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残酷物语:上帝保佑吃饱了饭的古巴人民

2022-5-16 18:50|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84| 评论: 0|原作者: 网易看客微信公众号

摘要:

21世纪残酷物语:上帝保佑吃饱了饭的古巴人民

看客 看客inSight

被美国封锁半世纪后,

普通人如何生活?



生活在消费社会的人们,也许很难想象,地球上依然有人生活在粮票制度之下。


古巴,这个人口刚到北京一半的岛屿,从60年代就建立起了口粮配给制度。政府分发的口粮小册子,从此决定了一家人能购买的饮食。


如今,当地球上一些人吃着24h的外卖,沉醉于琳琅满目的网购狂欢,许多古巴人依旧需要使出浑身解数,以应对粮食短缺下的永恒追问:“今天的食物上哪找?”。


人们在古巴供销社内购物。Francoise Guajour / 摄




一场口粮配给的乌托邦实验



时间倒回1959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菲德尔·卡斯特罗和革命偶像切·格瓦拉意气风发,靠游击战推翻了亲美的政权,建立起了公有制国家。


像计划经济乌托邦想象一样,古巴宣布取消一切雇佣关系,政府分配工作,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孩子免费上学。


50年代,三名妇女坐酒吧在哈瓦那夜总会。HERBERT C. LANKS / 摄


在此之前,古巴一直是美国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度假天堂。美国资本家办的豪华餐厅、夜总会和赌场极尽奢华。


1962年,眼看曾经的乐土都被收归国有,美国政府对古巴实行了全面封锁。


口粮制度正是这时登上了历史舞台。


每家的口粮供应册上写着家庭成员和出生日期。凭手册,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规定的食物。


虽然古巴的农业生产率底下,80%的粮食依赖进口,但是依靠向苏联及东欧国家出口蔗糖和矿产赚钱,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人们在供销社内买主食。早期的小册子还包括了不同类型的意大利香肠、海鲜、肉类、蔬菜水果。


据研究,古巴家庭每月配给包括,一瓶食用油、一袋洗衣粉,每人每天80克面包,每月2.7公斤大米,鸡蛋8个,黑豆900克,鸡肉900克,白糖1.4公斤,咖啡65克,巧克力粉70克,除此之外还有肥皂、香皂、火柴各一盒,外加7岁以下儿童的奶粉。


为了体现人性化,到了生日当天,还可以领到额外的蛋糕,或啤酒津贴。


1990年古巴孩子的生日派对。


在牛奶产量不足的海岛上,卡斯特罗为了显示比美国佬更强,甚至在首都修建了世界最大的冰激凌公园,每天可以招待三万市民。


在炎热的气候里,吃一口有国家补贴的“社会主义雪糕”成了每个人都触手可及的快乐。


为了纪念1953年7月26日卡斯特罗发动的攻打蒙卡达兵营的革命,公园出售的Coppelia牌冰激凌一共有26种口味。72岁的帕茨回忆,其中包括黑牛、白牛,就是加了可乐或柠檬水的香草冰淇淋。


不过,好日子随着苏联解体戛然而止。


1991年,古巴失去了75%的食品进口,口粮配给手册上的诱人清单骤减。一夜之间,供销社里那些曾经摆着牛肉、黄油、朗姆酒、牛奶、甚至汽水的地方,只留下一堵空墙。


国家宣布进入了“特殊时期”,坊间则形象地称之为“瘦的时期”,因为平均每人瘦了足足9公斤。


无比空旷的供销社货架。Francoise Guajour / 摄


动物园也清晰地见证了时局的艰辛。


1959年卡斯特罗夺取权力后,古巴笑话说,哈瓦那动物园的标语,从“请不要喂动物”改成了“请不要拿动物的食物”。


而到了“特殊时期”,笑话再次进化 —— 标语变成了“请游客不要吃动物”。


事实上,动物确实减少了。“孔雀、水牛,甚至是一种类似鸵鸟的南美洲鸟类都消失了,”一名哈瓦那居民说,“鬣狗不得不吃素,老虎也只能吃甘薯。”



Ariam把钓上来的大鱼带回家,这条鱼一家人能吃两星期。许多人每天醒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今天如何获得食物。William Martin / 摄


