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Map to the Future:ICACHI 2017 标题链接https://www.velas.xyz/am/5517 发布时间2017/06/09 文章信息杂聊 / 5517 kHz 作者Velas 电波站 正文一开始得知这个大会是在学生会一篇不那么起眼的推文上,当初还以为这是广工艺术与设计学院的什么惯例大会,若不是有攻读人机交互方向的意向的话我大概也只是会一笑而过罢了。 但是,当后来我发现这个大会是一个国际性大会、而且这一届是目前唯一一次在中国举办的时候,我真的震惊了,而且立刻对广工刮目相看! 广工这也太低调了吧!承办一个挑战杯就弄的轰动全校,搞一个那么大的活动居然一声不吭!是的,最后当我发现整个大学城校区只有7个人参加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广工在这种东西上也有点不太走心——或者说是名额有限? 总之,最后很荣幸的能拿到这个宝贵的名额,然后在昨天和今天屁颠屁颠的跑去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听了两天的大会。我之所以那么珍惜这次机会其实是也是有原因的:虽然选择了这个方向,我却始终说不清”人机交互到底是什么“,总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味。于是希望借这个契机,去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不得不说,在大会的一开始,我是被豪华的嘉宾(教授)和师生阵容给震住了。除了我们几个广工的学生,绝大多数参会的学生都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也是如此,除了来自广工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院长和副院长外,其他不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就是同济大学的、庆应义塾的、高知大学的,或者是华为的、微软的、联想的,甚至是来自海外各所大学高校的……与各路大牛居于同一房间里开会,内心除了兴奋、庆幸还有敬畏。 “虽然我们的身份背景各不相同,但是今天来到这里,在面对人机交互的过去、今天与未来时,我们都不过是牙牙学语的婴孩。”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高度发展、几乎无所不能的今天,我们终于能静下心来,重新去思考“人”的本源需要,以及作为一个“人”在这场信息革命中到底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于是,他们提出了“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Interaction),并把“人”(Human)放在了这个关系的首位——这绝非偶然。 “人应该是作为一个思想独立体存在的,而不是一个工具。把重复而死板的工作交给机器吧!人设计出机器是为了释放手脚,追求自由。” “从今天开始,我们都是设计师。去寻找联系(Connection)、去思考联系、去设计联系。去设计人与人的联系、设计机器与机器的联系,从而找到人与机器的联系。” “无论在哪个时代,在今天,在未来的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是更长的未来,机器都是无法代替或是超越人类的。你们或许会说,‘啊,今年AlphaGo把人类棋手都打败了,是不是说围棋已经走到尽头了?’不是的,那只是因为机器有着比人更多的练习机会,但是他们永远都只能是向人学习、向大自然学习,而从来都无法超越人类、超越大自然。但是人类却能超越自身——这就是为什么人是坚强的、是不可战胜的。” 这些都是我这几天听了颇有感触的话。在他们眼中,人机交互就是在被机器所充斥的时代里回归本我、找回“生而为人的骄傲”的历程。而后所说的不论是VR (Virtual Reality)、AR (Augmented Reality)、MR (Mix reality)还是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xD (Interaction Design)都是这一历程的产物与尝试而已。 曾经认为“可能我的青春都要浇注在前端上了”的我,突然开始庆幸做出了这个选择——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攻读人机交互。突然醒悟到,在这个时代里,我们的身份不该过早被自己定死了,尤其是在我们还年轻、还对这个世界无知的时候。当真正身处一个交叉学科当中的时候,才会更清醒地认识到:这个时代已不再是那个对身份单一的人友好的时代了。在这个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单一的工作无疑很快将被机器取缔——强大的神经网络已能实现让机器可以像人一样自然而高效的完成工作。这也迫使人如要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则应向多方面发展——或是汲取知识和灵感,来成为发展自身的动力。看似不相干的学科领域,却也包含着许多相通的思想哲学,来给予我们灵感——不论在学术上还是生活上。 本来在大会开始的时候,看着他们在尝试着使用笨重的原型机来虚拟人的感官时,我还在为他们滑稽的行为干笑。但在后期,我却不敢笑了—— 我看到他们尝试着用笨重的原型机让久卧病床的老人见证了身在外国的孙女的婚礼、并让他们亲吻、拥抱,即使他们隔了半个地球;
我看到他们用那个粗糙的原型机,让一位因突然患上帕金森综合症、在四年间连一个三角形也画不了的设计师流畅地签下自己名字。
终于发觉自己将在为一个怎么样的学科而奋斗—— 这是一群疯子,他们执着的想用自己那所谓的创意来改变世界。到最后,他们可能真的做到了。 而我也愿意加入这群狂人,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