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创业|透过这群“港漂”创业者,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个更真实的香港

2022-5-16 18:51|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61| 评论: 0|原作者: 网易看客微信公众号

摘要:

在香港创业|透过这群“港漂”创业者,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个更真实的香港

一叶舟 看客inSight

2015年,内地掀起了创业大潮。

与内地不同,香港的公司注册程序更加简捷,审核机制更为明晰,可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受到内地创业氛围的影响,再借助香港的先天优势,在香港漂泊的大陆年轻人也加入了创业大军,打造属于自己的事业。


理想和情怀,让年轻的创业者们像打了鸡血一般,同时也使他们历经波折。


透过这群“港漂”的视角,人们或许能认识更真实的香港。



在香港创业

编辑/一叶舟 摄影/Rony Zheng



“香港的年轻人多数都去做投行了,反而是‘港漂’会选择创业。”

舒月在香港的本职是新闻工作,创办女性创业平台是她的第二份工。“现实中就是有些女生在创业时会选择传统的营销项目,比如开网店做老板。但无论成为何种女性,选择何种职业,都应当被社会尊重,获得相应的社会支持,”舒月说:“尽管我们处在‘男女平等’的时代,但无可避免,社会上还会存在不平等的现象。所以我们希望有这样一个平台能帮助她们,但愿女性在职场和创业的路上不会太孤单。”同时,舒月强调,团队所倡导的并不是所谓的女权主义,“有人把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当做自己毕生的追求,也有女强人被标签化,甚至遭到男权社会的恶意和歧视……我们都会帮助她们获得更多正能量。”图为舒月团队在开会。


在香港创业,不弄出点声响来怎么行?”

近年,香港代购成为内地游客最热衷的购物方式,赵磊和他的创业团队便将目光投向了跨境电商的领域。在赵磊看来,在互联网时代,香港和内地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往来给更多的“港漂”带来了创业灵感。图为赵磊和团队在仓库取货。


“香港购物方便,并不表示没有电商存在的空间。”

目前,越来越多的香港用户选择在内地电商平台购物,但由大陆运往香港的快递费往往是非常昂贵的。看到创业商机的Jimmy创立了一家转运公司,在整整两年时间里,从小推车到各种不同的运输工具,从第一单到四万多单,Jimmy说自己的愿望是“做成最大的深港转运公司”。图为Jimmy(右)在搬运货品。


“我们想要推进香港社交的精神文化层次交流。”

创业者Candy认为,香港的社交范围和内容都有局限性,存在不同种族、国籍或者区域群体的抱团现象,和基于酒吧或者派对文化的浅层次沟通现状。目前,Candy的创业团队正在致力于改变和扩大香港的社交格局,为居住在香港的朋友,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背景,提供真正的、有意义、持续的跨文化交流的机会,打造一个友好而有趣的社交平台,而不仅仅是“众人夜蒲兰桂坊”。图为Candy团队在举办文化交流活动。Alfred Li


“香港有三十万港漂,他们及其后代都有学习乐器的需求。”

Lyndon和另外两位“港漂”在香港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这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普通话音乐培训和传播机构。Lyndon选择香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香港注册程序简便快捷,审核机制明晰,可节省时间精力。借助香港的平台,Lyndon表示公司会将触角伸向内地寻求机会。平日里,公司的乐手们会在香港各类同乡会、商会和校友会晚宴上表演,也参与面向“港漂”的主题音乐会。图为多位乐手为下一次演出做排练。


“当初只是想跳舞。”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的Cathy和从事土木工程行业的Aria成立了一个舞蹈团队。从建团至今,团队多次受邀表演,同时参与一些商演活动,还开办了舞蹈班,让姑娘们的“港漂”生活更丰富。“香港是一个机会多、成本高的城市,身边的小伙伴都很优秀,更容易做出成绩,但市场有限。而且香港的娱乐 圈实在混不起,”Cathy表示目前团队尚未找到经纪人,自己将会回内地寻找一些机会,“在两岸三地都留名,是我的梦想。”图为Cathy(左一)携团队为某个奢侈品牌表演。


“在香港不是什么人都能去创业的,需要一定的基础和经验。”

