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动画考察27 于是,小圆成为了概念——邬斯宾斯基的次元论之于《魔法少女小圆》 标题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0200900 赞同数赞同 214 评价数27 条评论 标题1动画考察27 于是,小圆成为了概念——邬斯宾斯基的次元论之于《魔法少女小圆》 日期正文为回报专栏关注突破2000,献上第27篇。 前一篇:动画考察26 《那朵花》再考:逆转的视角下角色和人物的关系,超和平Little Busters!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去原答题链接赞同支持:《魔法少女小圆》之类的动漫影视作品里提到的概念、意识或爱,可以看成是高维度的存在在我们世界里的投影么? - Macro kuo 的回答 《魔法少女小圆》的第十二话最终话里,对于实现愿望后仿佛飘荡在宇宙中一般的小圆,QB说道: 小圆、这下你的人生就将不再存在所谓“开始”或“结束”了。你曾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过的证明或是记忆都已经荡然无存。“你”的这个存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上层领域,单单成为了一个概念。谁都将无法认识到你,你也无法干涉到任何人。可以说你已经不再是这个宇宙的一员了。 这里QB所说的,小圆“上升到了一个上层领域,单单成为了一个概念”的发言,在我们把握《魔法少女小圆》的世界观时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小圆的昵称“圆神”的由来。然而,如果能够联系上俄罗斯的彼得·邬斯宾斯基(Peter D. Ouspensky)的思想的话,就会发现这一发言与这位神秘主义思想家的宇宙论与次元论的核心也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笔者本论的标题引用QB的这一发言,取作“于是,小圆成为了概念”。而这到底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小圆实现了最后的愿望,她的肉体从此消失,世界也得到了改变。那么,在这个改变后的世界里,作为小圆名字的“圆香”这个词是否就变成了表现某种抽象性或精神性活动的词而延续存在下去了呢? 在此笔者想展开想象的翅膀,不妨假设我们现在生存的这个世界是由曾经魔法少女们热血奋战而赢得的、改变过后的世界。例如,我们从小被教导有一个叫作“爱”的概念,而事实上“爱”是在这个世界被改变前的战斗中为了拯救世界而牺牲了的魔法少女的名字的话,会是怎样呢?多亏了魔法少女“爱”,世界获得了救赎,然而她也从此消失,魔法少女也不复存在。不再有人记得“爱”这个人,谁也都不会传递她的这段记忆,只有“爱”这个词留了下来,成为了代表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这个词的意思。而如果这是唯一将改变前的世界里牺牲自己拯救了世界的“爱”的崇高精神继承保留下来的存在的话—— 实际上,在基督教传入日本之前,日本人对“爱”这个概念本身就基本相当于一无所知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新海诚的新作《言叶之庭》的标语会是 “愛(あい)よりも昔、孤悲(こい)の物語。”,也就是比爱更为古老的恋(孤悲)的故事)。虽然在被汉译了的佛典里,在类似“無明によりて愛がある”(因为无明而有爱)的用法中使用了“爱”这个词,然而这里的“爱”更接近当今的“依恋、依附”(attachment)的意思,有着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的贬义,是与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宣传的“爱”有着很大区别的概念。 新约圣经里有着“神是爱”这么一节较为有名(约翰一书第四章第八节),神之子的耶稣在其中就被定义成了“爱”的体现者。于是,如果从上文中的魔法少女“成为概念”类推,那么耶稣就可以看成是被升华为了“爱”这一概念,并将其传播到了对“爱”这一概念尚且一无所知的地方。同样地,在小圆作为救世主拯救了世界范围内的魔法少女们后而消失了的、改变后的世界里,“圆香”这一概念大概也就作为表达了某种崇高的精神性的存在而被传承了下来。 