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是一种修为,也是一种智慧(生活随感)异国研修,适逢周末,完成一日学习任务写完相关作业后虽已入夜有时,但入睡尚早,便还是读点东西吧。随手翻到一则故事—— 一家生意红火的蛋糕店门前站着一位衣衫褴褛身上散发着难闻气味的乞丐,拿出几张脏乎乎的小面额钞票小声地说:“我来买蛋糕,最小的那种。”店老板走过来,热情的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小而精致的蛋糕递给乞丐,并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说:“多谢关照,欢迎再次光临!”乞丐受宠若惊般离开,要知道他从来没有受过如此殊荣。 店老板的孙子不解,问道:“爷爷,你为什么对乞丐如此热情?”店老板解释说:“虽然他是乞丐,却也是顾客呀。他为了吃到我们的蛋糕,不惜花去很长时间讨得的一点点钱,实在是难得,我不亲自为他服务怎么对得起他的这份厚爱?” 孙子又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收他的钱呢?”店老板说:“他今天是客人,不是来讨饭的,我们当然要尊重他。如果我不收他的钱,岂不是对他的侮辱?一定要记住,要尊重我们的每一个顾客,哪怕他是一个乞丐——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是顾客给予的。” 这个店老板就是日本大企业家堤义明的爷爷。堤义明坦言,当年爷爷对乞丐的一举一动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后来曾多次在会上讲到这个故事,要求员工像他爷爷那样尊重每一个顾客。 很明显,这里的“尊重”绝不是社交场合的礼貌,而是发自于内心的对另一个生命深切的理解、关爱、体谅与敬重,这样的尊重绝不含有任何功利的色彩,也不受任何身份地位的影响——惟其如此,才最纯粹最质朴也最触动人心。 这其实已经不再是一个只适用于搏击商海的经营秘诀,更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能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人者,我想其人生虽未必一定会光明无限,但也一定差不到哪里去。至少会省却许多无聊的烦忧。 经商如斯,为人如是,其实为师亦无例外。 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天然具有个体差异性。但在太过看重成绩评价甚至有些扭曲的教育价值评判大背景下,我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拿着学习成绩这一把尺来衡量每一位学生,将之分为所谓的好、中、差等多个层次。由于学生群体整体成绩的好坏与学校乃至社会对教师个体的评价直接挂钩甚至成为唯一标准,我们往往也会视优生为宝贝,而成绩差的则会视为累赘、负担。待前者,言尊重自非难事。待后者,能尊重则绝非易事。 工作实践中,偶会听有同事抱怨某某同学太笨,一个问题讲了好多遍还是不明白。其实,抛开教者自身的化解问题的能力与水平的因素,单是这种抱怨的本身便包含有对学生个体的不尊重。此种心境之下,其实也很难看到学生个体的点滴进步,更遑论鼓励与表扬了。实际上,对于学习更显吃力、暂时还远远落在后面的同学来说,能追着老师问问题本身就说明他们仍在拼命努力、奋力追赶。要取得与其他同学相当的成绩,他们的付出要多得多。为师,理当替他们不气馁不放弃的精神而高兴,更应尊重他们努力前行所付出的每一滴汗水。——有尊重才有欣赏,有尊重才能捕捉到闪光点,有尊重也才有真正的师生合力,有尊重也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奇迹。 近年,师生矛盾激化甚至酿成恶性案件的新闻屡见报端,个中成因虽相当复杂,但很难说为师对学生不够尊重不是个中要因之一。 我们时下还无法如芬兰这样的教育发达国家那样通过立法将尊重、平等固化为教育法规,但作为教师个体,无论是从切实提升教育教学的工作效益,还是维护自身形象,还是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的角度,都应该加强个人修为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从内心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 尊重顾客可以创造企业神话,尊重每一个学生也可以让我们成就教育佳话。至少,当我们垂垂老矣再回首,可以无愧于己,无愧于生! |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