学习心理学专业的冰冰是一个湖南姑娘,在毕业后却毅然选择开一家湘菜馆,她说:“从小吃湘菜吃到大,吃出了感情,想把经典的湘菜口味带到香港。”尽管在香港创业很辛苦,但她认为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很多卧虎藏龙的人才,所收获的远胜过做一个无名“打工仔”。图为冰冰在自己的湘菜馆里。


“在香港做陕西美食,一方面是种机遇,也是一种风险。”

来自陕西的Neil来到香港后非常怀念家乡美食,在对周围“港漂”群体进行调研后,发现肉夹馍和凉皮在香港有很多热爱者,于是便开了香港唯一一家陕西小吃店。Neil坦诚,香港政府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并不大,整体创业环境不佳。“继香港之后,我们会开拓澳门,新加波和马来西亚这些海外市场,然后会从深圳渗入内地市场。”Neil说。图为Neil和合伙人在厨房制作肉夹馍。


“能够和男朋友一起开创事业,过程很开心。”

80后港漂女生Kellyn和香港男友开了一家面包店,这对跨境情侣在港漂创业团队中是少见的组合。目前,他们的面包店在香港发展到了2间实体店及1间工厂。创业前的Kellyn就职于一间大型企业,工作都是照规矩办事。“但有时你选择生活,有时生活选择你。”Kellyn说在一次坎坷的跳槽经历后,她选择了出来闯荡。Kellyn表示,香港的创业成本高、竞争大,尤其是像食品餐饮之类的传统行业很难做出新意,在铜锣湾和尖沙咀,每天都有新的面包店在开,每周也都有店铺关闭。“未来会考虑将门店开到内地,毕竟中国内地才是一个巨大的市场。”Kellyn说。图为Kellyn和男友在自己的面包店里。


“我喜欢参加派对,也喜欢让派对变得更有味道。”

派对美食家,在内地属于“稀缺专家”,但在中西文化交融辉映的香港,派对文化却衍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行业。平面设计专业出身的港漂Yin在毕业后去了瑞士,之后又回到香港。做过市场和公关,最后她决定开一家自己的公司,专心做“简单、漂亮”的派对食物。图为Yin为某个派对准备食物。


“香港是个创业的好地方,做餐饮成功却是非常难的。但我偏偏想挑战自己。”

“港漂”Andy和Ryan于2013年在香港开了一家中式餐馆,经营“中国味道”,如烤鱼、麻辣香锅、小龙虾、烧烤等菜式。目前,光顾参观的客人中内地顾客占六成,Andy说:“现阶段香港本地人对烤鱼这类菜式接受度不高,但我们努力把口味做好,自然会有人喜欢。”图为Ryan为客人上菜。


“香港的女性,尤其是‘港漂’,对社交的需求度很高。”

Kris在最早创业时,希望利用“位置记忆”服务让擦肩而过的人有一个再次相遇的机会,举办过多场线下社交活动。现在,创业团队的理念框架不再局限于“约会”,而是将社交平台与生活元素结合,随时随地便可搜寻附近有可能“擦肩而过”的事物。“我们的平台希望能让女性朋友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尤其是在香港的快节奏下。”Kris说团队成员为全女性,所以非常了解职业女性的喜好、需求和梦想。图为团队合伙人Kris(右)、Lisa(中)和 Allison(左)为下一次派对活动做策划。


“其实我选择创业,某种程度讲,是为了向过去安稳的生活告别。”

“港漂”众筹咖啡厅的创办人胡倩怡在出来创业前是科班出身的人民教师,选择创业的原因是害怕自己错过这个世界的更多精彩。“‘港漂’众筹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是一种情怀和凝聚力的体现,而咖啡厅也是一种包罗万象的生态模式,在这里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目前,这所“港漂”众筹咖啡厅会定期组织社交活动。“希望这里会有更多有意思的故事发生,让我们共同成长。”Cathy说。图为Cathy(中)和朋友在咖啡店里交谈。


“在大学以前,找到一个好工作就是对未来的打算,从未想过创业。”

