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没升迁,他拍下乡镇干部的快乐与哀愁

2022-5-16 18:50|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91| 评论: 0|原作者: 网易看客微信公众号

摘要:

一辈子没升迁,他拍下乡镇干部的快乐与哀愁

看客 看客inSight

新闻里看不到的基层工作故事。



1997年,是毕业分配制度运行的最后一年。

 

21岁的中专毕业生陈雄鹰,被分配到了湖南省资兴市坪石乡财政所。

 

他记得,那天警车载着前来报到的年轻干部,在秋天的泥石路上颠簸。

 

车窗外,东江湖风景如画。风吹过湖面,带着水汽吹过老街上紧挨的房屋,颇有种时光错乱之感。

 

陈雄鹰的乡镇干部生活,就从这里开始。


从宿舍后场望去,东江湖风光宛若油画。


工作次年,受杂志广告的影响,陈雄鹰买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机 —— 宝达牌傻瓜相机,并萌生了记录乡镇干部生活的想法。

 

要知道,真实的干部生活,繁杂而琐碎。

 

农民在干部面前展现的种种情绪,配合或不配合,都像田里抽出的水稻般简单直接。

 

这都是教科书里不会出现的场景。

 

于是,相机一举就是20年。有关湖南乡镇发展的细枝末节,在他的镜头下徐徐展开。 


拎着皮包去收税


90年代,计划生育、税收、综合治理,是压在乡镇政府肩上的“三座大山”。

 

三项工作都是“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项没完成,该乡镇和干部则与年度评优无缘。

 

一年的付出,如同摁下计算器左下角的按键 —— 归零。

 

而陈雄鹰所在的财政部,本职工作多与税务有关。


下乡收税,时常会遇到农民家养的狗,不知道它们会从哪里窜出来,还有句话叫打狗看主人。


走出象牙塔般的学校,第一次下乡收税,陈雄鹰就意识到了困难。

 

那时正逢年底,收农业税尾欠、乡统筹及村提留是镇里的大事。

 

彼时工资尚未统发,乡镇干部的工资要靠前一年收上来的乡统筹,村干部则靠村提留。

 

为了完成任务,七站八所的干部都跟着下乡了。


1999年,乡人大副主席黄柏华带队到清塘村收税,穿皮鞋戴草帽。


陈雄鹰发现,农户们对移民办和国土所的干部很热情,把厅屋打扫干净,摆了两桌好吃好喝招待他们,却把财政所收税的干部晾在一边。

 

后来觉得不太妥,才把财政所的叫过来一起坐下。

 

“哎呀,那顿饭吃得,没滋没味的。”

 

“他们可能觉得,移民办和国土所,是给他们开条子批地带来好处的,财政所则是从他们口袋拿钱的。”


2002年,东江镇龙泉村。农户们都下矿井挖煤去了,镇村干部找不到人,又被困在山里,只好躺在晒谷坪上休息。


还有一次碰壁,是在2002年冬天,一个下着雨的早晨。

 

陈雄鹰和同事下乡收税,在一户税收尾欠较大的人家碰了壁。

 

虽然那户人家彩电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但男主人不在,女主人死活不愿意交钱。

 

一番争执后,同事只好告知女主人:对超过期限拒不缴纳的家庭,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一听见“强制措施”四个字,女主人急了,扬言要死在干部面前,并从里屋吭哧吭哧提出半桶棕色液体。

 

“你们不要大帽子扣人,我只是个农村妇女,什么都不懂。”


2004年,东江镇木市村。镇村干部到村里处理遗留问题,男的笑容可掬,女村民却对着村干部指桑骂槐。


干部没有执法权,许多时候,只能苦口婆心地给村民做思想工作。

 

无奈之下,同事只好从纳税期限讲到税收政策,甚至提到“开发外太空都需要税收支持”。

 

终于,大嫂松了口,答应“过两天有钱了给你们送去”。

 

陈雄鹰一边填写催款通知书,一边说,她已超过缴纳期限,过两天交钱时要算上滞纳金。

 

“什么!滞纳金!不行不行,你们不能给我算滞纳金。”

 

说罢,大嫂赶紧从兜里掏出几张百元大钞,“四百多是吧,我交就是了,你们不要算滞纳金。”

 

见到此景,干部们都乐了,她也笑哈哈答复着,全然没有了刚才的火药味。

 

对了,那棕色液体是汽油,拿来吓唬年轻干部的。


2004年,彭市乡。农村的小孩子,从小就要干农活,他们长大后,大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走出农门的愿望。


