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喜亦忧话传承(老张写作文)

2022-5-16 18:50|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65| 评论: 0|原作者: 网易看客微信公众号

摘要:

亦喜亦忧话传承(老张写作文)

张清 张清驿站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区里,几个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边晒太阳,一边比赛背诵《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孩子们鼓起小脸认真背诵经典的样子很动人。

当孩子们的父母来招呼孩子们回家吃饭时,不愿回家的孩子使出了各种办法与伎俩,有的与父母拉扯,有的大声呵斥父母,有的甚至在地上打滚抗议……

这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老张写作文

亦喜亦忧话传承

广州市第六中学 张清

孩童小区玩耍时比赛熟背《弟子规》,情景喜人。随后不愿随父母回家的无礼耍泼却又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两相对照,引人深思。

诚然,近年来从官方到民间,都在大力倡导弘扬经典、传承国学,其成效也是有目共睹。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长盛不衰,从易中天的“品三国”到于丹的“说论语”,都有众多粉丝捧场,乐于“干了这碗心灵鸡汤”;许多学校无论是开设国学班,还是国学选修课程,都是人头涌涌,追随者众;倘社会知名学者开设国学讲座,那也常常是一票难求……公众对国学传承有如此高涨的热情,想想都是件开心的事。

这不,连一年级的小朋友都能熟背《弟子规》。只是言训已有,为何行不相符呢?或曰,孩童年幼,虽能熟诵,实难解意。这当然没错,但绝非就此止步甚至废止的借口。孺子可教,岂是妄言。即使是成人亦可能望而生畏的文言,这帮孩子不也是津津乐道?即便是高中生也颇为头痛的古诗文背诵,这群小童却也能出口成诵、乐此不疲。既如此,怎可轻言他们就一定不能弄懂其意并落实于行呢?私以为,问题的根源仍在教育引导上。较之熟读成诵,我们可能忽视了解意明理、言行合一。

当然,熟读成诵从可操作性、实效可呈现性上来说更具优势。对教育者来说,用心引领,适时跟进,熟读国学,继而能诵。好操作,也容易见成效。这在当下特别强调早出效益快出效应的大环境下当然更易产生内驱力,反过来促进这项工作更加科学有序高效的开展。孩子们小区玩耍都能以赛背《弟子规》为乐,便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而要解意明理、言行合一,显然就没那么容易获得教育者的青睐了。一来认识上可能存在误区。特别是以孩童为施教对象,一般会认为他们年龄尚小,能熟读成诵已属不易。受知识储备、认知水平的局限,过早导入解意明理,既难见其效,亦又可能挫伤其积极性。如此,或会事与愿违。二来解意明理、言行合一的落实难度颇大,可操作性差,也很难进行可视化呈现、量化评估。本身很难形成持久的工作驱动力。或许正是基于这种现实考量,才会呈现颇为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许多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在大力推进国学进课堂时,所选内容基本一致,落实措施高度相近,呈现样式更是几无例外——朗诵、表演,但却很少有在“解意明理、言行合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的相关成功范例现于报端。

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可以重熟诵而轻践行。没有了践行,熟诵的实际意义就要大打折扣了。这或许也是这群小区玩耍的言、行反差极大的孩子给予我们的最大的警示。

倘家长们能敏锐地发现这一问题,适时结合孩子们所诵的《弟子规》有意识地进行机智引导,比如再来一场“弟子回家”的比赛,既可将所背国学落实于行,又利于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岂非美事?作为学校与教育机构,亦当与时俱进,扎实推进,着意引导,透过氛围营造、措施激励、评选知行合一的标兵、阶段成果汇报等系列化的活动,努力使国学传承的效益最大化。

果真能如此,我们当能看到另一番更为喜人的景象:玩耍的小朋友们或可边诵《弟子规》边蹦蹦跳跳地牵手父母回家吃饭……


老张有话说

  时事评述型材料作文题,在场内其实也不必为自己平常备考时相关素材贮备不足而纠结。即使检索记忆发现素材一无可用也没关系,单单就事说理,也可以写出中规中矩的场上作文,未必能上高分,但也能步入“小康”。——有些时候,淡定的心态亦能为我们在场上增分。有类似纠结心理的“小盆友”可以一试。——一般人我还不告诉他,嘿嘿。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