可是,这里QB所说的“上层领域”,究竟是怎样一个领域呢?在邬斯宾斯基的理论中,它是由次元的级层而表现出来的。 这里能给予我们以启示的,就得数邬斯宾斯基在《第三工具》(Tertium Organum)一书中展开的次元论了。邬斯宾斯基在该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对四次元进行了考察,然而他所考察的高次元,并非是那种会有鬼魂或是异次元的存在出没的某种神秘学式的东西。邬斯宾斯基认为,虽然在三次元空间里无法观测到“这些东西”的物理式存在,而我们人类所熟知的心理现象之类的存在,就应该属于这些“存在于比三次元更高的次元的东西”的实例了。 一般的,对于我们来说的现象只是世间万物的三次元式的表现而已。这个三次元性是依存于我们的三次元式的感知形式,或者简单说来就是依存于我们的头脑、神经、眼睛、指头等器官的。这种“心式生活”是“人类”中存在的本质的一个面,而为了解决从外部来说无法理解的人类的行为和其内在意义之谜的线索,就应该是在这个“心”(mind)里的了。(中略)我们可以把“人类的心”看作是一种与“人类的肉体”所起作用的三次元截面不同的世界截面里的机能。(摘自《第三工具》) 基于这个次元论,邬斯宾斯基将点、线、面等的数学上的次元论进行了扩张,提示出了在物理、生物和心理等领域中次元的进化和梯级。 邬斯宾斯基认为,意识对应进化和发展的等级有着四个形态或者阶段。首先是第一形态的最初的混沌意识。在这个混沌的等级里,意识未经分化,与动物无异,语言能力也是一片荒芜。在次元论中,邬斯宾斯基将它称作第一次元。第二形态中,意识的文化和语言开始生根发芽。语言还停留在“这个”或者“那个”之类的指代眼前所存在的东西的阶段,名词也还停留在缺乏抽象性的普通名词,只有固有名词的阶段,表现力也限制在通过叫声、声音或是运动来表现眼前欲求的阶段。邬斯宾斯基将其称为第二次元。 到了第三阶段,概念就开始出现,可以开始进行伴随着判断或是推论的思考了。语言不仅可以指代眼前的具体事物,也能用来指代抽象的观念或思想了。邬斯宾斯基将其称为第三次元。 第四阶段是宗教性的领域。在这个阶段就可以感知自我意识或者高次元的感情等的存在了。邬斯宾斯基将这个阶段称为第四次元。 邬斯宾斯基认为,对应这里的各个阶段,有着各个不同的论理学。第一阶段里还未出现论理学,到了第二阶段,开始萌发出了“这个是这个”、“这个不是那个”之类的描述眼前具体事物的论理。第三阶段里“A是A”、“A和非A不同”以及“所有事物要么是A要么是非A”等通常的论理学开始成立。第四阶段则是印度教典所说的“Tat Tvam Asi”(汝即彼,梵我一如)的境界,“A既是A也亦是非A”等矛盾命题开始成立。同时也是数学上所说的无穷(∞)的领域,邬斯宾斯基所提倡的“超论理学=第三工具”的领域。 例如,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学》中将宣扬“einai te kai ouchi”(有且无)的赫拉克利特批判为疯子。而从邬斯宾斯基的这种意识分阶段的观点来看,批判了宣扬第四阶段论理学的赫拉克利特的亚里士多德,就可以被称为是想要拥护第三阶段的论理学的人了。 在《第三工具》里,邬斯宾斯基将现象也分为三个阶段,即物理现象、生命现象和心理现象。生命现象是比物理现象高了一阶层的现象,其中包含了物理现象;而心理现象则是比生命现象更高一层的现象,其中包含了生命现象。于是,在邬斯宾斯基的次元论里,生命现象就比物理现象高一个次元,心理现象又比生命现象高一个次元。 邬斯宾斯基认为,这个次元上的关联对应,在心和头脑的关系上也是成立的。他如下说道: (前略)心和头脑是两种不同的东西。然而我们的观察和经验告诉我们,心只能通过头脑才能起到作用。头脑是心的一部分作为知性而传输出来时,所必要的三棱镜般的存在。或者换个稍微不同的说法,头脑就是一面镜子,将心的世界反映在了三次元的截面当中。(《第三工具》第16章 灵魂和物质) 就好像三次元的立体的投影会成为二次元的平面一般,心虽然是比头脑更高一个次元的存在,头脑按照邬斯宾斯基的理解,却可以解释为心降次投影下来的映射面。这里,就算是头脑受到伤害时心也会坏掉,我们却不应该把头脑和心看作是等价的存在。这就好比,镜子破裂后镜子里成的像虽然会扭曲,却不能将这个镜子里所反射出来的东西和镜子中所成的像当作是同一种东西。 与这种心与头脑的对应关系相似的,就是物理上存在的物体和抽象式的概念的这组对应关系了。也就是说,“爱”或者“精神”一类的东西既看不见,也无法特定它们的物理式的存在,然而却不能把他们当作是不存在的。因为与物理式存在的物体,也就是所谓三次元式存在不同,抽象的概念是存在于四次元或者更为高次元的阶段里的。