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考察57《你的名字。》的句号是精灵球——《新·哥吉拉》、《Ingress》、《电脑线圈》

2022-5-16 19:08|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81| 评论: 0|原作者: Macro kuo-動画考察

摘要:
動画考察\2019-11-3-21-53-41-42336815189500-動画考察 - 知乎-采集的数据-后羿采集器.html

标题

动画考察57 《你的名字。》的句号是精灵球——《新·哥吉拉》、《Ingress》、《电脑线圈》

标题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986036

赞同数

​赞同 112

评价数

​10 条评论

标题1

动画考察57 《你的名字。》的句号是精灵球——《新·哥吉拉》、《Ingress》、《电脑线圈》

日期

2017年7月17日

正文

《你的名字。》标题里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与日本战后人气的同名真人电影《你的名字》实现区分。然而,就像笔者在动画考察10 从核弹的假想现实到福岛的扩张现实(AR)--ACG中日常和非日常的对立到重合 - 知乎专栏里曾提到过的,在不经意的地方,这个句号应该说还折射出了《你的名字。》与2016年夏天日本文化领域的另一部现象作品《Pokemon GO》和其折射出的AR技术的想象力所实现的共振。值DVD即将发售之际,让我们再次回顾这部作品:

(纸质版书籍《日本当代动画表象与解读》 已开启网购:【包邮】日本当代动画表象与解读 9787516811674 台海出版社 郭文放著 动画经典作品分析案例 动画细节试析)

喜欢本文欢迎赞同支持原答案:为什么《你的名字。》片名里有个句号? - 知乎

前一篇:动画考察56 降临兔子山的原天使--从《电影 轻音少女》到《玉子爱情故事》 - 知乎专栏

社会学家铃木谦介在他的《网络社会的去向——在“多孔化”了的现实中》里,对多孔化了的现代社会中与他者的共生关系进行了讨论。所谓“现实的多孔化”,指的就是“网络渗入现实空间中,网络空间被现实中所发生的事情的信息所填满这种“现实空间里打开了多个信息进出的孔穴的状态”(12页)。

简单总结下这本书的观点:通过从SNS上与朋友的对话,得知别的朋友的近况,工作上收发邮件成为了司空见惯的行为——“网络已经(或者应该说从一开始就是)与现实空间没有区别的存在,正因此,独立地论述网络上所发生的事,或者说以‘现实应该优先于网络’为前提展开议论,都是无意义的”(11页)。讨论了在这种现代里处理现实和虚拟(为名的另一个现实)的方法(2010年的此书构想时是想以扩张现实、AR为主题)的这本书想要关注的,就是(从在阪神大地震后移住到神户这个土地的立场出发)通过经历东日本大震灾讨论“我们(日本人)不能忘记‘这个地方是怎样的地方,有着怎样的风险,过去又经历了怎样的灾害’的课题”(13页)以及“空间的信息化导致社会分断的同时,通过活用其特性连接多样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来侵入从意义上被分断了的空间的课题”(17页)。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从震灾出发去回顾“地点(空间)”、“信息”以及“记忆”的想象力。那么,新海诚导演的《你的名字。》难道不也是探讨了这种问题的作品么?

出自游戏OP制作这种MV式的想象力,有着类似岩井俊二的美意识,通过自己担当(不限于影像分镜或者背景美术,更是重于)合成Compsite(摄影)这个制作的最终工序(以及编辑这个后期制作),来控制影像,尝试制作不是为了在电影院上映,而是在智能手机、平板等设备上观看的作品(《言叶之庭》),并且对自己的作品不是以“动画/电影”而是以“Movie/影像”来叙述(比如在东浩纪的《内容(Contents)的思想》里与西岛大介和东浩纪的“从世界出发,朝向远方”的这个对谈中就有提及)——对于这样的新海诚本身,与其以动画导演,不如以在后媒体式(post-medium)的语境中代表性的影像作家的这个身份出发去探讨。(后媒体概念已在如何看待新海诚《你的名字》成为第一个票房破百亿的非吉卜力的日本本土动画电影? - 知乎里有所提及)

实际上,在考虑2000年以后的数码/SNS时代的商业动画的时候,从——以新海诚为起点的《星之声》(2002年)中世界系式的想象力由将《凉宫春日的忧郁》动画化了的京都动画(以及山本宽)所继承,以至现在的山田尚子的影像美学的这种连续性——出发,或者从这种想象力对制作了美少女游戏《ef》OP的SHAFT(以及新房昭之/大沼心)的继承开始,我们就能重新回顾少有论者涉及的日本2005年以后TV动画表现史了(甚至可以举出近年一人担当了分镜、演出、作画、色彩、3DCG、合成等角色的山下清悟的活跃、或者相反的我们说不定也可以以新海诚为起点,回溯和重新定位90年代的庵野秀明的影像美学)。

