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必“感谢贫穷”(生活随笔)

2022-5-16 18:52|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36| 评论: 0|原作者: 网易看客微信公众号

摘要:

我们不必“感谢贫穷”(生活随笔)

张清驿 张清驿站

我们不必“感谢贫穷”

广州市第六中学张清

假日已近尾声,受结识多年的编辑邀约,去郑州参加一个年会。旅途中随意翻看手机,刷爆朋友圈的都是源自各大官媒的《寒门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她写的“感谢贫穷”一文看哭了所有人……》。内容大抵还是个年年高考录取季都会有的寒门子弟励志的故事。这对于尚未梦圆尚在打拼的草根们来说当然是碗该一饮而尽的心灵好鸡汤。用非常正统的话来说,就是传播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但是这个拟题着实让人看着别扭,那个“感谢贫穷”特刺眼。遂找出这位女孩的原文仔细拜读了一下。

这篇《感谢贫穷》,由河北保定枣强县中学的农家子弟王心仪所写,她以707分的好成绩如愿考取北大中文系。其特定的寒门背景,优异的高考成绩,极为阳光的心态,组合而成的当然是又一个寒门出贵子的高考季佳话。本身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倒不足为奇。小姑娘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有感而发写出的这篇并不老道却是情真意切的文章为网媒所热传、为公众所追捧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大家更多的还是对小姑娘过往付出的认可,对其现在乃至未来的勉励。不过这个“感谢贫穷”的说法被诸多媒体提取出来嵌入新闻的标题再传播就着实有些不妥。甚至让人有些许反感。

贫穷,虽不能说是万恶之源,但确实也是局限人的发展的要因。网上有句很流行的话——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岂只是想象力,贫穷更是束缚住了我们的手脚,让我们在很多时候难有施展的空间。身处贫穷之中,我们天生就不能与同龄人共处同一起跑线上,别人唾手可得的事,也许我们囿于贫穷的家境需要为之奋斗十年二十年。记得网上早前有过一篇直击曾为贫穷者的人生痛点的文章,个中一句话可称经典——我奋斗了二十年,才有了和你一起喝咖啡的机会。所以说,只要经历过贫穷,有过不堪的过往,谁对贫穷不是咬牙切齿,谁不愿这辈子与之再不相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言“感谢贫穷”难免会让人觉着太过矫情。媒体刻意将之提取出来博眼球就更易带偏“画风”。

而这种粉饰贫穷,显然也绝非小姑娘的本意。王心仪出身普通农村家庭。姥爷卧病在床,母亲体弱多病,家有姐弟三人,皆为学子。一家六口全凭王父辛苦种田、农闲外出打零工来勉强维续。生活多艰自然不难想象。作为家中的长女,心仪除了紧张的学习,力所能及的帮父母分担家庭重担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高考过后经由老师介绍远赴保定在一家辅导机构打工挣钱补贴家用。——这大概也是寒门子弟完成高考后差不多共同的选择。近段时间媒体也曾大肆报道的云南农家小伙崔庆涛也是在曲靖市一建筑工地干活时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他同样也是家境多艰,高考结束了便随父母在工地搬砖挣钱,力所能及的帮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

细读小姑娘的文章,其实也容易明白其感谢所指。与其说是感谢贫穷,不如说是感谢自己与家人一同的坚守,感谢自己一向以来的奋斗,感谢自己从不曾向贫穷低头屈服过也从不因贫穷而生自卑的那份勇气与魄力……恰如网友所言:贫穷何言感谢?相信没有贫穷相伴,心仪一定会活得更好,人生之路也会走得更顺。

人,没有选择出身的权利,但都有选择改变命运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心仪无疑是给无数暂时仍处寒门的同龄人树起了一个绝佳的人生标杆。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在贫寒中执着前行的动力与勇气。

至于媒体反复渲染近致扭曲原意的所谓感谢贫穷,还是算了吧。因为它既不合乎逻辑,也容易生出极多的迷惑性。否则,我们也没必要花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搞精准扶贫了。官员尤应清醒,断不可受这种幻象所扰,否则必生懈惰而陶陶然,那显然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文章已于修改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