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是坐地铁丨看客

2022-5-16 18:50|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53| 评论: 0|原作者: 网易看客微信公众号

摘要:

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是坐地铁丨看客

网易看客 看客inSight

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坐地铁。1977年,瑞士摄影师威利·思比勒带着照相机来到了纽约,他用了整整七年时间,记录下纽约地下铁的“黑历史”。




人们进进出出,互相推搡,或在车门关上的一刹那快步冲入车厢。这大概是如今纽约地铁的常态。然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纽约地铁不如现在这般繁忙和拥挤,也不如今天那么安全和便捷。


据纽约政府的官方报道,仅仅在1979年年初的两个月里,纽约地铁上就发生了六起谋杀案。截至同年9月,地铁上每周发生超过250项重罪。


七八十年代的纽约地铁实景


“地下的纽约,才是真实的纽约”,从1977年起,瑞士摄影师思比勒用了7年时间,冒死记录下这一潜藏在地下的“纽约地铁史”。


七八十年代的纽约地铁实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纽约地铁因为漫长的候车时间、频繁的列车故障、噪音、暴力事件而为人们诟病。纽约交通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76年6月30日到次年6月30日,地铁客流量减少了2500万人次。


纽约地铁内景象


20世纪70年代初,涂鸦就像突然引爆的炸弹,在无人知晓的深夜里,席卷了整个纽约,包括纽约地铁。车厢内、地铁入口、站台的柱子上都被涂满了涂鸦,人们几乎找不到一节干净的车厢。诺曼·梅勒在《时尚先生》杂志撰文称:“他们站在六英尺高的地方,对着地铁站的墙壁和车厢创作。”


图为另一位摄影师克里斯多夫·莫利斯所摄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纽约地铁内的“乱涂乱画”,正是当代涂鸦艺术的起源。青少年们选择了喷漆、涂料和漆笔,将涂鸦当作表达自我与宣泄不满的出口。久而久之,涂鸦演变成一种独特的街头艺术形式,此后更成为Hip-Hop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纽约地铁实景


这一切源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的财政政策。为了降低失业率,政府采取了减税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此一来,失业问题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代价是通货膨胀。到了60年代后期,通货膨胀更加严重,这远远超出决策者的预想。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了全面混乱时期,高失业率和高通胀率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城市失业青年剧增,因为随时会失控,他们被称为“社会炸药”。


当时的纽约地铁实景


受到空前沉重的社会压力,年轻人开始挑战权威,并试图在这种乖张叛逆中找回认同和存在。 “青年政治激进分子开始反抗文化礼节的限制,种族激进青年开始影响社会。特别是‘黑豹党人’和‘青年激进组织’,他们活跃在许多被涂鸦者称为家的街道社区。他们在地铁上恣意涂画,他们制造混乱,随时爆炸。”当时,纽约的空气弥漫着危险的味道,不安的气息包裹着纽约地铁。


当时的纽约地铁实景


1984年,威利·思比勒整理了七年来拍摄到的纽约地铁实景,并将其出版成书,命名为《地狱之轮》。


当时的纽约地铁实景


虽然“地狱”般的环境曾让纽约地铁遭受到很大的非议,但思比勒的镜头里并不全是阴影,人们仍能从中发现美好。


 满布涂鸦的地铁内,学生们正轻松地说笑。


两个女生坐在座位上热络地交谈。


老夫妇的笑容


尽管并非所有乘客都讨厌涂鸦,但政府恨透了涂鸦,1972年,时任市长约翰·林赛向地铁涂鸦 “宣战”。工作人员尝试用酸性洗液洗掉涂鸦,政府又引进全新的安保系统,配有围栏和警犬。市长信心满满,以为地铁会焕然一新,但事实并非如此。


 地铁上的巡逻者


70年代末,布鲁克林人柯蒂斯·斯利瓦为了改善地铁的环境,创建了一个名为“宏伟13号”的组织,每天晚上8点到凌晨4点安排警卫在地铁上巡逻,虽然他们都没有配备武器。


图片来自另一位摄影师克里斯多夫·莫利斯


后来纽约政府干脆把7000趟列车全部刷成白色,但这似乎更加激发“涂鸦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最后整个计划彻底失败。


 当时的纽约地铁实景


1984年,纽约市交通管理局启动了为期五年的“清除涂鸦计划”,再次向涂鸦宣战。在最后一节“涂鸦车厢”被清理之前,思比勒拍下了下面这张照片。


 思比勒拍下的最后一节涂鸦车厢


思比勒的好友托维亚觉得,“这些照片并不是在讲述地铁里阴暗的一面”,他的镜头对准的不只是地下的黑暗,更是一个独特、连续、生动的城市生态。


思比勒镜头下的纽约地铁


偶尔有人回忆起纽约地铁的这段阵痛时期:“它曾是年轻人发挥艺术想象力、服务纽约文化的渠道。”

“谁知道呢,说不定再过30年,它会出现在白宫的墙上。”


● ● ●


来源 / 英国每日邮报

部分图片来自摄影师克里斯多夫·莫利斯

参考资料 /《纽约地铁涂鸦艺术中的文化政治》孙艺萌




综合整理 / 蒋光霞

编辑 / 简晓君



看客栏目长期征稿,形式包括且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

投稿请致信:insight163@163.com,稿件一经刊用,将根据质量提供稿酬。

其它合作、建议欢迎于微信后台(或邮件)联系我们。




    阅读原文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