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保温杯:警惕“代际贬损”的泛滥

2022-5-16 18:50|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71| 评论: 0|原作者: 网易看客微信公众号

摘要:

中年保温杯:警惕“代际贬损”的泛滥

张清 张清驿站

今年8月,一名采访黑豹乐队的摄影师发文感叹:“不可想象啊!不可想象啊!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并配有乐队鼓手赵明义手端保温杯的照片。这一微博迅速引发公众关注,阅读量已超过1600万。不少网友纷纷戏言:到了这个岁数,喝啤酒都想放两粒枸杞;你和中年危机之间,就差着一个泡着枸杞的保温杯……

颇有意思的是,此后不久,带着新片《敦刻尔克》来华宣传的英国导演诺兰,手里也端着一个永远装着伯爵茶的保温杯,还是旧的。

于是,保温杯,似乎成了中年人的标配。更有好事网友罗列出中年人的系列标识:物件——保温杯、手串;外貌——肚微凸、发稀疏;谈吐:我们那时候……现在的年轻人……

常说,高手在民间。一只保温杯竟引发如此多的联想,直至提取成中年人系列标识,着实让人叹服。但稍细想,又觉着不是很妥当。因为将这些标识组合还原出来的中年人形象,几近颓废,不仅是生理,连心理也是一堆毛病。倘作为整个社会的中流砥柱的中年阶层都是这样的状态,这个社会岂非岌岌可危?

其实人到中年事业有为、能成励志楷模者比比皆是。1964年出生的马云缔造阿里神话、引领互联网潮流,1971年出生的马化腾创设腾讯传奇、缔造微信支付帝国、成为成功创业偶像,1974年出生的刘强东一路披荆斩棘、成就今日京东电商神话……他们,步入中年功成名就,却无半点就此止步马归南山的意思。他们,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永远是干练、敏捷的形象,哪有半点人到中年的颓废?

这种从一只保温杯为肇端,将其系列化,整合为整个社会中年阶层的标识,虽带有调侃的性质,但这种将中年人群体污名化的网络文化现象依然值得警惕。由此忆及90年代学者张鸣有个很具创意的说法——“代际贬损”。亦即社会不同阶层(比如年龄不同自然形成的社会群体)之间会进行单向或多向的贬损。

这种代际贬损存续有时。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就有句口头禅:“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可说是代际贬损文学经典。改革开放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50后看不起60后,60后看不起70后,70后看不起80后,然后大家一起看不起9000后。这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单向代际贬损。而在当下,自媒体渐成气候,多向代际贬损则更多。比如轻言老人变坏了,中年人变油腻了,年轻人没救了等等。

事实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未来,从来都没有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年龄段的社会群体会集体如何如何。只因看到数个年轻人一时的颓废便断言现在的年轻人没救了,只因看到一个乃至数个中年人手里拿着个保温杯,便轻言人到中年重养生多暮气,从逻辑上讲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时下颇为流行的“坏人变老、老人变坏”之类的论断其实也是这个问题。

诚然,社会正在迅速现代化,“老年”被赋予新的含义,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老人的地位都在下降。老年不仅代表着生理的衰弱,某种意义上也越来越代表着思维的迟滞、能力的过时。早前有位老太太搭乘飞机,竟为祈平安而向发动机扔数枚硬币,幸被发现才未酿成飞事故。此事或可为证。而近年屡见报端的老人倒地被扶反讹人,早晚高峰时与年轻上班族抢公交,上车后索座不成竟坐到年轻人身上,本为健身跳广场舞却制造噪声扰民、甚至因占用球场跳舞而与年轻人起冲突……诸如此类的新闻也让老人凭藉岁月沉淀下来的德行高地轰然崩塌。招致指责无数。

但是,我们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一个事实,如此素质低下的事同样会发生在任何一个年龄段的社会群体中,它并不是老年这个社会群体所特有,同时,在老人群体中,这样低素质者也只占很小的比例。虽然没有任何人做过专项调查,亦无精确统计,但只要看看我们的身边,看看我们家中的老人,单位中的老人,我们的生活圈中的老人,低素质者可能连一例都找不出。另外,老人低素质之事能见报,本身也就说明其极为少见,否则亦难成“新闻”。

动辄因一二个偶发性新闻便指责某某社会群体如何如何,这显然会人为制造代际隔阂。任其泛滥,代际和谐只能是个美丽的传说。也不利于构建融合的整体社会氛围。以故,我们还是要谨言慎断,远离“代际贬损”。

保温杯、中年,还是不要形成必然关联、生硬替代为好!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