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还是要讲点逻辑(时事走笔)

2022-5-16 18:52|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41| 评论: 0|原作者: 网易看客微信公众号

摘要:

我们总还是要讲点逻辑(时事走笔)

张清 张清驿站

前段时间,林建华校长在北大校庆典礼致辞时一不小心出了个“洋相”,把“鸿鹄之志”的“鹄”读成了“告”。——北大校长的特定身份、北大120周年庆典的特定场合、远算不上偏僻的“鹄”(初中课文《陈涉世家》里就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诸多因素聚合,这在依托互联网+的便捷多样的平台信息得以极速扩散的当下,想不成为热点都难

当然,在这场因读错个字而引发的舆情狂潮中,各路角色粉墨登场,除了逞一时口舌之快,也颇多值得玩味的看点。比如有知识渊博但似乎常识匮乏得有些可爱的教授们引经据典,力证这位林校长根本没读错字,而是嘲笑出错的听众水平有限,不知“茴”字有四样读法罢。比如有早已忘了节操是什么的新媒体不遗余力地穷追猛打,大有不带偏吃瓜群众誓不罢休 之势……于我,最关注的还是在林校长就读错字而发出公开致歉信之后,一位北大学子给出的回复公开信。倒不是如何认可或是反对其信中所述内容,也对其所谓的建议或看法无丝毫兴趣。大约还是出于职业的习惯,出于高三党备考的直觉,发现这倒是个拟制逻辑判断题的不错的材料。

毕竟是北大的学生,有想法,有个性,甫一读之,虽觉言辞有点偏激,却也颇有几分道理。而且也很有点格局,完全看不出夹杂有什么个人的得失恩怨。但倘再读,则颇觉几分异样。这位北大的校长不过是读错个字而已,怎么最终就扯到了才不配位而应速速辞职上来了呢。

且看其形成的逻辑推导链条:读错字——学养差——领导能力差。条件:读错个字;结论:不配做校长,应辞职。这种神一样的逻辑推导着实让人难以接受

稍做疏理,读错字其实有各种可能存在的原因:或是口误(CCTV的当家播音员也出过这种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还有录像为证);或是文稿本身有错(打错字,没核校出来);或是一直这样误读(老人家出错几率更高);或是真的不认识(读初中时没好好学)……其与语言素养差之间也并不具备必然的因果逻辑关系。更何况这只是个孤例,本身也难成必然结论之充分论据。退一步说,即使是语言素养差,也并不必然证明当事人本身的学养就一定差。

所谓的学养理应包含综合素养与专业素养。就此事来说,首先是读错字并不涉及专业素养,我们根本不可能由读错字而管窥当事人的专业素养(当然你可以借此怀疑其治学的严谨性)。要知道,这是位化学专家,而非语言学专家。学有所专,业有所长。我们不会因为一位语言学家不认识个初中生都耳熟能详的化学元素而嘲弄其学养太差,同样也就不应因一位化学专家读错个字而挞伐其毫无学养可言。其次,读错字也并不必然可推知其综合素养差。如果这个逻辑判断可以成立,那天底下估计没几个老师是综合素养不差的。即使是个语文老师,不准其查字典,拿个全校学生的名册来读一下,看看有谁敢保证不出错。——至少,识字的多少与一个人真正的学养并无必然的关联,更不是必然的对等关联。

而由所谓的学养差而推知当事人领导能力差,同样也很荒唐。二者之间同样不存在逻辑对等关系。好学者未必能成为好校长,这是常识。在时下的中国,好校长其实也并不必然是好学者。这同样是个认知常识。我们的学术评价与校长任免是完全不同的两套体系。后者实际上是纳入国家的政府官员任命体系。北大校长,是名副其实的副部级。从岗位职能上来说,校长应更侧重于领导能力、管理能力,而非学术能力。因此,读错个字,其实并不可能必然推导出其领导能力差。最多也只是出了个丑,有损其形象,影响其声誉而已。

需要警惕的是,这种被韩寒称之为“典型的中国式逻辑”的没有逻辑的逻辑虽显荒诞,却又是真实而普遍的存在。除了习惯于先入为主,先定结论再找论据的因果倒置式的思维习惯使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要因,那便是文革思想的残存在作祟,就是扣帽子打棍子,无限上纲上线。

按此逻辑,根据言者需要,实际上由读错个字可以很轻松的推导出任何一个矮化、污化当事人的结论。比如其治学精神,其人品,甚至可以推导出这个人已经失却做人底线,唯有自杀以向天下人谢罪这样的荒谬结论来。如此蛮不讲理的讲理,其危害当然无需赘述。

倘仔细检视,可能在很多国人的身上都能多少发现一些这种可怕的反逻辑的逻辑思维因子……话题有些敏感,还是就此打住罢

忽而想到,高考单独设题考下逻辑,是多么的明智。毕竟,我们还是要多讲究点逻辑。





文章已于修改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