本文将从《你的名字。》、AR和震灾的视角去考虑这个问题。


2016年夏天的话题之作

在日本2016年夏天的文化领域, 《Pokemon GO》和《新哥吉拉》的话题性可以说掀起了一股浪潮。而近乎同期上映的电影《你的名字。》,不仅也给这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和这两部作品展示出了强烈的共振。

《你的名字。》和《新哥吉拉》的关联很好理解。两部作品里都被导入了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震灾、海啸和核电站事故这个重要的主题。让我们暂时不对这个主题性在作品里的明确程度进行考量,不必去繁琐地从各种访谈报道中寻找发言证明制作方有明确导入这个主题,在体验这两部作品的同时,我们很难不跟3.11产生联想(在这个语境下,《你的名字。》就可以说是通过身体互换这个虚构故事,将发生在与东京无关的远方的——和1954年初代《哥吉拉》一样,以当地神事舞的形式传承而来的——大灾害作为事件进行传承,使其不被忘却的故事)

而此时重要的就是,通过将3.11这个现实作为主题,更加凸显了新海诚的作家性。而本文想试着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对的,从《你的名字。》联想到《Pokemon GO》的人,也许并不多。然而,从上面的语境去看的时候,这两部作品就应该可以看作是互相共振的作品了。例如,在《你的名字。》中占据了重要的主题的联结时间的“组纽”,难道就不能看作是《Pokemon GO》里的精灵球么?

其实在《你的名字。》里,主人公的立花泷在飛騨旅行中穿着的山地风衣的左袖上面的logo标志就是容易让玩过《Pokemon GO》的玩家训练师联想起精灵球的设计。而《你的名字》也是“捕获”“你的名字”的故事,于是,就有了本文的标题:《你的名字。》的句号是精灵球。


《Pokemon GO》和《Ingress》

为了照顾不了解游戏的读者,下面让我们稍作介绍。

《Pokemon GO》是活用了任天堂的世界级人气游戏《Pocket Monster》(《宠物小精灵》)这个IP,由Google公司内部的企业Niantic和任天堂出资的株式会社Pokemon一起共同开发的位置信息游戏。2016年7月6日在美国等地先行发行后卷起了一阵狂热浪潮,同年7月22日也在日本得到了发行。游戏玩家们在现实世界里到处走动,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在与特定地点相连的信息空间上被称作“Pokestop”的据点处获得道具补给的同时,扔精灵球捕获遭遇上的Pokemon,并对Pokemon进行育成和对战。

说到位置信息游戏,在日本,早在2000年智能手机未问世的时代,就有过类似《クリックトリップ》、《誰でもスパイ気分》等作品。后经历2003年的《コロニーな生活》,特别是在搭载了GPS、陀螺传感器或者Google Map的智能手机时代后,随着就像笔者在如何看待日本核电事故和重启? - 知乎里提到的2009年的AR应用程序“世界相机”、SNS“Foursquare”的普及,以及Niantic开发的2013年开始发行的有着SF设定的位置信息游戏《Ingress》的风潮,实现了急速发展和普及,成为了一大游戏类型。此时不容我们忽视的就是,遍布全世界的pokestop的庞大位置信息是由来于《Ingress》里的“portal”这个设置。这里的portal的主要设置对象是现实世界中历史、文化性的场所或者纪念物,这些信息都是通过玩家在享受游戏的同时自然会产生的自发的申请并获得了运营的承认和登录而积淀出来的产物。通过这种人本计算(human computation)式的手法,就实现了仅凭开发商所无法完成的世界规模的信息收集。《Pokemon GO》的Pokestop就再次利用了这样由《Ingress》的玩家所培育出来的庞大数据库得以生成。


没有玩过这两部游戏的玩家恐怕很难想象两部作品间的关系性,不过对于本文来说,只要理解了《Pokemon GO》是在《Ingress》的Portal概念的基础上成立的,含有“将pokemon重叠显现在现实世界里”这种AR要素的游戏就可以了。而从动画论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时,笔者曾在如何看待日本核电事故和重启? - 知乎也提及过的《电脑线圈》就成为了绝佳的参照作品。