糊口成了岛上的第一生产力。


1962年,古巴曾通过法案,规定所有的牛和马都属于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因为牛和马为革命工作,所以禁止杀牛杀马。等到牛马老迈年高,要送交国家统一处理。


可面对饥饿的人群,珍贵的奶牛也保不住了。为了阻止非法吃奶牛,政府甚至规定,杀死一头奶牛要坐牢10年,可能比杀一个人坐牢的时间还久。


不受法律保护的动物则可能更悲惨。每天晚上,孩子们都会听到街头的家猫出现在某处餐桌的黑暗传言。


直到今日,牛肉对普通人来说依然是一种奢侈品。牛肉罐头的配额是每人半年8盎司。一位屠夫表示:“我已经忘记了牛肉的味道了。” Enrique de la Osa / 摄

到1993年,三万名古巴人逃离该国,数千名移民在墨西哥湾溺水或被鲨鱼杀死。Ramon Pacheco / 摄


日用品匮乏也成了几乎每个古巴人都要面对的挣扎,无论是忍受停电,还是四处寻购肥皂。


好在,这片土地从来不缺乏乐观主义精神。似乎每个古巴人都活成了发明家,用各种奇淫巧技抵抗尘世里的挣扎。


有人说,在古巴,最有用的手机应用就是手电筒,因为停电太普遍了。


卫生纸没了。古巴人出门就带上一两页官方发行的《格兰玛报》,作为替代。


新衣服没了。父母就用跳绳制成儿童凉鞋,用饲料袋和面粉袋做成套装,再装饰上棕榈叶。


生日蛋糕也从岛屿上几乎消失。为了庆祝,孩子们开始把安全套吹成气球玩。


哈瓦那的家庭主妇则学会了把煮熟的香蕉皮,切碎后放入炖菜,并告诉孩子,这是“特殊时期”的肉。


在古巴,避孕套成了长盛不衰的万金油。图为2018年,一个孩子在街上玩避孕套气球。Alexander Meneghini / 摄

2018年,美发沙龙里用避孕套做的皮筋。Alexandre Meneghini / 摄

2018年,哈瓦那酿酒厂中,人们用避孕套密封葡萄酒。Alexandre Meneghini / 摄


为了提高国内生产力,古巴满大街都贴上了标语:“效率就是未来”。


不过平均主义分配的弊病,不是几句口号就能扭转,农业自给自足成了半个世纪以来的缥缈之梦。


从失去国外依靠那天起,承载乌托邦信仰的供销社,再也没能满足人们的胃。


每月领到的食物只够吃10天,平均工资也只有20美元。只为在余下的20天获得温饱,许多人就需要拼尽全力。


农民在收获烟草。NIMA TARADJI / 摄




全民走私的黑市天堂


靠国家配给无论如何吃不饱,于是古巴人民动用古老的智慧,把全国都变成了地下交易的天堂。


在其他国家,黑市是兜售毒品和卖淫的地方。而古巴黑市,则出售生活所需的一切。无论是经常断货的手纸、剃须泡沫,还是在国营食品店价格高昂的龙虾,都成了人们搜寻的尖货儿。


每当供销社的食品到货,人们都会蜂拥而至购买。因为用不了多久,有些货物就会被买完,而且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才会来。“已售罄”成了每个古巴主妇的梦魇。


许多市民成了兼职“倒爷”,把用不完的稀罕货积攒起来,再拿到黑市买卖。


而更多的黑市商品,则全靠挖计划经济的墙角:“每个有工作的人都会偷走一些东西。”


44岁的资深倒爷Marki说,“在制糖业工作的人偷糖,在纺织业工作的女性偷线,这样她们就可以自己制作衣服了。”而Marki本人,在三个地下商店卖偷运到哈瓦那的欧洲时装。