“港漂”文放说自己辞去之前一家外企工作的原因是“未来数十年的生活都是可以预见的,而且是一成不变的”,这让他感到恐惧。于是他牵头组建了一家创新科技公司,主要为全球无人飞机生产、研发和应用商提供实验室级别的技术服务。选择创业以来,文放吃了不少苦头。罹患突发神经性耳聋的他右耳完全失聪,左耳也受到影响。“我母亲知道我的病想让我放弃创业,但我觉得创业就是我的生活,我不会放弃我的生活。”图为文放在实验室工作。


“在香港创业并非易事。”

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的廖旅洋于2013年成立了一家创意科技公司,专注于新形态产品展示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发。在廖旅洋看来,香港的互联网环境与海外接轨,更容易借此打开海外市场。同时,他也希望公司能够从香港起步进入内地市场,“实际上,香港给了创业者一个开阔的视野,但市场却局限。”图为廖旅洋用自主开发的拓展现实手机程序识别了港币20元上的符号,并在手机上生成虚拟的蛋糕展示。


“内地学生毕业之后在香港创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让我重选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创业。”

毕业于港大牙医学院的赵汗青说,其实香港的牙医并没有人们印象中的“很挣钱”。经历过诊所成立初期的艰苦和连续两次创业亏损的他还是选择再试一次,因为他看到了香港牙医的前景。他说,在香港做牙医不可以有宣传广告和大招牌,不然会收到牙医管理委员会的警告信,“想要有客户,就必须扎实地服务每 个病人。”图为牙医赵汗青和诊所同事。


“香港传统市场成熟,但创业气氛并没有内地炽热。”

看到深港双城之间存在无限创业“商机”的Vincent着手创办了一家创业交友平台,组织深港两地创业者资源对接。在Vincent看来,香港有很多高素质人才会投身专业劳动市场享受高薪,却不会选择创业,因为香港创业成本高,除去高昂的生活成本、店铺租金和人力资源成本后,“创业”二字更显得虚幻。图为深港两地创业者在Vincent团队组织的交流活动中合影。


“携手创业是我俩心目中最浪漫的事。”

张郑芬和罗正林是一对夫妻,他们在各自之前的工作经验中积累了足够的资源,在适当的机会选择了辞职,一起创立了一家中港联动的跨境P2P网络借贷平台。张郑芬说,香港提供的最大优势是连接中西方的独特定位和健全的金融体制。目前,国内P2P风起云涌,他们创办的却是香港唯一有抵押的网贷平台。“在没有经过余额宝教育的香港市场,说服投资人通过网络投资贷款,难度是相当大的。”张郑芬说。图为夫妻俩正和律师讨论刚刚做完的贷款产品。


“相对于‘港漂’一词的飘零感,我更愿意称自己为‘新香港人’。”

Angela是香港一家非盈利组织(NGO)的团长。她说,这几年香港社会出现了一小撮的质疑声,认为大陆人来香港就是为了享受社会福利、“攞着数(占便宜)”的。而Angela的团队要做“新港人”,用实际行动告诉香港社会‘港漂’不仅仅是在香港扎根立足,更重要的是也为香港社会义务工作,搭建内地和香港的沟通桥梁,传播正能量。图为团队正在湾仔协助一场“为老年人穿婚纱”的活动,参加活动的老人们年轻时因战乱或贫困而移居香港,从未举行过婚礼。


“在深圳站稳之前先不回到香港。”

80后理工男凌波在港漂的第七年,筹资百万元,得到了深圳一款茶品的总代理。本打算在香港打造属于自己的茶叶店,但由于香港的店租和人工成本太高,起步太难,几经周折后放弃了香港的业务。在凌波看来,茶业是个慢行业,投资和盈利周期略长,要慢慢积累资源。实际上,凌波算是一位在港创业的“失败者案例”,但他将称之为“以退为进”战略。图为凌波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看客《在香港创业》)

【关于看客】












这是一个老旧的图片栏目,想用一个冷静的视角观看这个荒诞又有趣的世界。该公号发送的内容不限于图片,毕竟我们不是只是视觉动物。欢迎投稿:picnews@163.com,文本、图片均可。


长按二维码,关注看客





下面!领导还要补充一点!






我们还推荐一个什么都有的公号。



    阅读原文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