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印象(之三)(旅游小文)三峡印象之三、巴东神农溪的困惑 广州市第六中学 张清 三峡大坝游览完归船,冲凉小憩。舱内广播已通知参加船长欢迎晚宴了。是颇为丰盛的围餐。船长携多部门主管集体亮相,简短致辞后鸣笛启航,正式离港沿西陵峡上行。边品尝美食边闲聊,赏窗外暮色渐起的江岸美景,确是件很惬意的事。晚饭后,我们没有去歌舞大厅观看欢迎晚会,而是搭电梯到顶层露台,找把躺椅随意而坐,在夜色渐浓中吹江风,看江上船来船往,赏江岸灯火斑斓,享受一段休闲放松的好时光。 次日晨醒,船早已停泊在了属于三峡巫峡段的巴东码头。早餐过后,依行程安排,我们换乘当地的游船游览纤夫文化的发源地——神农溪。官方标价据说是280元/人(三峡游轮好象上岸游的所有自费景点也是这个价)。湖北巴东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土家族聚居区。神农溪是巴东县境内长江北岸的一条常流性溪流,据称是因其发源于原始森林神农架南坡而得名。三峡大坝落成蓄水后,这里实际上已经成了深不可测的长江支流。两岸群山耸立、逶迤绵延、层峦叠嶂,满目苍翠而罕见人迹。悬崖峭壁间不时可见猴子悠闲觅食。也有土家散养山羊在陡坡吃草。峭壁石缝处更有古老悬棺可见。其原始、古朴令人震撼,其秀丽、端庄则更让人心醉。 游船行驶到绵竹峡水面宽阔处,将换乘景区提供的当地人称“豌豆角”小船。每船配有一组船工和一位土家族导游。导游天生的好嗓子,当地民歌随口即来。让人称奇的是,在征得船老大的同意后,两人对唱山歌也非常好听,质朴自然,也更走心,比那些在舞台上过度包装的伪山歌不知要强多少倍。 据导游介绍,“碗豆角”上的船工均是家住沿岸山上的本地人,船虽是统一样式,但实际也是由船工们出钱合伙购买。船工们早晨从各自离家近的岸边划更小的船到游客上下船的地点等待游客,每天一趟载游客乘豌豆角船体验游览神龙溪,当天收工当天得钱。然后再划小船或是几人合伙搭乘有小马达的小船回到离家近些的岸边停靠,再翻山越岭才能回到家中,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也十分艰辛。船工年龄普遍偏大,五六十岁是主力,最大的据说已有八十多岁,偶有个别三四十岁的,一定是体有残疾。——年轻人基本都选择外出务工,不大乐意承袭父辈这种非常辛苦又收入微薄的行当。 最难以理解的是,票价如此之高,导游们的收入竟也低得令人咋舌。我们船的彭姓导游坦言,她的保底收入只有200元,余者均需向游客推销也是由她们自己录制出版的土家风情光盘,从中依比例分成而得。或缘于此,同船游客大多或购光盘或直接给导游和船工小费作罢。 结束这段人工划船、纤夫模拟拉纤的行程,再回到当地游船返回我们自己的大游轮所在的码头时,满耳充斥的导游推介当地特色茶饮和土鸡特产的说辞,心情忽而变得有些复杂。据说这是对口支援的省市为当地开发的一个扶贫旅游项目。从设施投入上来说,也并不算大。除了一艘千吨级的游船,外加一个简易的换乘码头外,几无硬件设施投资。门票定价也相对较高。可为何导游和船工们的收入却如此之少呢?在山外的世界越来越精彩,年轻人走出去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大背景下,这样的运营机制如何维继?再过十年二十年,当这一代船工们老去,彼时,还有神农溪的“豌豆角”船和纤夫们么?导游需拼命推销所谓的特产而获得稍体面点的收入的本身,实际上也多少扰乱了游客们游历这绝美山水的好心境。 葆有神农溪的纯净与质朴,又能让这些世居于此的土家人同享盛世繁华,真的很难么? (未完待续)
文章已于修改
|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