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时下“小鲜肉们”招致诸多抨击的娘化现象(时事走笔)也说时下“小鲜肉们”招致诸多抨击的娘化现象 广州市第六中学 张清 新学年伊始,随着一档收视率极高的本应带有明显的公益性质的节目的播出,某些“小鲜肉”偶像不合时宜的出现,以妆容精致、身材纤细、皮肤细腻、表情娇嗔为主要表征的所谓“娘炮”重又成为公众抨击的对象。新华社推出的《“娘炮”之风当休矣!》一文更是引发公众的强烈共鸣。当然,这些“小鲜肉们”的铁粉也还是颇有些不服,她们也会在朋友圈不断吐嘈:外表娘不等于内心娘,粗鲁野蛮也不等于男性气质。 于我,“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这样的男性造型确实难以接受。记得《经典咏流传》早前曾播出过一首唐代诗人的经典作品,谱曲演唱,整体效果相当好。特别是一群中学生在极具梦幻感的舞台一出场,那清丽可人的合唱与诗歌内容与意境高度契合,令人叫绝。但主唱者——当红“小鲜肉”明星的明显娘化的着装与表演还是有点坏了赏歌时的心情……话虽如此,私以为倒也不必视这种所谓的模糊性别特征的男性娘化现象为什么洪水猛兽,也无需大费周章的将其彻底铲除而后快。 何出此言?首先,这种模糊性别的青年男性明星走红,受到一部分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的追捧,这种现象存在的本身恰恰反映出时下的开放与包容,认知的多元。其次,在数量上,这种娘化现象并非绝对的主流,即使是在年轻人群体中,也很难算得上是真正的主流,时下还是属于典型的小众趣味,到也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必动辄上升到影响整个一代的高度。其实那也是太高看了这一群体的影响力。 比如看了《开学第一课》,有位名叫郑嘉盛的小朋友写的读后感在网上就甚受网友追捧。小家伙文笔虽显稚嫩,却一点也不缺乏男子汉的阳刚之气—— 梁启超先生曾写过《中国少年说》,“少年强则国强”,指的是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现在是少年娘则国娘呀。我真不明白,我们不学保家卫国的解放军、科研为国的科学家、创造财富的工人、难不成要学这些“娘炮”么?我要是这样,早就被爸爸赶出家门了。我们要全是这样,在国家有危险时,谁来挺身而出?在歹徒行凶作恶时,谁来见义勇为?靠这几个娘炮恶心跑他们吗?通过这次观看,我很受教育,知道了美丑,还有如何做人。我是军营长大的男孩子,要做个血性的男子汉,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你看,即便是孩童,也不是人人喜欢这种娘化的明星。更何况成年人呢! 当然,这波舆情也给予了我们整个社会一个善意的提醒。那便是要认识到这种欣赏趣味潜在的危害性。因此媒体在宣传报道的时候要有适度的节制,不能为了所谓的收视率、经济回报率而忘却责任甚至良知。倘本就是一档娱乐节目,倒无伤大雅,倘是极为正规的更富教育意义的节目,这样的明显娘化的明星还是不要出现为好。还是说回央视的这档带有明显的公益性质的《开学第一课》,在选用相关演员时似乎就有点欠考量,招致不少网友的吐嘈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很难想像这些娘化小鲜肉们倘出现在军旅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该是多么的令人错愕。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的性别配比。时下师范类院校,男女学生比例严重失调,不少学校女生一统江湖已经不再是传说。许多中小学校,也是典型的阴盛阳衰,年轻男教师极为稀缺。这实际上对于男孩子阳刚个性的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当然,如何切实提升乡镇普通教师的待遇,继而吸引更多有志青年特别是男生报考师范类院校,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整个社会一道去做。这是个颇为庞杂的专业话题,非一篇小文所能尽述,还是就此打住罢。 |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