到山里收税要尽可能完成指标,挨家挨户把税款拿到。

 

但也有例外。

 

1999年底,陈雄鹰记得,他们一行人去税里村收税。不同于其他村民的冷淡,村里的一个老党员非常配合,只是他支吾了许久也没动身拿钱。

 

老党员住在破旧的泥砖房里,家里除了灶台和橱柜,几乎没有其他家具,说是“家徒四壁”并不为过。

 

村支书跟他们打眼色,陈雄鹰等人也不再坚持,老人欠下的税就留到下一年补齐。



和陈雄鹰同年进入镇财政所的16名年轻人,都来自农村,对农村有感情。

 

他们说,要和农户打好交道,除了真心,也要方法。

 

不过,干了几年的收税工作后,干部们的工资改由市里统发。

 

到了2006年,农业税也取消了,改为每年给农户发放各项粮食补贴。

 

乡镇干部们提着皮包走家串户收税的场景,从此成为历史。


2002年,“村村通”公路尚未修建,干部下到偏远地区需要带上洗漱用品,寄住在村干部家。小皮包是标配,那时真皮贵且难买,背的都是人造革。


乡镇干部是块砖


基层工作向来琐碎,所谓”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

 

上级部门的各种政策,都要从乡镇的一个针孔里穿过,这给了乡镇工作极大的丰富性。

 

干部间流传着这样顺口溜:


乡镇干部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乡镇干部是千斤顶,哪有压力哪里顶;

乡镇干部是灭火器,哪有问题哪里去。


上到国家政策,下到邻里之事和单位琐事,乡镇干部的工作都得涉及。


2002年,一名郴州桂阳来的老人与家人走散了,找到东江镇镇政府。财政所干部问明情况,招待吃饭后,把他送上了回郴州的车。

2002年,鲤鱼江镇原棉纺厂,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指导农户培训鸭苗。


2003年8月,东江镇老政府院内,几名在政府开会的村干部,帮畜牧站的王日葵按住猪公的脚,看他做手术。

 

陈雄鹰说,小时候见过有大人背着个四方牛皮盒子,打开后,用一把锋利的长柄小刀,割了小猪的肚子,从里面挑出一些肠子出来。

 

那时叫精(阉的土音) 猪,但只见过小猪才这样,没想到大猪也要割一刀。


精猪也是畜牧站的业务之一。


那些年,不与农户拉近关系,做不好农村工作。

 

而要拉进关系,有时候还得靠酒。

 

有一次,陈雄鹰和同事开着辆边三轮摩托到仁里村收税,半山腰的一户人家,非要他们一人喝一碗土烧酒才肯交税。

 

山高路陡,陈雄鹰酒后开着车,带着三个干部从山路上直冲而下,车底撞出个洞,机油漏个精光。

 

村支书从路边取根木杆插到洞里继续开。车在山路上东撞西撞,他两眼看不清其它东西,只感觉在跟着路开。

 

直到现在,他还记得同事半睐着眼左右摇摆的样子。

 

幸好,自“中央八项规定”过后,干部不喝酒了,农民也不再劝酒了。


2004年,当时的东江镇计生办主任谭志勇下乡时,被计生对象砍了。


然而,一旦突发情况发生,不论冰灾火灾,干部都要冲到第一线。


2005年,木市村狮子山,一场大火被扑灭。几年后,当时走在队伍前面的五个人陆续被提拔为科级领导。


2007年8月,乡里连下了两天大雨。

 

泉水村蛇形组有人因山体滑坡下落不明,镇里当即派了八名干部连夜赶赴。

 

凌晨三点,八人才在山里转到了蛇形,发现冲下来的山石把民房都盖住了。

 

沙石里挖出一老一小,小的是陈雄鹰小学同学的儿子。看着老同学悲伤的样子,陈雄鹰很难受,但只能安慰几句,然后赶赴别的灾情现场。

 

终于,在山里摸排了三天后,领导指示可以下山了。



没料到,刚出山,他们又接到书记电话,要求重新回去核实灾情。

 

没日没夜的奔波,大家早已身心俱疲,几个干部都忍不住抱怨,“难道我们就不是人吗?”