由于国家发放的物品和工资不够生活,揩油几乎成了一种“必要之恶”。


一名男子向游客出售自制爆米花。NIMA TARADJI / 摄


在取消了自由贸易的国度,商机却似乎无处不在。由于没有免费塑料袋,国营杂货铺的店员,甚至会从偷塑料袋,在黑市上出售。


每当哈瓦那人去农村探亲,还会有人在城里黑市买上几百个塑料袋,卖给村民赚取差价。对普通人来说,一个塑料袋往往用上一个月才够本。


Ariam有时会在隐蔽的房间帮父亲卷雪茄,这是非法的。William Martin / 摄


黑市成就了计划经济之外的另一个古巴。


在这里,可口可乐从未真正离开。总有机灵的人,用“偷来的”二氧化碳勾兑出口味各异的自制肥宅水,售价只要超市里国产可乐的六分之一。


黑市上出售的产品。Vice / 图


流行文化也在地下暗中滋长。在大街小巷,如果有熟人带路,就能找到那些隐蔽的“腐朽文化”入口。


为了躲避警察,在古巴租碟本身变成了谍战片里的情节。


往往是一个憔悴的男人把门打开一个缝,在环顾街道确保没有人盯梢后,才会放顾客进门,然后报出最近畅销的片单,可能是朱莉娅·罗伯茨,或者是经典的艾尔帕·西诺。


确定碟片名目后,经销商就会把信息转发给快递员,快递员会通知代号为“老人”的出货员。顾客必须再等待若干小时,然后去“老人”家取电影。


Ariam在看Chris Brown的音乐视频。William Martin / 摄


到了Web2.0时代,古巴人甚至发明了举世瞩目的“单机版”互联网。


原本,古巴被称为“互联网普及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按照NPR2016年的报告,只有大约5%的人可以上网。


虽然国营机构在全国开放了240多个公共WiFi,但仍然采用拨号上网按时收费,平均网速只有80kb/s,让人一秒穿越到“点击一下,等五分钟”的90年代。


男子在哈瓦那最繁忙的露天网吧连网。Alexa Hoyer / 摄


不过没什么能阻止古巴人民与时俱进,他们把“互联网的搬运工”,做成了一条分工明确的产业链。


几乎每个街区都有一名“信息骡子”,每天到很远的街区找到能上网的“信息贩子”,然后用一个个TB级的移动硬盘,把新闻、手机APP、1080P全高清的电影,和一切互联网上的新鲜玩意儿拷贝回家,再通过口耳相传卖给邻居。


只需2美元,普通人就能拥有人肉运送的大礼包,把最新的网剧和摇滚乐带到自家卧室。


人们用硬盘拷贝最新的互联网资源。NPR / 图

一个男孩在家观看“离线版”的维密走秀。Angel Damion / 图


黑市的猖獗当然撼动了政府的神经。1993年,卡斯特罗允许了小范围的国内自由市场。


但由于合法经营的税收过高,价格也普遍昂贵,黑市交易依然是大部分买家和卖家欣欣向荣的乐土。


直到2015年,依然有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18人,因偷了800万枚蛋在黑市出售,而锒铛入狱。




大学毕业,也不能避免挨饿


如今,就连政府也不得不承认,这项每年花费超10亿美元的口粮供应制度,不仅不够让人免于挨饿,而且还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甚至让古巴人引以为傲的免费教育,也由于就业后低下的工资,越来越成了“读书无用论”的证明。


古巴哈瓦那,24岁的Jose Cisneros从经济学专业毕业,现在在找工作。视觉中国 / 图


目前,仍有80%的人在国企工作,拿平均不超过30美元的月薪。


不过近年来,随着劳尔·卡斯特罗开始经济改革,允许部分个体户经营,最有钱的,不再是为国家免费医疗工作的医生,而变成了 旅游从业者,不论是为游客开出租,还是兜售本地食品,都成了热门的致富选择。