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将所谓四次元或者高次元的存在看作是完全未知的存在了。也就是说,在我们只将三次元的物理式存在当作是“存在”时,我们就是将“存在”的概念进行了狭义化和矮小化。与这些三次元物理式的存在一样,抽象的概念也是存在着的——只不过存在的方式不同。这些存在可以被当成是存在于比三次元的存在更高的次元里。 于是,QB所说的“上升到了一个上层领域,单单成为了一个概念”这句话的意义,通过邬斯宾斯基的这种看问题的方式,就会变得更加明了了。 而从通过《魔法少女小圆》的作品可以读出的邬斯宾斯基的时间论和次元论的对应里,我们也能看出同样的关系。 我们所熟知的次元论定义点是0次元,线是一次元,面是二次元,立体是三次元。而我们所熟知的空间就是三次元,我们生活的时间就是在此之上再加了一个维度的次元,也就是所谓的四次元了。然而,邬斯宾斯基认为,这个第四次元并非总是固定为时间,只不过对于所有的次元里的存在来说,比自己高一阶层的高次次元全都是以时间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邬斯宾斯基在《第三工具》第十章里说道:“意识的扩大使得时间的观念后退”。也就是说,随着意识的扩大,越往上面的高次元走,时间的领域就会越减少,可以在空间里观测的已知领域就会增大。于是,对于一次元的存在来说,二次元以上的次元将全部都是时间,对于二次元的存在来说,到二次元为止全部都是空间,而三次元以上的次元将全部都可以当作是时间。 我们可以通过《第三工具》里举出来的例子以如下的比喻来把握这个一次元存在。 假设有一辆在东西向的道路上由西向东高速行驶的自行车和一辆在南北向的道路上由南朝北高速行驶的自行车。在这两个路线交汇的十字路口处竖立着一座高楼大厦阻碍了骑车人的视线,使得他们互相无法发现交汇的道路上驶来的彼此的车辆。此时,如果有从面向这个十字路口的建筑物上层往下看的人的话,他就能够看见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高速行驶而来的自行车,以及预知并确定它们很快终将会撞在一起的未来。 这个比方里的自行车就成了一次元存在的比喻。当然,自行车的存在本身并非是如其本体一样属于一次元的存在,在这里,它作为只能够直线前行的存在,就比喻性地对应了线性的一次元的存在。对于一次元存在来说,未来就只有一直前行,是完全无法知晓与这个直线交汇的道路上别的存在的。对于作为一次元存在的自行车来说,本来转弯或者做弧线运动等的行为都是可能范畴外的运动。而当它成为了二次元存在以后,由于变得可以在平面活动了,转弯也就变得可能了。对于在同一平面内横向切入的别的存在的感知能力也就比只能前行的一次元存在更高。于是在这个比方里,类似于把只能笔直前行、左右的视野完全被封杀了的自行车比作一次元的存在,二次元的自行车就是有了这个左右视野的存在。然而,二次元存在由于没法获得鸟瞰视野,虽然有可能探知到别的驶向自己的自行车,却无法预测会在何时何地与其相撞。 于是,能从上往下观测这两辆直行的自行车的,就是从一次元自行车看来高了两个次元的三次元的存在了。这个从上面俯瞰的人可以预见在未来某个时间这两辆一次元自行车将会在某个交汇处相撞。对于一次元的自行车来说,由于这个交汇处是处在看不见的未来,这个碰撞就是一个处于时间次元的、无法认知的事件,而对于从上往下俯瞰的人来说,就连这两辆自行车即将相撞的近未来的事件都是可以看成是空间上已知的、可以观测的事件了。如此一来,对于一次元存在来说,三次元的俯瞰者就成为了能够知晓未来的预知能力者了。 邬斯宾斯基认为,与此相同的类比关系在超越了四次元的五次元,六次元里也是存在的。他的观点声称,被我们当做时间的东西也存在三个次元,分别称为时间的一次元、时间的二次元以及时间的三次元。 借用2011年播映的人气动画《STEINS;GATE》(命运石之门)的用语的话,四次元即时间的一次元被称为世界线,而五次元即时间的二次元则应该被称为世界面,而六次元即时间的三次元就应该被称为世界立体了。这个世界立体可以说是与解读了印度的教典的海伦娜·布拉瓦茨基夫人(Helena Blavatsky)在其著作《The Secret Doctrine》里提倡的“liṅga‐śarīra”(细小的身体)的概念相通的。而按照邬斯宾斯基的解读,所谓“liṅga‐śarīra”,就是将某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体当做一个立体来看待和观测的结果。这个存在虽然无法当做三次元的物理式存在,在四次元或者更高的次元里却是可以定义为一个空间性的存在的。 邬斯宾斯基在他的《新宇宙像》里如下说道:
如果让我们重新回到前面的一次元存在的自行车的比喻里,就能知道这里未知的方向就代表了时间,并是被拿来与已知的空间相对比的。将我们的世界整体当作一个点的话,这个点在时间轴上直线前行的轨迹就是时间的一次元,即相当于四次元了。这个邬斯宾斯基的论述里重要的,就是其提到的关于时间的二次元,也就是说五次元的方向问题。这个对于四次元和五次元的差异的把握,在科幻故事普及了的当代,可以说是比邬斯宾斯基20世纪初撰写宇宙论的时代更容易理解的。 打个比方的话,假设有人乘坐时光机回到十年前。那么对于这个时间旅行者来说,时间旅行后的时间,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进行空间式观测的存在了。对于他来说,这之后的十年只要没有向别的时间轴产生分歧或者变化的话,就成了已知的、空间性的东西了。当然,不言自明的,就算今天的人类回到十年前,他也显然不可能精通这之后十年内发生的所有事情。然而,就像我们对于三次元空间内的所有事物不可能都了如指掌一样,我们只是能够在空间里自由地移动,并随意捕捉和定义空间内存在的事物而已。类似的,时间上的未来发生的事情对于通常的我们来说,也只是无法预计,无法知晓的事件而已。然而,对于用时光机回到十年前的时间的人来说,这之后的十年就可以对应于空间上已知的事物了。于是,就可以如此打比方:相对于通常的我们只有三次元的空间意识,由未来而来的人就可以说是有着四次元的空间意识,能够将时间进行空间式观测的存在了。 可是,就像上文所说,如果对于迎着时间逆流而上的时间旅行者来说,整个世界由于发生了别的事件而向与自己所熟知的时间轴不同的时间轴发生了位移的话,那么此时的时空就算是对于这个时间旅行者来说,就也不再是已知的空间式的存在了。也就是说,只要时间旅行后的时间轴、世界线没有被改变,这个世界整体对于时间旅行者来说就会是一个空间性的存在,而如果这个世界向着别的时间轴、世界线发生了位移的话,就可以说不能再对这个世界进行空间式的观测了。而如果说存在“就算发生了这种向着别的时间轴、世界线的位移,却仍然可以将这个世界进行空间式的观测”的意识的话,那就得数比上面的例子中时空旅行者的四次元的意识更高一个次元的、五次元的意识了。 让我们假设如果“魔法少女”小焰就像片中第十话那样不断重复着时间旅行的话,又会是怎样一个场景呢?在第一次时间旅行的时候,小焰有着与其他人不同的时间意识,也就是可以将这个时空当做空间式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就可以说只有小焰与其他人不同,用了四次元式的意识来对世界进行观测。当然,所谓的四次元的意识,其适用范围也是很有限定性的,只是对于小焰能够回溯的有限时间的范围内而已,并非是实现了对于世界历史整体的四次元观测。 然而,小焰通过在这个回溯后的时间轴里采取与之前的时间轴里不同的行动,使得新的时间轴里发生了不一样的事态的话,那这个新的时间轴对于小焰来说也就不再是已知的时空了。在这个新的时间轴里,小焰也就跟其他人一样,对于时间方向是属于未知的。就像两条从小焰时间回溯目标点发出的直线(世界线)决定一个面(世界面)一样,这就成为了时间的二次元,即五次元的方向了。这个方向对于小焰来说,就也是时间(即未知的次元)了。相对于三次元是已知的空间而四次元以上的次元是未知的时间的一般人来说,小焰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将四次元当作了已知的空间进行观测,而对于分歧了的时间、即五次元的时间的认知与一般人一样,她是停留在属于未知的时间的阶段的。 但是,经过数次反复的时间旅行之后,小焰也渐渐发现在这个时空里不论选择哪条分支时间线,都无法避开小圆的破灭和死。在无数次反复回溯的同时勾勒出时间上已经经历过而成为了已知的时间线的过程中,小焰的意识也渐渐扩大,并朝五次元的意识进行了转变。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四次元方向上,原本是属于时间面的五次元方向对于时间旅行老手的小焰来说,也就渐渐变成了已知的空间式可以观测的存在了(即三次元所说的选择某个选项后某种事态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只要一个观测者能够完全覆盖时间上某个点之后所有可能的分支,那么就能将之后的整个时间面染成已知的存在,而这个观测者也就超越了四次元的意识,变得可以观测五次元里所有可能性世界的空间了。可以说,发生在反复经历了数次时间旅行的小焰身上的,正是近似于这种状况的事态。