 

带队的领导也很为难,说不想去的可以先走。

 

结果大家都不走,跟着上了山,又坚持了一天一夜。



在悠悠的岁月中


除了工作,陈雄鹰的镜头也开始对准乡镇干部的日常,对准那些远离城市的躁动与迷茫。

 

九十年代,夜里的东江镇几乎没有娱乐活动,干部们只能靠打牌下棋打发时间。


1997年,乡里分来了个本科生。晚上无处可去的时候就一起下围棋。


所里有辆老旧的摩托车,刹车不灵、喇叭不响、车灯也不亮。

 

每每开动时,“突突突”的声音很大。

 

几个没对象的年轻人常常挤在这辆车上,到兴宁的歌舞厅唱歌跳舞。

 

摩托开过湖滨公路,夏夜的凉风带着苦栗子花的清香。


东江镇泉水村小东江


歌舞厅由兴宁老政府的二楼改成,十元一人,音响很好。街上还有个“青苹果卡拉OK厅”,店长是个漂亮的年轻姑娘,长得像香港明星。

 

陈雄鹰那会儿最喜欢唱《不装饰你的梦》,一首粤语歌,每次唱完店长都会鼓掌。

 

“但那只是爱慕。”

 

后来陈找了女朋友,带她去了一次OK厅,女朋友发现他眼神不对,就坚决不准他再去了。


2003年,镇上干部在卡拉OK厅。现在,干部在工作日的晚上不允许进歌舞厅。


到了1999年,镇党委书记看到院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七八个小伙子全没找到对象,就把办公楼四楼的会议室改成了多功能活动厅,配了音响等设施,给年轻人唱歌跳舞。

 

这里还举办了两期OK大赛、一期才艺比赛。全镇七站八所的干部、老师、街上的居民都报名参加了。


1999年的五四青年节,活动厅举办卡拉OK大赛。 


不过,娱乐活动再怎么丰富,升职提拔仍是基层干部生活里绕不去的暗礁。

 

“一个乡镇一年大概只有一到两个升职名额,年轻干部只能靠等靠熬。很多人干一辈子工作,还只是个一般干部退休。”

 

“一辈子就这么一条路,到头来没有成就,会很失败。”


市里副科级干部大变动,组织部领导到各个乡镇召集干部谈话。镇里的几位领导不约而同坐在政府院内的水池边,各怀心思。


陈雄鹰在东江镇呆了整整12年。

 

他的同事,有的当了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有的进了机关,当了科局长,级别高至副处级。

 

而陈雄鹰整天提着相机晃悠,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评优和提拔都没他的份。

 

好在影集出来后,大家才相信他当年有干实事 —— 没有参与基层工作的话,是拍不出这些照片的。


2002年,陈雄鹰上班5年了,工作、生活、摄影都毫无起色,一个人在东江镇镇政府,常感苦闷无助。


这些年,陈雄鹰手中的相机,由最初的凤凰变到佳能、哈苏、禄莱,再到现在的4x5座机的时候,取景框中的乡镇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铁皮柴油船取代小木船漂在东江湖上,湖边的山上不再允许开荒。

 

山上的老马圩乡逐渐败落,农户们移居他乡,或到山下的新市场建了新房。只有些老人和孩子守在老房子里。


2008年,新区人民广场。


仿佛一切都变了,又仿佛都什么都没变。

 

山下的程江依然昼夜不息地流淌着。


时光再倒回20年,程江两岸的居民都直接到江中挑水喝。



2016年,陈雄鹰被调至资兴市文体广新局,这才结束了近20年的乡镇干部生涯。

 

同年年底,他拍的乡镇干部入选了全国影展,这无疑给了陈雄鹰很大的信心,也促使他把出书提上了议程。

 

书出版前,陈雄鹰找到图片中出现的领导、同事、村民一一签字授权使用肖像。

 

他第一个找到的是原石坪乡书记曹辉。看到样书后,老领导很激动,语气急促,脸都红了,鼓励他赶紧把书发表出来。

 

不过,在陈雄鹰眼中,“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万万不是凭哪一个人就能拍摄完成,只能说我在那,发生了那样的事,我拍下来了,记录下来了。”

 

二十载的光阴流转,最终被压缩成一格格褪色的底片,就像青苹果OK厅唱的《不装饰你的梦》:

 

“狂热与天真,早消失了,在悠悠的岁月中。”


1998年,陈雄鹰用新买的相机,在日出时的东江湖畔拍下一张自己的照片。“那时刚上班,人还懵懵懂懂的,但有一股雄心壮志。”




参考资料 -----------------------------


《乡镇干部》,陈雄鹰



图文 陈雄鹰  |  采写 东北旺   |  编辑 小胡


 每周一三五 晚九点更新 


文章版权为网易看客栏目所有,

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相关规范。



你可能还喜欢 



看客长期招募合作摄影师、线上作者,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查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