌的兴起,萌元素主宰了otaku的世界,而otaku很多失去了探究过去作品的想法。实际上,现在的阿宅们失去了文脉历史的探究更多程度上还是由于信息的膨胀,以及作品的海量生成。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余力去研究。并且也没有必要去,自己可以选择自己看的开心的动画去看。而对现在作品,阿宅们与他们一同进步,在鉴赏的同时也见证了这些东西。所以说,某用意义上探究精神还没有消失,只是阿宅对象从过去的SF变成了现在的萌而已,然后同向比较作品,或者探究以前的萌系作品。阿宅们也不是一味地看到一个萌元素的构成提就跑过去发情,不然东浩纪也不会让frt称为销量单位。

但是,实际上这个原因的确和时代的变化有关。萌系御宅应该是2000年前后所诞生了。其实处于泡沫经济的影响之下,大家也没什么钱,并且身心疲惫。没有钱,没有女朋友,没有爱。又处于“恋爱资本主义“的环绕下,但是你没钱谈恋爱,这个时候你看到一个虚拟美少女,让你产生了“恋爱的情感”,你自然会很容易去想去投入其怀抱,然后通过萌角色来满足自己对爱情的满足,以及满足自己的性欲望,galgame就是很明显的例子。Galgame的玩家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萌系御宅。

冈田斗司夫认为新时代的otaku只会单纯的消费,并不会创造。可能当时冈田的那个年代,otaku们都会自制手办,然后来贩卖。可能他认为而现在的阿宅只会消费工厂里的手办,正如《otaku的录影带》最后说到的自制手办,没有通过自己的手雕刻出来的模型是不具有的灵魂的。其实这个是非常荒谬的想法,冈田只是片面化的思考。之前说过的feedback机制中的Re creation,其实结合萌的话,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同人文化。首先萌是萌元素的组成,而对于同人创作中,萌元素的提取在创造其实变相发展了同人文化的影响和传播。同人志都是从一大堆复杂元素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点,然后进行再创造的。而萌元素提供了提取点,而同人文化是宅文化的最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所以这样看起来萌应该反而推动了创造。所以冈田只是片面的看待了otaku创造性被消费欲望所取代的现象。反而,萌是带领了创作性,并没有抹杀宅文化的再创造能力

当御宅族形成一种非正式群体之后,就会有一些非正式群体的特征,比如排他性。那个已故的otaking所说,不同领域之间无法认同为宅。但是实际上,随着信息费高速发展,和御宅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不可能会有人能掌握住全部的信息。那个时代,由于网络和信息的落后,你可能会把握住SF,铁道,漫画等等的信息。实际上随着现在网络的高速发展,比之前还要大的海量信息在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并且社会的高速发展之下,时间的零散化也不可能让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其他分支之下的内容。。既然你不属于某个小圈子,小圈子的排他性就会体现出来,所以被排斥很正常。而冈田斗司夫那时候很多领域的人员是相互交集,所以可能感觉到大家都是互相理解,认同的。而这个时候其实你们是一整个非正式群体罢了。其实还是存在这种排他性,只是出于这个大圈子环境下没有感受到罢了。顺带一提,当时SF厨一部分还是非常反感动画迷的。Otaku这个词也是SF迷们不想和动画迷公用的情况下不用的。所以说,不同领域之间无法认同为宅,这个是长久以来一直有的存在的现象罢了。

所以说,宅并没有死,其本身文化的根基还是存在的。表面上看好像的确如这个肥宅王所说。不过只是换了一种形态罢了,对待Moe(萌)的本质还是和对待当时SF之类事物一样。处于这样的原因,只不过出于时代的不断轮回替换的过程中选择了moe的形式罢了。


    阅读原文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