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人”不是“神”(从教闲话)

2022-5-16 18:52|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29| 评论: 0|原作者: 网易看客微信公众号

摘要:

教师是“人”不是“神”(从教闲话)

张清 张清驿站

调研考后照例又要开家长会。颇为纠结的是,作为科任老师,该给家长们再讲点什么呢?高三行程业已过半,除了考试成绩,说来说去的重中之重当然还是如何有效备考。年级大会+班主任讲话+6科老师讲话,身处其中,想不重复真的有点难。


看我一副愁眉难展的样子,平素话很投机的“小盆友”悄然凑过来“指点”道:老张,着力表扬下语文考得好的几位呗。毕竟这次我们有4位同学单科排名跻身6校前百噢。这个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滴。表扬下她们,也是给大家鼓鼓劲。她们都是老张教出来滴,说一下,您老脸上也有光啊。

——个鬼,尽出馊主意!有什么光?不要忘了,咱班上也有人考了80分都不到啊。那不也是老张教出来的?再说了,拼命表扬考得好的几位同学,他们的家长当然受用。可其他同学的家长怎么办?他们的孩子考得并不理想,如此絮叨,让他们情何以堪?

如此一说,弄得“小盆友”一脸的惊诧莫名。哎,老张,你的想法好奇怪哎好奇怪……不过好像也有道理噢……

其实,同学有这样的想法倒也很正常。或为沿袭传统,我们整个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期望值相对较高(要求也自然水涨船高)。比起教师群体本身,公众更加相信“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样的说法绝非溢美之辞,不少家长也顺理成章的认定“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即使称不上是至理名言,至少也是非常正确的。因而也更乐于将业绩突出的老师视若神明,甚至会使出浑身解数将自己的孩子置于其麾下。——做法未必一定科学,想法实可理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国人几同此心。

只是在这样的外部氛围之下,弄得我们有些从教者本人也或多或少的接受了这种思潮的浸染,恍惚间,似乎自己真的有那么一股“神气”

由于工作业务研修的关系,需要参加各种类型的高考备考之类的会议。自然也就能一睹来自山南海北的专家大家名家的独特风采。个中奋战在高三教学一线且业绩骄人的备考达人更是理所当然的成为参会同仁关注的焦点。一些高手也多半会在专题发言时或刻意或漫不经心但很傲骄的列出自己的业绩:某年执教某班考上清北多少个、考上985多少个、考上211多少个、班均达到多少多少分……彼时,会场也会响起一片惊叹称羡之声。当然,也会有少数如我等之“异类”。有次在北方参加类似会议,邻座一位来自河南的老师小声嘀咕:怎么不说说这个班上有多少人没有上清北、没考上985呢?——大概是“臭味相投”吧,闻此语我竟打破惯例主动搭讪伸手相握。

这倒不是什么酸葡萄心理(实际上我们也都还吃过不少葡萄),而是如此酷炫,实在是有些过火,也易产生误导。误导别人,视之如神——这个老师真厉害!实际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社会惯性认知则会带来更高的期许,随之而来的当然是更多的压力。同时也会误导自己,自信心疯长。日久,或真的会有飘飘如神之感。而这反过来,极易导致不切实际的拔高教学期许,主动或被动的拉高学生个体的成绩标线

实际上,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无论我们是否乐于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是在水平相对接近的同一学校的同一行政班级中,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也还是比较大的。纵是成绩总分相近,其科目成绩构成也很可能相去甚远。个体的起点、潜质、特长都不尽相同,所谓全力备考,其要义也不过是为师者竭尽所能引领他们相对自己做到最好。倘为所谓的再创佳绩续写“神话”,而盲目拔高成绩指标,超越其承受极限,则会衍生出许多我们都不愿看到的“怪象”——压力透过各种管道最终还是要传导给学生个体,重压之下或会产生各种畸变。轻则抑制其潜能的发掘,反倒连原来的目标也难达成。重则衍生出诸如心理扭曲、人格畸变,甚至酿成弑师、自残这类的极端恶性事件。

因此,倘我们在时时念及自己培养出多少多少“牛生”的同时,也能常常想到与此同时实际上也培养出了不少考低分的“非牛生”。可能我们的双脚才能牢牢地踏在教育之田里,捋起袖子务实劳作、辛勤耕耘。

——世间哪有什么教育神话。不过是政策、生源、环境、师资等多种优势资源集合而成的几近必然的结果而已。这当然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但剥除其他的构成要件,单纯的师资优势几无施展的天地。不信,让那些不断创造教育神话的“牛人”去条件艰苦点的学校试试,很可能业绩还不及长期扎根此地的恪尽职守的同仁们。

所以还是不要夸大教师的作用!说到底,我们不过是陪伴秉赋各异的孩子们走好人生的一小段旅程。尽心尽责,引领他们尽其所能的走好这段路、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能做到无论人生何时再回首,为生无悔师无憾,足矣!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