21岁的美食专业毕业生Gioerqui Hernandez,成了卷烟工厂的工人。视觉中国 / 图


Sofía在哈瓦那大学免费学习金融和经济学。毕业后,她在政府加油站工作,24小时轮班,两天休息两天。


很快,她意识到体制内的工资供不起体面的生活,于是开始在其他地方寻找机会。


最终,她成了一名懂金融的“的姐”,在旅游区赚绿油油的美元。


同样感同身受的还有在国营医院当护士的Leticia。她辞职以后,每天推小车沿街卖炸猪皮,才发现月收入翻10倍不再是梦想。


29岁的Alexander Aguilar拥有教育学学士学位,目前在市中心当木匠。视觉中国 / 图


随着新的富裕中产阶级,炫耀在黑市淘来的手机和相机,改革似乎也在蠢蠢欲动。


2011年,古巴通过法律,允许个人在50年内首次购买和出售私人财产。


2014年,奥巴马政府终于宣布与古巴和解,取消古巴作为恐怖主义国家支持者的分类。于是正牌可乐以高价登上了旅游区的商店,和国营商店空荡荡的货架形成了强烈反差。


2016年,滚石乐队在古巴举办了免费演唱会,这是古巴革命后的第一场西方摇滚乐演出。有古巴歌迷高举“等了你们50年”的标语,在体育场彻夜等待。


放宽就业限制后,年轻人在街头摊位打靶。NIMA TARADJI / 摄

几十年来,古巴人第一次被允许买卖房屋和公寓,纷纷开始在公园的树上贴房地产广告。


不过,口粮制度还在延续着。


当希望改革的总统劳尔·卡斯特罗提议取消口粮,立马遭到了底层工人压倒性的反对。


他们认为,“没有人可以仅仅凭这本小册子生活,但是没有这本小册子,很多人就无法生活。”



古巴街头的健身器材。


在物质匮乏中生活30年,已经鲜有人相信曾被描画出的,人人平等地丰衣足食的梦想。可是很多人又并不愿承受改革的阵痛,失去几乎免费的食物。


61岁的主妇埃斯特就觉得,口粮制是政府做过的最好的事。


对于从小吃国家口粮长大的她来说,只为最需要的人提供社会保障,显然不符合从小学到的平等精神 —— 


“古巴人人平等,要么全部有份,要么全无。”



墙上标语:“古巴将不会向资本主义过渡。”Sean Brotherton / 摄



参考资料 -----------------------------


[1] Amelia Rosenberg Weinreb."Cuba in the Shadow of Change:Daily Life in the Twilight of the Revolution"Expedition Magazine 50.1 (2008).

[2] Corbett Ben.《This Is Cuba: An Outlaw Culture Survives》,Westview,2002.

[3] Buck-Morss, Susan. 2000. 《Dreamworld and Catastrophe: The Passing of Mass Utopia in East and West》.MIT Press.

[4] Andrea Rodriguez."Cuba’s Black Market Thrives Despite Raul Castro’s New Market Reforms",Associated Press.

[5] Manuel Roig-Franzia."In Cuba, 'On the Left' Means A Flourishing Black Market",Washington Post.

[6] Jonathan Watts.“Cuba's 'offline internet': no access, no power, no problem”,the Guardian.

[7] Alexandra Archuleta."Insatiable: Cuba’s food ration system and the people of Cuba",the Pioneer,2017.

[8] William Fenton.“Black Markets and Secret Thumb Drives:How Cubans Get Online”.

[9] Amber C. Snider."The Wi-Fi Black Market Behind Cuba’s Iron Curtain",the Medium.

[10] Carly Schwartz."We met the young hustlers cashing in on Cuba’s booming black market",Vice News.

[11] Kim Wall."Cuba: The Weekly Package",Harper's Magazine.

[12] Jeff Franks."Cuban black market suffers in corruption crackdown",Reuters.

[13] "Parrot diplomacy". The Economist. July 24, 2008.

[14] Carly Schwartz."We met the young hustlers cashing in on Cuba’s booming black market".Vice News. 2016

[15] Anneyé Blanco."An 80’s Child in Communist Cuba", Medium.

[16] Alexander Bisley."平民天堂:古巴的共产主义冰淇淋公园",BBC.

[17] 蒋鸿昌.古巴的“线下互联网”,简直是YouTube、Kindle、豌豆荚以及58同城的合体

[18] 查韦斯·丽迪雅.《资本主义,上帝和好雪茄:古巴进入二十一世纪》,2005.

[19] 杨建民,毛相麟.古巴的社会主义及其发展前景.拉丁美洲研究    

[20] 李雪顺."《与敌人贸易》:非虚构视野下的真实古巴",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

[21] 袁野. 古巴人希望新政府继续“搞经济”,青年参考.



供图 网络  |  编辑 JR


 每周一三五 晚十点更新 


文章版权为网易看客栏目所有,

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相关规范。



你可能还喜欢 



看客长期招募合作摄影师、线上作者,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查看。

文章已于修改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