《电脑线圈》的眼镜所映现出的世界

《电脑线圈》是播映于2007年5月至12月的电视动画,至今刚好十个年头。该作是由矶光雄导演执导的近未来SF动画,曾获第39回星云奖媒体部门等奖项,其闪光点不仅限于作画或者故事层面,故事的世界观也获得了广泛的瞩目。

这部作品中导入了一个被称为“电脑眼镜”的AR设备。当然,虽然我们也能从日本动漫的历史中立刻回想起类似《七龙珠》里的读取战斗力的Scouter等设备的前例,可以说这部作品就与以智能手机的普及作为背景的AR浪潮的初潮同期的形式——更先于2008年的“世界相机”这个应用的公布,并被2009年的原创动画《东之伊甸》和轻小说《加速世界》、


2010年的原创动画《PSYCHO-PASS》和游戏《ROBOTICS;NOTES》、


2013年的原创动画《科学小飞侠Crowds》等作品所继承和发展下来——成为了动画中有意识的开创了AR式表现的作品。

实际上,该作在日本评论界谈论到AR技术相关的话题时就几乎都会得到引用,而将《Pokemon GO》作为《电脑线圈》延长线上的应用游戏的感想也是随处可见。例如本文文头所引用了的铃木谦介就从民族学的视点出发,将《Pokemon GO》关联上《电脑线圈》进行了论述。(参考:铃木谦介現実をポケモンが徘徊する〜電脳コイル化するポケモンGO)

《电脑线圈》的作品世界里,在现实世界之上设定了一个仿佛异界般的电脑空间(信息空间),在正常情况下,两者就被这样链接起来,紧紧地重叠在了一起。也就是说,在现实中的物理空间里移动某个物体的话,作为与此对应的信息的电脑物质也会在电脑空间上得到移动。然而有时这种链接也会断掉,而发生现实世界中的物体的移动或损伤无法正确反映在电脑空间上的bug。故事舞台的架空特别行政区大黑市里就有着为了将这种bug格式化的违法电脑体驱除软件Searchmaton(沙奇)到处巡逻,而与此相对,孩子们则使用着被称为电脑工具的可以改写电脑空间上的信息的道具到处恶作剧。此时将电脑空间重叠在现实的物理空间上进行观测的AR工具就是被称为“电脑眼镜”的眼镜型设备了。

而这里有趣的就是《电脑线圈》里使用AR技术所表现的,是日本的怪异谭或者都市传说(伊利加尔、道子、“那边”的世界),以及片中所侧重描写出来的与“场所”相链接的“人的念想”这个主题。此时由电脑眼镜视觉化了的异界,就是某种意义上没能持续更新到现在的应称作“过去”的姿态,并且可以读作对人在这个地方里所留下的“记忆”或“回忆”的隐喻。片中,人常常会无法割舍过去,而被引到异界(无法接受哥哥的死的道子以及追逐着在事故中丧了命的观奈的影子的原研)。也就是说,《电脑线圈》就是通过AR这种技术,对怪异谭和都市传说进行了再解释的同时,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人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

此时,为了更进一步帮助我们的理解,让我们再与2013年游戏发售的同时卷起了一股巨大的浪潮,2014年则开启了电视动画播映的《妖怪手表》做一个比较。

沿袭了《Pocket Monster》所使用的昆虫采集模式的《妖怪手表》里,人类的恶行或者恶言种种原来都不是起因于当事者的人性,而是起因于妖怪恶作剧的结果。例如如果人突然毫无理由的发怒的话就是因为这个人身上有着容易让人发怒的妖怪附身,而如果人说谎了的话就是因为身上有让其说谎的妖怪。

回首历史,“妖怪”这个概念本身就是被作为让人接受无法说明的世界之谜或者蛮不讲理的命运的道具而被利用而来的。在这个意义上,《妖怪手表》在现代社会当中导入“妖怪”这种虚构,将责任和道理转嫁于它,使得对于世界的把握或者交流变得更顺畅圆滑的这种存在方式,可以说就是将正统的妖怪原本的有用性以现代的形式实现了再利用。

而作品中作为可以看见妖怪的道具存在的,就是手表型设备“妖怪手表”(当然这里的手表的外来语Watch本身也有可以“看见”妖怪的双重含义)了。也就是说,类比《电脑线圈》里通过“电脑眼镜”将回忆这种不可见的东西作为异界而实现了可视化,(就像现实中的可佩带型电脑Wearable Computer中就有“Google Glass”对应“Apple Watch”),“妖怪手表”就可以看作是将“人格”这个看不见的“妖怪”可视化了的AR道具。


