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善良,更可贵(时事走笔)10月11日,安徽亳州涡阳县城,正在马路边冒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李兰英捡到一个绿色袋子,里面装有7万元现金。担心找地方避雨失主找不到,她在雨中等待了2个多小时,最终顺利等到失主前来认领。据了解,李兰英家境困难,为了给丈夫治病债台高筑,每月1000多元工资,去掉丈夫药费后所剩无几。 无疑,这是一则非常走心的暖闻。经媒体披露后自然是好评如潮、点赞无数。但也照例出现这样的悖论:穷人是多么的善良,相比之下,有些富人却是如何如何。进而更有偏激之语: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都很善良。 将善良与贫富生硬关联,这实际上是个没有逻辑的逻辑。社会不同群体中善良与罪恶、凶残其实都是常态分布。为富不仁者并不鲜见,穷而堕落者也可例举很多。只不过,同样的拾金不昧,同样的施以援手,穷人更加令人肃然起敬,更让人倍感温暖。究其原因,这倒是真的与其贫富状态正相关。相同情况下,穷人更需要超越物质层面的诱惑、抛却现实生存的困境而守住精神的家园。这显然更见其善良之纯粹、之可贵,也就格外令人感动。 对于时下的富人来说,7万元现金其实真的算不了什么,与巨款更是沾不上边。捡拾而能主动归还失主,褒赞肯定扑面而来,但令公众感动的程度显然难望本则新闻中的环卫工人李兰英。同样是7万元现金,对每个月只有1300元工资的李兰英来说,那是不折不扣的巨款——相当于她四年半的工资。更何况她还是老伴患病债台高筑之人。一个家境极其困难之人能如此自觉坚守道德准则、推己及人彰显善良美德,自然令人心生无尽暖意而肃然起敬。 这又让我想起了一则陈年旧闻。08年汶川大地震,羊城街头,身患残疾、无法直立行走的乞讨少年龚忠诚,先后四次把全部乞讨所得投进募捐箱,合计金额185元。——不到200元的捐款,当然算不上什么大数目。但对于身有残疾仅凭乞讨艰难谋生的龚忠诚来说,则是全部家当。其善意才显得尤为可贵,社会普赞其为“义丐”真的不是什么溢美之词,更非矫情之饰,那是发自内心的敬重。 检索记忆,类似的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有张新闻照片曾在网上广为流传,一位手持木棍靠乞讨为生的老太太向坐在街边已失明的老大爷的乞讨篮中郑重放上一元硬币;同样是新闻图片,一位环卫工人在暴雨突降时悄悄在站岗执勤的武警战士身后为其撑伞遮雨;也是一张图片新闻,一位下肢残疾、只能坐在小板车上用手划行的老人家却坚持捡拾被人随意丢弃的共享单车,维修好后供行人再次使用;还有如天津白方礼老人,退休后蹬人力三轮数十载,省吃俭用,捐出善款35万,圆了300个贫困孩子上学梦…… 他们,难谈富有,相当一部分还很困难,称之穷人实不为过。但他们却都能无视一己之困,坚守在人性道德的高地,散发出无尽的善的光芒。从这个意义上再言其为“穷人”,则相当荒谬。他们,是不折不扣的精神富翁,与之相较,生活中也许还有很多并不缺钱的精神负翁。 请让我们向这些被称为“穷人”的精神贵族们致以最为圣洁的礼赞! |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