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进中学,不必大惊小怪(时事走笔)

2022-5-16 18:51|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36| 评论: 0|原作者: 网易看客微信公众号

摘要:

博士进中学,不必大惊小怪(时事走笔)

张清驿 张清驿站

博士进中学,不必大惊小怪

广州市第六中学 张清

日前,南方某名校2019年拟招录教师名单公示,据说是引发一片惊叹。网上转发也比较多,这个圈那个号,不想看到都很难。这份拟招录名单共有24位,有3位博士(分别来自北大、清华、中大)、20位是硕士(且大多来自国内一流名校),只有1位是本科学历(来自清华)。

如果以一般民众的角度来看,确实有些惊艳,毕竟一流名校的毕业生也来从事中学这样的基础教育,也必然还夹带些所谓大材小用之类的慨叹。倘从熟知国内基础教育的角度来审视,这着实无需大惊小怪、大呼小叫。好多年前,记得京城的顶级名校,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这些学校公示的拟录用名单,都是清一色的硕士起点学历,博士也占比不小,而且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北大、清华毕业生。陈年在北京参访学习,所到的几所小学(当然也是顶级名校了),接触到的年青老师也个个都是名校硕士、博士。当为司空见惯,普通平常。同行参访者,倘有人对此莫名惊诧,倒是会招致一番善意的嘲弄了。

即使是在南方,印象中,好多年前,在参与新人招录相关工作时便知晓,我们广州的一所名校就录得一位北大毕业的博士生,只是入职后效能如何,就知悉不多。至于国内一流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入职成为中学教师,这在广州的知名中学也是越来越多,绝非鲜有。据我所知,近年广州的不少小学招录新人时也有不少都是硕士学历

过往绝少关注基础教育的顶级名牌大学硕博生,为何近年来渐多青睐入职中小学校呢?个中缘由当然较为复杂。首先当然是国内基础教育环境的逐步改善,教师待遇的稳步提高(这在经济发达地区体现的就更为明显),从业状态也相对稳定。倘为名校,其硬件设施、软件条件,都具有先天性优势,单就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都是绝佳的平台(高徒不一定会出名师,但优秀的生源构成,更易促进教师的成长。老祖宗的“教学相长”岂是虚言),自然具备越来越强的职业吸引力。

此外,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对来说,国内一流名牌高校输出的毕业生自然也是越来越多。供需严重失衡、一生难求的状况早已不复存在。就业竞争激烈也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闻。诸多因素迭加,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名校优秀毕业生投身基础教育,加入到中小学教师的行列中来

至于时不时冒出的类似“硕士、博士到中小学来任职是一种人才浪费”的担忧其实也大可不必。绝少有学校仅仅是为了装潢门面、借招录高学历教师来提升影响力进而提升本校吸纳优秀生源的竞争力它们往往具备相对更高的办学品位与教育追求,也需要有相应的高层次师资支持。这在今年4月随市专班赴北京研修参访北师大二附中时感知更为明晰。

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创办于2008年,有十多个国家的学生在此就读(并非都是在京人员子弟,有的也是不远万里来中国读书),也有部分国内学生就读,他们的目标是对接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大学。其课程也是多元化:国际课程(美、加国标课程,原版教材)+中国课程。给我们做学科介绍的倪老师本人便是位名校生物专业毕业的博士,他是该校理化生合并而成的科学组科组长。由于就读于此的中国学生的目标大学均为国外一流大学,他们面临的现实境况便是课程增多:中外合作办学,双课程,英语学习压力大。同时学生由于报考专业方向的个性化差异,其对理化生的学习需求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因此,科学组老师面临的任务也是繁重的:国家课程——提速增效;国际课程——中外教融合;备考课程——参与研究;高级课程——改进改良原版教材。

这当中,一个非常重要也是做得非常成功的便是生、数、化多学科整合的stem项目的设计实施,带有一定的研究性质,有探究价值。形成团队进行研发、参加本科级国际发明创造比赛,主要研究成果有炎症性肠病生物检测器的构建与调试等,相关研究论文也已在顶级专业学术杂志刊发。这当然需要雄厚的师资作保证。博士甚至是博士后教师们在这里,当然有施展身手的广阔舞台。

陈年曾引发热议的清华附小学生进行“走近苏轼”的系列专题化阅读与深度研究,其成果同样令人啧啧称奇,背后强大的师资支持也是绝不可忽缺的要因之一。

要之,博士进中学,惊诧大可不必,浪费论也无需急急抛出。倘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当为学生之福、教育之幸,实为可喜可贺之美事!

---------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