这就是在通过AR这种技术来表现“只有孩子才能看得见的世界”。

在这一基础上,本文所想要特别关注的,是AR所带来的“场所(空间)的意义多重化”这个性质。这是因为,和《电脑线圈》一样,继承了《Ingress》里的历史文化性的场所(portal)了的《Pokemon GO》也可以看作是将匿名的场所重新认知为对于各个玩家来说特别的地方的体验。而去扔精灵球的这一行为,也就可以看作是AR式的将场所意义多重化的行为。


记忆的portal的建造方式

人对于场所产生思绪,并回想起过去——将AR里的这种性质就体现得最到位的就得数《Ingress》中的“记忆portal”了。

至今为止,例如在《Ingress》里就在广岛原子弹爆炸的8月6日在对应和平纪念公园的信息空间上展开了由用户主导,敌对两阵营的玩家互相协力制作(在《新哥吉拉》中也成为了核心主题的)“千纸鹤”的地标艺术(知乎上也有关于类似活动的问题:如何评价北京蓝军6月13日的 Field Art 未能成功?)的活动。官方也为了与这种用户的感性共鸣,也主办了想要将游戏开服以前发生的被“3.11”的海啸灾害夺走的现实(记忆的场所)在《Ingress》的信息空间上登录(重建),并通过实际访问该处获得特别道具的震灾复兴企划。(Pokemon GO里也有类似的企划)而从该企划中诞生的定位此“场所”的“记忆的portal”就是一种很明显的通过使用AR技术去想象“与场所相连的意义/记忆”的行为的产物了。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一种想象力的循环。也就是说,原本portal所连接的对象——现实中的遗迹或纪念物从其原本的存在意义上来说,就是将人们所共有的“记忆的场所”设置在物理空间上的存在。也就是说,我们在通过AR工具将信息空间上的portal重叠在物理空间上去观察以前,就已经在每天的想象力当中不断登录和设置着社会性的和个人性的portal——而今天对于这种原本理所应当的事实,(就像《妖怪手表》里妖怪的效用一样)却不得不用AR技术通过一次循环才能让现代人重新获得和加深认识。

事实上,在上文提到的电视动画《电脑线圈》的最终话里,原研就这么说道:

至今的伊利加尔,难道不全是某种感情么……。如果憧憬、恐惧、想要去见再也见不到的某人的一种心情……这些原本不为人知、消逝而去的心情……如果都被Null们回收了的话……那么伊利加尔难道不就是这么一种存在么……

作品里并没有对原研的这段解释做出是非判断。然而如果AR工具“电脑眼镜”所展现出来的世界就是这种人的情感的话,片中所视觉化了的存在就本应该是人们不透过镜片就能感受到、幻视到的东西了。《电脑线圈》最终话的最后场景可谓很有象征意义:女主人公优子在摘掉电脑眼镜的状态下去寻找本应只存在于电脑空间上的(同时也应该是已经消失了的)电脑犬电助的身影。


重合的丧失感

被分隔在宇宙和地上的两人(《星之声》)、

未能实现约定而突然消失踪影的女主人公(《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

转校而导致的离别(《秒速五厘米》)——新海诚的主要主题中总是存在着这么一种“丧失感”。这点在《你的名字。》里也是豪不例外。或者应该说,在这部可以说是将新海作品的历史之线编织成的集大成之作里,这种丧失感也得到了更为复杂的二重化。而这就是通过导入“与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的鬼魂互换身心”这个怪异谭的形式实现的——

在去揭开这种多重化了的丧失的时候,上文所回顾的AR式的语境就可以成为一个辅助线了。当然,在《你的名字。》里并没有AR道具登场。然而,就算如此这种比喻也是有效的原因,就在于主人公的立花泷/宫水三叶在片中是在俯视现在废墟化了的糸守村的同时,回想曾经应该存在过的街道风景。

此时,他/她就可以说是在已经面目全非的街道之上重叠了记忆的portal(个人的回忆)在进行观察。立花泷就将大灾害降临之前的街道风景以插画这种别的(广义上的AR式)现实的形式描写了出来。而现实的街道(物理空间)已经化作一个陨石坑(很显然的新海式的主题),对应画在插画(信息空间)上的portal的场所和应该在那里的“她”的姿态都荡然无存——这就是影像所给我们展示出的第一个丧失感。