也就是说,获得了时间旅行能力、变得能对某个时间点以后进行四次元式观测的她在重复数次时间旅行的过程中,渐渐变得可以对于时间的分支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伏线,flag)了如指掌,就连对五次元方向也可以进行空间式观测的了。 邬斯宾斯基的观点认为,比五次元更上一层的六次元就是究极的高次元,不存在比其更高的次元了。如果将0次元也当作一个次元的话,邬斯宾斯基的次元论就完结于第七次元,成为一个循环。那么,这个六次元又是怎样一个存在呢,邬斯宾斯基认为: 所谓六次元,就应该是:包含在了先行的瞬间里却未在“时间”中被现实化的其他可能性的、被现实化了的线。 这个观点可以说是与《魔法少女小圆》第12话里小圆所说的这段台词是相对应的:
这里的小圆的认识,就是作为通晓了过去和未来全部的全知全能的认识,也就是所谓“神”一般的认识了。而且,这种认识并非是单线性时间的存在,而是包含了过去和未来的所有分支的可能性世界的存在。将五次元方向的认识更进一步扩张和积淀,当通晓了过去和未来的所有可能性世界的分支的时候,意识的次元就从五次元到达了更高一次元的六次元的全知了。这就是被邬斯宾斯基定义为“神的意识”的、究极的第七次元了。可以说,《魔法少女小圆》这部作品就这样将邬斯宾斯基展开的次元论以形象的寓言形式描绘了出来。在这个意义上,这部作品的先进性,就是——她不仅描绘出了日本动漫,以至于整个世界科幻创作故事里类似从《机器猫》到《命运石之门》之类作品中从三次元到四次元,再从四次元到五次元的小焰式的人物(也是传统意义上以S/L大法攻略GAL GAME等游戏为代表的当代故事消费者的形象),也描绘出了最终俯瞰她的究极的六次元的观测者小圆这个人物,而这个人物也可以说就是与笔者在动画考察26 《那朵花》再考:逆转的视角下角色和人物的关系,超和平Little Busters!中所提到的在尼采“神已死”之后的、动画角色Ghost这个概念是极为相符的。 《魔法少女小圆》的OP的歌词里有以“不会忘记曾经许下的约定”开头的这一段。在看这部作品的时候,可以说观众只能约摸估计是歌唱了主角小圆心情的内容,然而到了第十话,知道了小焰一直没有忘记给小圆许下的诺言,观众对于这个歌词的认识也就变成了是关于小焰心情的内容。但是到了最终话,从变成了神的小圆的立场重新审视这段歌词的时候,又会发现也能从变成了神之后的小圆视角对其进行解读,也就是说这段OP的歌词就有上述三层的含义。然而,读到此的读者一定不会不知道,最终话里成为了神的小圆是通晓了时间分歧中所有可能性世界的。对于这样的小圆,小焰是不是信守诺言,她的未来又会变得怎样等的这些问题也是被看透了的。于是对于如此全知的小圆来说,这个歌词的内容也就不应该再符合她的存在了。所以还是应该将这段歌词解释为描写了小焰的心境。 阿姆罗,我可以看见时间…… 这是1980年初代《机动战士高达》剧情高潮的第41话《闪光的宇宙》播映时里拉拉的一句有名的台词。《魔法少女小圆》最终话里小圆所说的那句“现在的我,可以看见过去和未来的一切呢。曾经有可能会存在过的宇宙,或是从此什么时候会可能存在的宇宙,一切的一切。”可以说正是拉拉的这句“可以看到时间”的具现化,时隔三十余年完美地达成了一致。而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从拉拉到小圆的一种“伟大火炬的传承”(尼采《历史对生命的利与弊》)了。 飞的最高的少女,可以看见时间。 《魔法少女小圆》这部作品里可以说是继承了《机动战士高达》的“最高的飞翔”的精华。笔者在论述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有一种在冥冥之中触探到了一种大量作家们伟大的创作活动源泉的核心部分的感觉。而相信这也是与笔者在《进击的巨人》原作漫画的画工粗糙、叙事凌乱,为什么成为明星作品? - Macro kuo 的回答里提到的“有意识触探无意识”相通的了。 感谢阅读,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去原答题链接赞同支持:《魔法少女小圆》之类的动漫影视作品里提到的概念、意识或爱,可以看成是高维度的存在在我们世界里的投影么? - Macro kuo 的回答 郭文放 2014年2月9日 日本东京 其余《魔法少女小圆》相关: 如何评价《[新篇]叛逆的物语》? - Macro kuo 的回答 《魔法少女小圆》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 Macro kuo 的回答 《魔法少女小圆》的主旨是什么? - Macro kuo 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