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执源自理念异,包容吸纳更明智(老张写作文)

2022-5-16 18:50|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58| 评论: 0|原作者: 网易看客微信公众号

摘要:

争执源自理念异,包容吸纳更明智(老张写作文)

张清 张清驿站

文题回放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8深圳一模)

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老张写作文

争执源自理念异,包容吸纳更明智

广州市第六中学张清

孩子摔倒该不该扶?一中一外两对夫妇为此而起争执。扶,亲情濡染,让孩童眼中的世界更温暖;不扶,断除依赖,在孩童的心田早早播下自我独立的种子。诚然,双方皆得其理,并无对错之别。私以为:争执实无必要,融纳更显育儿智慧

外国夫妇主张“不扶”,那是基于根植自我独立、断除依赖思维的育儿理念。这背后当然有着深层的社会文化因子。与国人相较,西方更强调竞争,也更注重自我。极强的个人意识已然融入血脉,充分尊重个体权益亦成其普世价值。育儿当然也不例外。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社会的一分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只不过是在他们尚未成年时履行法定的抚养义务而已。学会独立自处,学会生存发展,是孩子们的要务。这样的育儿文化背景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子女成年后,即使是父子、母女吃饭付款也要AA制。

与之相反,中国夫妇选择了“扶孩子一把”。实际上也是中式育儿理念支配下的一种必然之举。与西方不同,农耕文化熏染之下,国人更看重亲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绝无可能进行物理切割的浓浓亲情伴随一生。由此也衍生出尊老爱幼、母慈子孝的社会伦理文化。在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下,父母扶起摔倒在地的年幼之子、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呵护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既如此,再纠结于到底要不要扶起摔倒大哭的孩子就无甚意义,为此而起争执那就更没有什么必要。包容之下善于吸纳融合,似乎更为明智也更为务实

世间诸事,常是利弊同在。育儿亦无例外。西式育儿,有效培育个人独立自主意识的同时,也无可避免的冷落了亲情,疏理了彼此。父母子女一场,吃个饭还要AA付费,无论有多少科学的诠释,终归还是少了几许人世间本该有的温情。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偏差也无法在亲情的培育与熏染得以自我修复……中式育儿亦如此。父母呵护有加,根植血缘亲情的同时,也容易滋生孩子的依赖惰性而匮乏自立意识,同样会产生不少问题。啃老一族的出现,父母的过度呵护就难脱干系。时下广受诟病的“巨婴”现象,更是父母宠溺结出的恶果。

有鉴于此,无论中外,从育儿理念来说,倘能在弘扬自己传统的同时,也能知其潜在不足而以更为宽广的胸怀放眼世界,借鉴吸纳异域之长,适度融合,教育效果理当更佳。

所以说,争执何如牵手,排斥不如交流。以我为主善吸纳,定当成就更多育儿专家。果如是,当为中外孩童之幸


老张闲话

     作为一个在高三一线耕作多年的“教育老农”,今年的深圳一模卷惊喜不多,作文命题是为最有兴趣研究的版块。从“小盆友们”的实际写作情况来看,并不是太乐观。囿于评判两对夫妇孰是孰非使得成文实在单薄,略提育儿而大谈中西文化的更糟,皆为本次写作成文的 败笔。遂拟小文,希有助益。




文章已于修改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