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中的公众责任——尊重知识尊重医生的劳动(时事走笔)

2022-5-16 18:51|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59| 评论: 0|原作者: 网易看客微信公众号

摘要:

医改中的公众责任——尊重知识尊重医生的劳动(时事走笔)

张清 张清驿站

客观点讲,多年的医疗改革有成绩,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别的不说,单是医患之间关系的异化就是个不容无视的问题——缺少信任多猜忌,平添纷乱多干扰。有时甚至形成水火难容的尖锐对立。当然,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撇开公共医疗卫生整体投入不够、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仍未彰显等核心要素不说,单就病患一方来说,尊重知识尊重医生劳动的现代公民意识的缺位也是主观要因之一。

囿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力作用,坦白的说,我们整个社会对非物质呈现的脑力劳动明显尊重不够。这一缺失投射在医疗服务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问诊就医,我们可以被迫接受价格虚高的药品,接受价格同样不菲的各式仪器检查,但却绝难接受数目稍大点的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医生诊查费用。即使是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普通民众也很难接受成百甚至上千的医生医疗诊查费。这里面除了长期的医疗消费环境使然,我们自身潜意识中不能认可、尊重以非物质方式呈现的医生脑力劳动也是要因。

这实际上也给时下正在进行的视“废除以药养医、理顺医疗价格体系”为要旨的医改增加了不小的阻力。实际上,分析病史、诊断疾病、给出治疗建议的整个诊疗过程凝聚着医生多年的学识和技术劳务付出,而病人仅仅只需要为此支付几十块甚至低至几块钱的诊查费,这显然是极不合理的。以北京的诊疗收费标准为例,一个消化内科医生,在学了至少八年医、规培三年、经过专科和内镜训练后,给患者做一次肛门镜检查只收费5元;很多基层医生,年近三十岁的年纪还在医院值着20块钱一晚、连一份外卖都叫不起的夜班。说的出格一点,这简直就是知识无用论的一个最鲜活的注解。

即使是进行最新调整的诊疗费价格,实际上也还是远低于医生的劳动价值。正常来说每个出普通号的医生半天要看的病人在20个,按广州市2017715日开始实施的调整后的门诊诊查费标准(含取消并入的挂号费):普通门诊10元,副主任医师20元、主任医师30元。这样算下来,值普通门诊的医生一天的总业绩不过400元,和一位民工的收入差不多,副主任医师稍好点,800元;主任医师相对最好看,1200元。这还是没有计算扣抵医院的水电、设备折旧等成本支出。

南方如此,北方的情况也差不多。哈尔滨医科大学经过有关专家多次论证,决定于201811日起,在哈四所附属医院原有专家门诊基础上,增设知名专家门诊,诊查费收费标准为100/人次,日诊治人数不超过40人。——其当日总收入不超过4000元,折算为500/小时,实际上也不算高。请注意,这是知名专家门诊,并非普通专家门诊。要知道,这些出诊的知名专家理当是医院这一科这一专业的绝对的业务精英。而且,知名专家门诊出诊次数还明确规定为原则上每周不得超过1次。

稍有些经济常识的人,只要稍做点计算,就可以推知,倘仅凭医生们的诊查收入,医院要想维持正常的运转,几同痴人说梦,荒诞得让人莫名惊诧了。实际上,在国内的各级各类医院,无论你是才高八斗的业界权威,还是勤勉有加的业务骨干,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说,都是院长们眼中的“赔钱货”。不靠药品加价销售,不靠眼花缭乱的仪器诊查,医院根本无法正常运转,更遑论能略有盈余有所发展了。

因而,从长远来说,国家除了要不断加大对社会公共医疗卫生的投入,支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回归之外,恐怕还要高度重视公众的尊重知识的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着力营造起尊重包括医生在内的诸多特定知识分子群体所付出的非物质性劳动的良好社会氛围。诚如斯,不只是医改推进得更为顺畅,而且也应该能有效促进其他行业并不鲜见的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的减少。果能成真,当为国民之福,亦是社会之幸。


朝花夕拾

纵容个体之“恶”,实际就是伤害群体之“善”(时事走笔)

拥你入怀,亦是一种情怀(原创首发)

小丑?明明就是天使!(时事走笔)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