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考减压的名义毁物,这不科学!(时事走笔)近日,中新网、中国青年网等许多网媒都刊发了这样一则新闻:5月25日,为帮助高三学生考前减压,合肥一中操场上,一场踩气球活动火热进行。1.3万只气球,不到1分钟便被2000多名学生踩破……坦率地说,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读了这则新闻后真是五味杂陈。 按网上报价,气球每只0.2元,1.3万只需2600元。这还不包括逐只充气所需的人工成本,后续的场地清理成本。虽然这笔开支对于并不差钱的类似合肥一中这样的安徽省内顶尖名校来说只是毛毛雨,但这种以破坏和毁灭的方式进行的所谓的“减压”,私以为很值得商榷。首先是其减压实效颇值怀疑。持续时间不足60秒,学生的压力真的就得到了有效释放?倘真如是,那可是赋予了气球一项堪称神奇的新功用——秒杀压力。估计瞬间也会畅销至一只难求。连广告词我都想好了——秒杀压力球,你值得拥有。只是几十秒过后呢?回到课室,置身书海,估计压力又会如潮水般在心头泛滥了。如此暴殄天物,只不过是瞬间的喧嚣与热闹。言其为减压良方,甚至视其为灵丹妙药,估计上帝都会发笑。尤其是这种以毁坏物品的行为在以教书育人为要责的学校校园内以集体的样式出现,无论其说辞是多么的冠冕堂皇,无论其所谓的意旨是多么的善良美好,其实质都是与教育的本旨相背离的。 印象中,这种以破坏、毁灭物品的方式来进行所谓的减压在高考前颇为流行应发端于数年前的“撕书大战”。先由一所县城中学开始,经媒体披露后,许多学校纷纷效仿,愈演愈烈。成百上千人一起撕书、扔纸,楼上楼下一时间仿如六月飞雪,铺天盖地的都是试卷、练习,甚至是课本。真是白茫茫一片不干净。瞬间的喧嚣过后留给清洁工阿姨和搞卫生同学的是费时费力的清扫。这种“撕书大战”继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抨击之声不绝于耳。连官方也不得不予以过问。去年的这个时候,福建的厦门市教育局就曾向各区教育局、各直属高中正式下发《关于做好高三年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通知》,明确予以禁止。“各普通高中要严格规范管理,坚持正面引导,坚持正确的方式方法,科学开展高三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切实提高高考备考的心理疏导效果,杜绝简单地通过组织学生撕书、吼楼等形式宣泄压力。”(2016年5月29日《中国青年报》) 于是又有了各种各样的“减压”升级版。此前就曾有媒体报道,以减压的名义,来自川渝的2000名学生在某旅游景区内展开了西瓜大战,1小时砸掉的西瓜重达1吨。还言之凿凿,反复强调“没有造成浪费”。此外还“山寨”出番茄大战、青瓜大战…… 花样可以翻新,本质却无二致,都是对物质资源的无谓消耗与毁坏,是对科学减压的轻慢与亵渎。 诚然,每到考试季、毕业季,适度减压本亦无可厚非。但需尊重规律,大力倡导科学减压。方法本已有之,只是不太抓眼球而已。比如近日就有报道,武汉市第十九中学高三(4)班正在上物理课的同学们,忽然被老师要求一起发呆10分钟。“接下来的10分钟,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笔,深呼吸,我们一起来发会儿呆。”同学们先是哄笑,继而闭目、入静,获得放松。——抽空发发呆,于紧张备考中拥有难得的休憩。如此减压,简单易行。何乐不为?身心俱疲时,适度运动也是一种减压:许多学校都在组织的集体跑操,于整齐的步伐中,铿锵有力的口号声中,都能让压力得以释放,精神获得调节。晚修后的三五知已的慢跑则是另一种况味。此外,听听歌,甚至是独自于无人处大吼,甚至是一个高质量的睡眠,都可以让我们获得调节,舒缓压力,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备考。 方法很多,何必刻意追求这种搏眼球的花哨而不实用、浪费易招非议的所谓新式“减压”。又是一年高考季,真希望类似的撕书、砸瓜、踩气球这样的以高考减压的名义的群体秀可以少一些再少一些。 |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