在此之上,现在立花泷心中所拥有的3年前之记忆的portal,就像《电脑线圈》里的Searchmaton(沙奇)在徘徊和排除的一样,作为本不应该存在的异界bug数据而开始得到格式化,并最终连宫水三叶的名字都忘记了。就这样,丧失就得到了二重化,只剩下就连丧失了什么都不再知道的一种赤裸裸的丧失感。

这是一种“重叠上了‘失去了丧失感’的丧失感”。就连官方也承认是新海诚的精选之作的《你的名字。》可以说充满了新海作品至今的各种主题和细部调整(虽然可以说是集大成式的作品,然而从剧本角度来说最为接近的作品还是从“她说道:总是有着失去某种用东西的预感”这句台词开始的《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而这也正是在标题里含有“地方”的作品)。也就是说从这部作品开始,同样的丧失感也作为了至今作品历程中的主题和操作的对象(或者结果)而从构造上进行了重新的布置。而使得这样的事态成为可能的,应该就是通过导入大灾害(3.11)这个主题了。通过对丧失加上“场所”这个层级,就像片中组纽所传达的一样,也像扔精灵球一样,丧失本身的意义就得到了多重化。

当然故事最终,立花泷/宫水三叶从失去了的街道上空所看到的记忆的portal就通过穿越“宫水神体”所存在的洞穴这个通往别的信息空间的名副其实的portal而再次与现实实现了连接,两人也实现了命运般的再会。

然而如果着眼于作为描写丧失感的作家的新海诚的话,震灾这一主题难道不就和《你的名字。》里的动画表现力一起,互为另一半(カタワレ)而混交存在着的么?

这种存在方式可以说和《新哥吉拉》也是有相通的地方。围绕这部作品的解释上的有力的观点中,在想作为纯粹的怪兽电影(娱乐)去排除政治性、社会性去解读的观点之外,还存在看作是“想要通过将哥吉拉作为主题来描写3.11的电影”的解读,以及与此相对的、作为“通过将震灾作为主题(载体)而描绘了庵野秀明个人史/电影史的电影”的解读。

然而在这里,如果我们沿着本文文头的铃木谦介的议论的话,也会有这么一种立场了:就像现实和网络无法区分一样,我们难道不也无法在这两者之间做出区分么?

也就是说,在之后导演了反核类动画短片《On Your Mark》(1995)的宫崎骏的指导下描写了烧毁世界的巨神兵(《风之谷》),主演了带有宫崎骏自传性质侧面的《起风了》的——充满破坏性意象的《EVA》系列导演庵野秀明,为了描写特摄(哥吉拉)这个被看作核弹象征的怪兽,仔细调查了3.11这场灾害,将——含有神之名的哥吉拉吞食人类所排放的放射性物质而以短暂半衰期的放射物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这种腐海(《风之谷》)式的表象描绘出来的《新哥吉拉》就可以说是通过复杂交错编织各种要素线索才得以成立的作品了。可以说,庵野就是一个一直在描绘震灾(式的存在)的作家,而现在庵野去描绘个人史(最佳作)的行为,就意味着去描绘3.11这场灾害。

无独有偶,类似的想象力也可以被用在新海诚的《你的名字。》上。新海是描绘了震灾式的丧失感的作家。那么现在新海要描绘自己的最佳作的行为,不就也是要去描绘3.11这场灾害么?

将被个人所无法左右的巨大的命运式存在(陨石、震灾、海啸)所夺去的世界用脱离了现实的美丽画面去抒情/伤感式的截取——从正面导入了“场所、记忆与信息”这个震灾式的主题的《你的名字。》就通过她会招来的观众重合上丧失感去看的视线,作为新海诚动画表现中的强度集大成的作品,将其名字镌刻在动画史上,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郭文放

2017年7月17日

中国广州


喜欢本文欢迎赞同支持原答案:为什么《你的名字。》片名里有个句号? - 知乎

下一篇:动画考察58 作为凶器的“普通”——《在这个世界的角落》


扩展阅读:

如何看待日本核电事故和重启? - 知乎

动画考察54 无铭论--从和歌、假名化到民艺,谈日本动画中吉卜力的假名性和《你的名字。》的真名性 - 知乎专栏

如何看待《你的名字》结局? - Macro kuo 的回答 - 知乎

《你的名字》是否过誉了? - Macro kuo 的回答 - 知乎

如何看待新海诚《你的名字》成为第一个票房破百亿的非吉卜力的动画电影? - Macro kuo 的回答 - 知乎

《你的名字。》中彗星碎片撞击地面的影响是否合理? - Macro kuo 的回答 - 知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