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师,要有一点定力(教师素养系列,原创首发)写在前面—— 陈年,领导摊派任务,要我为新入职的同仁们聊聊职业规划,做个专题报告。近日整理文档,遂将其分拆成数文,并入教师素养系列充数,以就教方家。 做教师,要有一点定力 ——写给新入职的同仁们(2) 广州市第六中学 张清 做教师,特别是做中学教师,受限于多种因素,其薪水一般还很难达到令人艳羡的水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甚。而工作压力往往又比较大,因此确实需要有一点定力。也只有沉下去,坐得住,我们方能真正享有职业之乐,方能有更多的“得”。 一、尊重这个职业——心怀敬畏,勿轻言离职。 不必讲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等草民看来,在太阳底下,只要是合法的职业都是最光辉的。职业各有不同,但都可以做得精彩,教师更不例外。但前提是得有对这份职业的认同乃至敬畏。 我们不能总处于一种悖谬的职业状态中:一方面打心眼里就瞧不起教师这个职业,另一方面却又要长期从事这份职业。倘真如是,一定是活得比较纠结比较累。怎么看,这都是一种让人揪心的自虐。——扪心自问,倘真的打心眼里就不认同这份职业,那就要理智选择放弃而另择高枝。反过来,若想长期打这份工,那就得认同它。 时风所及,浮躁易染。这山望着那山高,只会让我们丧失定力而蹉跎岁月,虚掷光阴。 80年代中,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同度远不及时下,热心的同事给我介绍的第一个对象就是县供销总社的职员,结果见一面就没有然后了。不少小伙伴选择了跳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到行政上的,有的去了物资公司、邮政电信、银行。——我没有这种社会背景与能量,加之出身教师世家,我倒也真的安于教师这个职业。研学业务,工余进修,勤于写作。虽处乡村,倒也是过得非常充实。 90年代,境况大有改观。政府曾从学校筛选一批骨干充实局机关及乡镇干部队伍。其实除了极少数另有大志者乐于从之外,绝大部分候选的同仁都没有成行。——教师这个职业还是有些许吸引力的。倒不是什么清高或是什么忠诚之类的,或为喜欢,或是确实感觉自己不适于步入仕途吧。就我个人来说,自照镜子知深浅。我根本就没有那种迎来送往的接待能力,更没有过人的组织能力,跑行政上去做什么。做教师挺适合的。 需要特别提醒各位的是,教师这个职业有其特殊性。我们并不是像医生一样越老越值钱。出道后的最初几个教学周期是奠定我们整个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段。倘无定力,不珍视这段大好时光,精进业务,则易落入平庸。 二、珍视这个平台——心态平和,勿轻言调动。 我们可能没有注意过,医生的业务水平其实更多的体现在如何收治疑难杂症上。能将别人治不好的病给治好,能攻克诸多同行都为之却步的诊疗难题,你就是有水平,你就是名医。可教师不是这样的。我们常说,名师出高徒。这话没错,但仅限于已经功成名就的业界翘楚。与普罗众生无关。对我等小民来说,这话倒过来讲可能更贴合,那就是“高徒出名师”。——整体素质高的学生当然更容易出教学成果,同等的教学投入,呈现的教学效果则成倍提升。优秀学生群体也反过来也倒逼着你更加奋进。另外,各种业务提升的机会也会非常多。所以你看各种层次的重点中学更容易出名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各位刚入职就能一步跨入“名门”,进入市属一流重点中学,确实还是非常幸运的,一下子就拥有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职业成长的绝佳平台。更何况校内无论设施还是人文氛围也都非常棒。无论是纯粹的人际关系,还是勤勉的工作作风,还是从领导到员工的人文情怀,都是可圈可点的。——拥之而知珍惜,多点定力,精进业务,快速成长定当可期。 我愿与各位分享一段存有缺憾的职业过往,或可吸取教训,以之为鉴。 2000年前后,原单位因工作所需,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原业务骨干业已高就,学校便安排我负责。主要任务便是统筹管理学校与教学相关的技术设备(电视演播系统的软硬件维护,节目制作播出;计算机机房的软硬件维护及日常教学;学校校园网及课室多媒体设备的建设维护;学科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由于离省城比较远,出于节约经费及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的考虑,学校希望我们能自行解决所有的日常维护,包括一般性的维修。迫于工作所需,需要不断的外出学习培训,加之琐碎的管理事务、技术难题攻克等,消耗了大量宝贵时间。 工作虽然也算出色,但从专业成长的角度来说,这段经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虽说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随着年龄渐增,精力不济成为一种常态。2002年参加省课堂教学大赛,虽说侥幸获得一等奖,但已是疲态尽显,与第一名已存距离。导师也多次善意的提醒我,语文专业与电化教育,你只能二选一。二者兼得几无可能,只会早早的拖垮你。——只是陷得太深,在原单位完全退出电教中心回归到语文本行上来,几无可能。所以选择了逃离。 到了一个新的单位,当然一切得从头开始。好在我们学校确实是个非常好的平台。我的入职导师也给了我许多指导,领导关心,同事热心,学生专心,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也有许多收获。但毕竟一切需要从头再来,时间沉淀不够,所以还呈现不出过硬的有说服力含量更高的业绩成果。当然,这也可能只是自已懒惰的借口吧。——回头看,倘当初没有耽搁这五六年时间,而葆有定力一直在专业上深耕,理当更好。言此,当然是希望各位在专业成长上走得更顺。 |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