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他人,其实也就是善待自己(生活随感)前段时间,在单位的微信群里看到领导转发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据说是曾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一位女士在一家肉类加工厂工作。有一天,当她完成所有工作安排,走进冷库例行检查。突然间,不幸发生了,门意外关上了,她被锁在里面。她的呼救被淹没在了下班工人们的人海中。虽然她竭尽全力地尖叫着,敲打着,她的哭声却没有人能够听到。这个时候大部分工人都已经下班了,在冰冷的房间里,没有人能够听到里面发生的事。五个小时后,当她频临死亡的边缘,工厂保安却打开了那扇门,奇迹般地救了她。 后来她问保安,他怎么会去开那门,这不是他的日常工作。保安解释说:我在这家工厂工作了35年,每天都有几百名工人进进出出,但你是唯一一位每天早晨上班向我问好,晚上下班跟我道别的人。许多人视我为透明看不见的空气,没有人尊重我。你每天都和我热情地打招呼,所以我认识你。今天,你像往常一样来上班,简单地跟我问声:您好。但下班后,我却没听到你跟我说:再见,明天见。于是,我决定去工厂里面看看。我期待你和我说:再见。因为这话提醒我,我是被尊重的,使我非常开心。没听到你的告别,我猜想可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工厂每个角落寻找你。就这样,这位女工获救了。 这实际上是个存续有时的老故事了,远算不上时尚新鲜。虽说耳熟能详,每次读来依然是心有所动,所思多多。今读之,仍有所得。——一个极端偶发性的小故事却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一个人生的真谛:许多时候,我们善待他人,实际上也就是善待自己。 在时下的现实语境中,一位医生,能善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病者显然非为易事,但倘能持之有恒,假以时日,一定会是个多赢的局面。于病患者,虽说未必是人人有感,但一定是所动者甚多,形成良好的从业口碑,那是没有什么悬念的。这反过来于医者亦是一种肯定与褒奖,是其获得职业成就感的要件之一。同时,善待每位患者,自然也会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有效提升,成为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激励原动力。 同样,在多种并不有利的因素迭加的现实工作环境中,能善待每一位学生也远算不上是件容易的事。但如果能力排众扰,用心善待,持之有时,也一定会有个多方皆欢喜的结果。于学生,得遇良师而从之,自是一生之幸。于家长,子从良师当少忧,想想都是件开心的事。于师者自己,真正用心善待学生,虽说未必一定会获得每一位学子的积极回应,但整体师生关系的融洽定是不需有任何的担心与忧虑。至少也不会沦落到僵化乃至滑向对立的边际的尴尬境地。 人非草木,岂会无情。心有善意,怎无温度。不只是在工作中,生活中我们若能时时善待他人,同样也会获得他人善意的回应。只不过有时未必是即刻回应,而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等着我们罢了。早晨上班出门,面对小区保安致礼问好,及时回应,微笑着点头示意。这让保安获得了应有的职业尊严,实际上也体现出作为一个业主应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与涵养。上午上班,面对打扫办公室的保洁人员的问好,及时回礼甚至是先行主动问好,于双方都有个不错的好心情,或也让整个办公室有了善意的温度。 反之,总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度别人而不知善意为何物,则会人为恶化人际关系,伤害的又岂只是对方。 日常生活中的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往往一笑便可带过,过于较真而缺乏善意,则常常惹得鸡飞狗跳、一地鸡毛。既伤了彼此的和气,也矮化了双方的形象。比如爱车明明是规规矩矩的停在车位上,可下班时却发现被人刮蹭却无人认领,这确实是件让人很恼火的事。但事情也未必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卑鄙——肇事者缺乏公德,怕损及自身有限的经济利益而逃之夭夭。实际上也许当事者是个毛手毛脚的新手,根本没有发现自己闯了“祸”。也许对方本就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司机,小刮小蹭在她们的眼中本就不是个事。倘因此而兴师问罪,反弄得彼此都很尴尬。只不过是个几百元钱的事,弄得彼此关系很僵,劳神费心耗时,就近乎无聊了。 再比如因为彼此的立场有别观点有异,在工作时或会起争执,激动处或会措辞欠妥,有时甚至出言无礼甚或粗鄙(据说,许多人在愤怒时是没有智商的)。但一般来说,这也就是一时兴起而已,远非什么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事。话落事结,大可挥挥手,作别所有的不快。明日晨起,定会又是雨过天晴心清气爽。一般来说,你的善意也会获得对方的良性回应。一个稍有点修为的人也一定对你的豁达与大度多几分敬意。即使对方仍难释怀,我们自己亦可问心无愧而活得坦然。——对方愿意常记于心而折磨自己,那是他乐于自寻烦恼,由他去吧。于我们无关。但倘真把它当回事,久置于心,细细分析,乃至无限上纲,则会将本是无心之举上升为毒化彼此关系的催化剂。易陷怨怨相报的恶性怪圈而难自拔,徒耗时光平添烦忧,岂非无聊? 因之,我们还是要有点女工的善待意识。善待他人,且可善待我们自己。何乐而不为? |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