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与不器

2022-5-16 19:09|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54| 评论: 0|原作者: wildgun

摘要:
C:\Users\Administrator\Downloads\wildgun\2019-10-14-18-50-11-3969227127300-??? - wildgun的个人站点。御宅族,圣地巡礼爱好者-采集的数据-后羿采集器.html

标题

器与不器

标题链接

http://wildgun.net/2017/10/tool_and_human/

导语

同样是在上海书城5楼的计算机书柜前,我意识到了自己心态的三个不同阶段—— 最初在5楼的计算机书柜前选书,大概是大学开始。那时候刚学完字符界面的Trubo C,后一学期开始学习拥有图形化界面的Visual Basic 6.0,一下子兴奋起来,能做的事似乎多了起来!不满足于此的自己开始自学.NET,学习VB2005,想了解各种API。逐渐逐渐,艰涩难懂的MFC、面向对象、XML、UML等概念进入我的视野。我试图掌握这个所有的一切,每一本书买来之前都认为自己能学个大概,往往却买来之后半途而废——通常是到了绪论之后的第二、第三章就放弃了,甚至连半途都算不上。 继续阅读

日期时间

2017年10月4日

正文

同样是在上海书城5楼的计算机书柜前,我意识到了自己心态的三个不同阶段——

最初在5楼的计算机书柜前选书,大概是大学开始。那时候刚学完字符界面的Trubo C,后一学期开始学习拥有图形化界面的Visual Basic 6.0,一下子兴奋起来,能做的事似乎多了起来!不满足于此的自己开始自学.NET,学习VB2005,想了解各种API。逐渐逐渐,艰涩难懂的MFC、面向对象、XML、UML等概念进入我的视野。我试图掌握这个所有的一切,每一本书买来之前都认为自己能学个大概,往往却买来之后半途而废——通常是到了绪论之后的第二、第三章就放弃了,甚至连半途都算不上。

之后,直到工作4、5年后,尝试过再度徘徊在5楼的那些书架前时,我开始慌张、失落。因为每每看到那些熟悉的名词,总能想到家里还躺着类似的两三本同样的书,一直没有看掉的书,已经不知道积压到哪里去了的书。计算机科学——至少就我所能涉及的应用的层面——发展得太快,我意识到以我业余的兴趣、非专注程序设计的职业来说,是不可能掌握这些的了。随之,我意识到自己终于放弃了程序设计这门学科。终于每次在5楼书柜前徘徊十多分钟后,选不上任何一本书,却带着失落的心情,离开上海书城。

今天十一长假期间,我又去了上海书城的5楼——这次是想去看看Python以及iOS开发的书籍。看了看,太难太学术,简直像说明手册和教科书。这次,我在放弃的同时,反思了一下程序设计,也反思了一下自己。我想,对于即将离开这个行业,甚至也将与计算机学科无关的我来说,Python也好,iOS也好,无非都只是一种业余的工具了。我更像是看待生活中的榔头与螺丝刀那样看待它们。生活中的榔头与螺丝刀,或者其他工具类的器物,我肯定不会去研究,只有当有东西需要修补时才会拿出来使用,或者偶尔感兴趣了买一把瑞士军刀折叠工具之类的把玩一下。对我来说,不掌握、不了解是常态,偶尔一用是常态,了解才是锦上添花而已。也就是说,我以更加不积极、不热情,但并非消极的态度,将程序设计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事实上它们确实是工具:用之则拿起,不用则放下,不会用也正常——我接受了自己的这种态度。简而言之:不会就不会,没什么大不了。我真的不认为这是消极的态度,我只是把它放到了原位。我的心态似乎平和了。

说到工具,也就是「器」,在中文的语境中,也常有把人的状态比喻为器的说法。例如说一个人「器量小」或「器量大」,也有「不成器」的指责。

十一期间——不,其实长久以来,有些烦恼于自己的时间安排。其实读书也好,玩游戏也好,都是如此:买书或买游戏之前,都觉得很容易通关、很好玩、很吸引人,等到真正翻开书就觉得好像很枯燥,真正启动游戏又觉得好像并不太符合自己的心意,遂读不了多少或玩不了多少就搁置一边了。更有甚之,还有买来从来没读过的书和玩过的游戏。曾经在网上也见到有同好用了一个巧妙的双关语来形容这种买来游戏却没玩的状态——「以前是买游戏玩,现在是买游戏玩」。同样,时间的安排也比较糟糕:难得的假期期间,醒来就发现到了十点多、慢吞吞地吃了个早饭便连着午饭,之后上上网摸摸鱼刷刷帖子,再把《FateGO》 的AP用掉又花去半个多小时,结果到了下午三四点才想到要开始做那些「正经的兴趣事项」。

尽管我也读了一些Get Things Done的书也用了一些时间管理类APP,结果却也显得徒劳。不满意于自己时间安排掌控能力的情绪,日复一日地持续着。

这几天我开始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时间都溜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会不开心呢?正如上面所列举的:刷贴子、玩FateGO、看新闻,这些占据了原本打算用来看书的时间。不过,这一次反思的结果,我倒并不是想用更精准的计时软件,也并不是想要更规范自己,相反,我尝试着理解自己。我注意到,这种烦恼情绪是在对自己的否定——明明FateGO很好玩,明明手机里的美杜莎和玉藻前很可爱,点上去看着她们蹦蹦跳跳的样子很满足;明明看网络新闻让我觉得获得了新的知识,为什么之后想起「我要看书」的时候,却要否定之前消磨时间的愉快感呢?我想,我似乎依然受到了学生时代那种教育的浸染——读书是有益的,至少我可以给自己找一个「了解日本历史」的借口来说服自己阅读司马辽太郎的日本时代小说;但玩《FateGO》是无益的,因为实在找不到什么它能带给我积极影响的一面。但,仔细反思一下,这岂不是应试教育的那种以结果来论事的思考模式吗?一定要取得什么成果,才是「有益」的,所以我才虚构出一个「了解日本历史」的借口,来告诉自己阅读历史小说仿佛是有益的,而刷贴和玩《FateGO》是浪费时间,因此拿不出什么结果作为借口。换一下思考模式,如果不以结果来论,而同样给过程以注视的话,玩《FateGO》虽然没有所得,但玩的过程中岂不是也很愉快吗?哪怕什么都不做,就在Master房间里点击从者们的台词语音,听起来心里不也是很满足的吗?就算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做,只是在听音乐,我也不是处于放松的状态吗?我想,我应该直面这份愉悦、轻松、懒散:我不能一边享受着这些,一边到最后又开始无视和否定这些身心的感受,而后开始懊悔为什么不去做所谓「更有意义」的事。

也就是说,我通过反思,开始理解并接受自己摸鱼、懒散、放松、不节制的一面。我想不再一味地否定这些,我愿意赋予这些时间以更多的意义。摸鱼应该是有意义的、懒散应该是有意义的、放松与不节制也应该是有意义的,毕竟他们都是我在某一时刻的选择,也都是我所经历了的时光片段。我不能既享受了它们,而后又否定它们。我不能作为一个生命,而又否定作为生命的自己。

——换言之,我开始接受了「不成器」的自己,并与自己和解。

附加的一个思考:中国的飞天面条神教信徒们有些总喜欢把「煮不在乎」挂在嘴边来概括飞天面条神教的信仰中玩世不恭的一面。或许我今天能尝试着通过反思来把握这份与自己和解的心态,也是受到了飞天面条大神信仰的影响呢!

文章信息

Posted in: 闲聊. Tagged: Fate/GrandOrder, 上海书城, 程序设计. Leave a Comment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