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记录者

2022-5-16 19:09|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62| 评论: 0|原作者: wildgun

摘要:
C:\Users\Administrator\Downloads\wildgun\2019-10-14-18-50-12-39692264036400-??? - wildgun的个人站点。御宅族,圣地巡礼爱好者-采集的数据-后羿采集器.html

标题

成为记录者

标题链接

http://wildgun.net/2015/12/logger/

导语

如各位所知,我最近在整理自己以前的博客文章,并转移至我的独立域名博客wildgun.net。于是以这篇文章来说说最近听到的有关博客的新观点,即成为记录者。 先说博客这一词汇的来源。其实这个中文词也是像一批诸如黑客、骇客那样带“客”的巧妙音译,其本来的英语则大多带有k或者g的发音。博客的英语是Blog,来源于网络日志:Web Log。后来有人玩了个文字游戏,变成We blog,弄得好像“blog”成了个动词,似乎是说“我们在网上写日记”、“我们在发博文”这样的形式。于是把主语We去掉,便留下了blog。 因此,仔细翻一下我在百度空间建立博客2007年那阵子的使用习惯,可以说有些时候真的只是日记那样的一句话感叹、一句话公告或者短小简练的句子。也就是说,我是把博客作为“我的网上日记”来看待的——当然后来也会发一些写作及摄影作品。 近来听《IT公论》播客,在某期节目中有一位男主播提到了一个有关博客的看法,说国外某某博客的风格很符合“Blog”的定义。在国外科技界的争论中,这个某某博客并不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忠实地将争论各方的观点整理记录下来。(因为播客是音频节目,所以难以再次找到是《IT公论》哪一期、哪一分钟的对话,并找出他们当时谈论的具体是哪个外国博客。) 这就给我对Blog之log带来的新观念:原来这里的log不仅仅可以作为记录和表达私人观点的log,也可以作为“冷静的第三方”这样一个角色,记录在一场事件、一次争论、一阵风波中各种情况发展的log。这样一来,与其说博客主人是一个创作者,更像是一个记录者,甚至可以说是事件的记者? 但是反过来想想,先不说各类审查规制,就博客这种隶属于个人(或者集体作者)的数据编撰形式,真的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记录平台吗?或者说相比之下,是不是用已经存在的公共服务维基百科或其他类似服务来追踪热点事件会比用一个个人独立博客更具有形式上的可信度呢? 此外,这两天在思考这个“记录者”的概念的时候,还想到另一件事。多年以前一次工作会议上,大家开着开着就把话题岔开了,而逐渐谈到了20年前北京的那件事上。某位领导(现在已经离职啦)说当时他正在北京出差。我们就问他当时是什么情况?他自称当时自己还参加了“抢救生命线”的活动。我们又问:别人说什么情况呢?他转述了当地居民的话——我们北京爷们儿现在不说,但我们会一直记住的。 这也是记录者啊!所以我也用这篇博客记录下这句话。 最后来假想一番:如果Fate的英灵体系里,多出来一个记录者(Logger),那么历史上有哪些人物可以担当该阶级?

日期时间

2015年12月8日

正文

如各位所知,我最近在整理自己以前的博客文章,并转移至我的独立域名博客wildgun.net。于是以这篇文章来说说最近听到的有关博客的新观点,即成为记录者。

先说博客这一词汇的来源。其实这个中文词也是像一批诸如黑客、骇客那样带“客”的巧妙音译,其本来的英语则大多带有k或者g的发音。博客的英语是Blog,来源于网络日志:Web Log。后来有人玩了个文字游戏,变成We blog,弄得好像“blog”成了个动词,似乎是说“我们在网上写日记”、“我们在发博文”这样的形式。于是把主语We去掉,便留下了blog。

因此,仔细翻一下我在百度空间建立博客2007年那阵子的使用习惯,可以说有些时候真的只是日记那样的一句话感叹、一句话公告或者短小简练的句子。也就是说,我是把博客作为“我的网上日记”来看待的——当然后来也会发一些写作及摄影作品。

近来听《IT公论》播客,在某期节目中有一位男主播提到了一个有关博客的看法,说国外某某博客的风格很符合“Blog”的定义。在国外科技界的争论中,这个某某博客并不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忠实地将争论各方的观点整理记录下来。(因为播客是音频节目,所以难以再次找到是《IT公论》哪一期、哪一分钟的对话,并找出他们当时谈论的具体是哪个外国博客。)

这就给我对Blog之log带来的新观念:原来这里的log不仅仅可以作为记录和表达私人观点的log,也可以作为“冷静的第三方”这样一个角色,记录在一场事件、一次争论、一阵风波中各种情况发展的log。这样一来,与其说博客主人是一个创作者,更像是一个记录者,甚至可以说是事件的记者?

但是反过来想想,先不说各类审查规制,就博客这种隶属于个人(或者集体作者)的数据编撰形式,真的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记录平台吗?或者说相比之下,是不是用已经存在的公共服务维基百科或其他类似服务来追踪热点事件会比用一个个人独立博客更具有形式上的可信度呢?

此外,这两天在思考这个“记录者”的概念的时候,还想到另一件事。多年以前一次工作会议上,大家开着开着就把话题岔开了,而逐渐谈到了20年前北京的那件事上。某位领导(现在已经离职啦)说当时他正在北京出差。我们就问他当时是什么情况?他自称当时自己还参加了“抢救生命线”的活动。我们又问:别人说什么情况呢?他转述了当地居民的话——我们北京爷们儿现在不说,但我们会一直记住的。

这也是记录者啊!所以我也用这篇博客记录下这句话。

最后来假想一番:如果Fate的英灵体系里,多出来一个记录者(Logger),那么历史上有哪些人物可以担当该阶级?

文章信息

Posted in: 闲聊. Tagged: IT公论, 博客, 记录. Leave a Comment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