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六环之间有一种风景,叫城乡结合部青年(多图)在摄影师唐晶看来:“北京的五环到六环之间,最具吸引力的不是环线,而是城乡接合部所展现出的‘非典型北京’。望京的群租房、奶子房的艺术家村、燕郊地区,以及其它很多地方的景象都打破了我印象中‘北京’的概念。” 相反,摄影师通过尽可能的抛离具体的文字信息和故事性,纯粹从图像的角度来让观者去解读,进而从读图片的过程中让观者自己还原那些被隐藏的高度概括的整体性,展现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同一性问题,以及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独有性。 唐晶在自己的“5+1=6”项目所在地马驹桥镇北门口村,用简易的快速成象相机共拍摄了40余名年轻人,最终参与展览的有37张。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当这群年轻人直面镜头时,多数人是感到恐惧的,三分之二以上是拒绝的。 年轻人拒绝摄影师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委婉,有的直接,有的甚至态度恶劣。而作为摄影师,唐晶必须在30秒之内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才有进一步交流和拍摄的可能性。最后,唐晶找到了一个快速有效的方式——“拍照,不要钱。”据悉,唐晶会给每个人拍两张,其中一张送给被拍摄者,自己留一张。 据唐晶回忆,某次他找了一个理发店的店员拍照,但这名店员扭扭捏捏,不是非常愿意,“后来我拍完以后真的送他一张照片之后他才相信,这时候他反身跑回店里大喊一声:‘兄弟们都来吧!来了个拍照不要钱的!’结果一下出来10来个人,全穿着一样的工作制服……” 在这群来自城乡接合部的年轻人中,由于个别人的夸张发型和奇装异服,而被媒体和网友以一概全地称为“杀马特”或“乡村非主流”,这些带有贬义的词汇更是充斥于媒体报道和网友的嘲讽中,甚至成为这一群体的代名词。 然而,这群年轻人并不接受这样的群体代称。如果直接用这样的词汇称呼被拍摄者,他们会非常生气。通过观察发现,真正意义上的”杀马特“可能全村只有一两个人甚至一个也没有,“这就完全背离了我们最初的工作设定。”唐晶如此反思。 尽管某些年轻人会将自己打扮得“非主流”,各种染发、纹身和身体穿洞,以及身上穿着各类模仿日韩、欧美流行文化的混搭廉价服饰,但这仅仅是年轻人标榜个性、追寻潮流的表现。可以说,来自城乡接合部的年轻人或许也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审美”。 据唐晶介绍,接受拍摄的男男女女,其中有不少为情侣关系,还有的是夫妻档,带着孩子一起成为这座城市的临时居民。 “有一次,我在一个很小的理发店里面拍照,洗头、理发、做清洁只有老板一个人,头发高高竖起弄得特别醒目。我拍完了让老板也给我理了个发,老板的手艺很好。他有两个孩子,在满是头发的地上滚来滚去,他一直在跟我道歉说小孩太吵,我却觉得他的生活简单,艰辛而温暖。第二天我再去的时候他的老婆在看店,我也给他老婆拍了一张,几张照片都送给他们了。”唐晶回忆说。 作为涌入城市的新一代外来务工者,这群生活在城乡接合部的年轻人,多为农村出身,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从事的职业类型多以发廊、安保、餐馆服务业,或是大型生产工厂的廉价劳动力。 同时,这群年轻人的自我认知并非如大众给他们的定义那般深刻,他们某些人甚至无法理解“北漂”的含义。尽管如此,他们都拥有各自的“北漂理想”。 国家统计局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未来打算”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仅有11.2%的新生代外来务工者表示“一定会回农村”。 在都市长期定居下来,是多数新生代外来务工者的愿望。但若实现这样一个愿望,需要个体的奋斗和个人机遇,以及社会体制对他们在户籍、住房以及子女教育等社会资源方面有更为公平的对待。 据统计,北京的五环外居住着一千多万人。摄影师唐晶拍摄的这群生活在北京东五环至东六环之间的年轻人,仅占了极小的一部分。但他们也正在以各种方式和五环内的世界发生关系,共同组成了我们眼中的“北京”。 【关于看客】 这是一个老旧的图片栏目,想用一个冷静的视角观看这个荒诞又有趣的世界。该公号发送的内容不限于图片,毕竟我们不是只是视觉动物。欢迎投稿:picnews@163.com,文本、图片均可。 长按二维码,关注看客 下面!领导还要补充一点! 我们还推荐一个有趣的公号,当你人生迷茫的时候,当你被真爱抛弃的时候,无妨去嗨。 |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