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二次隐蔽

2022-5-16 19:10|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82| 评论: 0|原作者: wildgun

摘要:
C:\Users\Administrator\Downloads\wildgun\2019-10-14-18-50-12-39692519316400-??? - wildgun的个人站点。御宅族,圣地巡礼爱好者-采集的数据-后羿采集器.html

标题

网络的二次隐蔽

标题链接

http://wildgun.net/2013/03/%e7%bd%91%e7%bb%9c%e7%9a%84%e4%ba%8c%e6%ac%a1%e9%9a%90%e8%94%bd/

导语

以前网络刚兴起那阵子,新闻报道上,以及家长老师们总是说网络是虚拟的,网上名字用的都是假的,谁都不知道你是谁。那会儿更早的时候还没有注册用户的概念与习惯,去网易聊天室啦之类的地方,每次改一个名字,网页上随便聊个十几分钟,就这样了。当时网络上盛传的一句名言是: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记得好像还有一副漫画,就是一条狗蹲在电脑前上网的样子。 过了那么多年(其实从科技发展历史上来看也并不算长,不过十多年而已),渐渐的有用户注册的概念了,有论坛了,有网站粘度的概念了,有网上组织,有QQ群,而后,有了微博。总而言之——有了个人身份标记,以及社区。当然,从一个角度来看,也有了商务、媒体的发展。 网络也“上升”或“进化”成为了我们社交的环境本身而非仅仅是工具。现在在我的联系人中,除了双亲和同事,以及个别几位外,其他好像真的都是通过网络结交的朋友了,哪怕是后来发展为很深刻的朋友关系,也是在网上直接或间接认识的。 由于我们的网络身份确定而公开,因此有些时候就需要第二次隐蔽,换个马甲似乎没有什么说服力,于是就有了“说给树洞”之类的微博。这是一种以主题区分的隐蔽式吐槽微博,比如昨天我关注了个“Coser与摄影师吐槽”的微博。 回过头来想想,从什么时候我们的网上名字也需要出于各种原因而隐蔽了呢? 好像以前写过类似的一篇文章:《虚实之间——互联网参与者身份的浪式发展》

日期时间

2013年3月27日

正文

以前网络刚兴起那阵子,新闻报道上,以及家长老师们总是说网络是虚拟的,网上名字用的都是假的,谁都不知道你是谁。那会儿更早的时候还没有注册用户的概念与习惯,去网易聊天室啦之类的地方,每次改一个名字,网页上随便聊个十几分钟,就这样了。当时网络上盛传的一句名言是: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记得好像还有一副漫画,就是一条狗蹲在电脑前上网的样子。

过了那么多年(其实从科技发展历史上来看也并不算长,不过十多年而已),渐渐的有用户注册的概念了,有论坛了,有网站粘度的概念了,有网上组织,有QQ群,而后,有了微博。总而言之——有了个人身份标记,以及社区。当然,从一个角度来看,也有了商务、媒体的发展。

网络也“上升”或“进化”成为了我们社交的环境本身而非仅仅是工具。现在在我的联系人中,除了双亲和同事,以及个别几位外,其他好像真的都是通过网络结交的朋友了,哪怕是后来发展为很深刻的朋友关系,也是在网上直接或间接认识的。

由于我们的网络身份确定而公开,因此有些时候就需要第二次隐蔽,换个马甲似乎没有什么说服力,于是就有了“说给树洞”之类的微博。这是一种以主题区分的隐蔽式吐槽微博,比如昨天我关注了个“Coser与摄影师吐槽”的微博。

回过头来想想,从什么时候我们的网上名字也需要出于各种原因而隐蔽了呢?

好像以前写过类似的一篇文章:《虚实之间——互联网参与者身份的浪式发展》

文章信息

Posted in: 未分类. Tagged: 互联网, 网络文化. Leave a Comment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