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说“亡妇”,留忆是扬州(生活随感)

2022-5-16 18:53|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41| 评论: 0|原作者: 网易看客微信公众号

摘要:

读文说“亡妇”,留忆是扬州(生活随感)

张清驿 张清驿站


读文说“亡妇”,留忆是扬州

广州市第六中学 张清

说起扬州,自然不能不谈及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

先生祖藉浙江绍兴,幼居江苏东海,但随家迁居扬州有十六载之多。这在其并不算长的50载人生光阴中自然有不容小觑的分量。生于斯长于斯亦成于斯,虽说一生多地奔波,辛劳无限,但瘦西湖的波光当一直在先生的心底荡漾,扬州旧居的青砖窄巷总能将故土的记忆拉得好长。秀美风光,市井百态,也便在先生的笔下幻化为摇曳多姿的绝佳文字。周末闲暇,沏一壶清茶,听一支清曲,追随先生的《扬州的夏日》《说扬州》《我是扬州人》,不经意间我们也能走进一个韵味十足的扬州……

扬州于先生的印记之深,不只是因其在此求学、在此谋生(既是扬州中学的知名校友,亦是扬州中学曾经的教师兼教务长);更是因为这座古城有他永难割舍的至亲至情。这里有他的两代长亲,更有与他患难与共12载也给他留下无尽悔意的第一任夫人——武钟谦。朱自清先生19岁时与扬州名医武威三独女武钟谦完婚成家。虽说是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但两人亦是夫才妻贤,婚后相濡以沫,生活多清贫,夫妻仍情深。

朱自清先生在外奔波辛劳,夫妇自是聚少离多,武氏居家侍奉公婆,养育子女。12年中育有6个子女(其一早夭),几为独力操持,其辛劳可想而知。时局动荡之时,还需扶老携幼、拖儿带女举家避乱。此外,朱父丢了差事,家中光景也是每况愈下,作为长子的朱自清,客观上也成了整个大家庭的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其压力自然不小。经济不宽裕也成为家庭生活常态。为此,父子之间还产生过纠葛与矛盾,身处其间的武氏实是多艰。

即使是罹患肺病肺叶烂穿仍为养育幼子操劳,既不接受西山修养的建议,也不愿就医诊治。一方面是育雏之爱,一方面实际上也还是知家中经济窘迫,不愿为此增加开销。此后离京回扬,不过一月即撒手人寰,年仅37岁,实在是令人唏嘘。

有论家这样评说武氏:十二年的清贫生活,十二年的苦辣酸甜,十二年的悲欢离合,无论是为母还是为妻,她都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她爱得那样执着,爱得那样彻底。她简直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恰如一支两头都点燃了的蜡烛,一直燃烧到了生命的尽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谁能不为她的至清所感动呢?更何况和她一起生活了十二年的丈夫?

怀人悼亡,历来都是名人大家情为所动更愿落笔的话题,当然也是佳篇满书册、名句广流传的绝好领地。素来不乏杰作。纵是稍读点诗书的学童大抵也能信手拈来名句一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朱自清先生是散文大家,又有此等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自然不会让其尘封。于是便有了那篇字字融情、令人过目难忘的佳作名篇——《给亡妇》(只是,在《背影》的无尽光芒遮蔽下,时下的学童少有知晓,实憾)。

所谓情到深处人孤独,爱至穷时尽沧桑。世间许多人许多事许多情,拥有时或许并不觉异,亦难时时珍视。唯当失去永难再来,却又平添无尽的悔意。古今概莫能外。否则也就没有了纳兰容若“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一咏三叹了。

透过《给亡妇》看似拙朴实则泣血的文字,我们不只是读出了朱自清先生无尽的追悔与自责,无尽的思念与愧疚。更能借此管窥这位为夫为子辛苦操劳匆匆而逝的隐忍勤劳克己俭省的伟大女性相夫育子的短暂人生。生而多辛,逝后长眠之所亦是“在生人看来是不安心的”的地方;积劳早逝,身后却少有丈夫的凭吊与祭扫……该是多么的让人痛彻心扉。

不知何故,再读朱先生的这篇悼文,竟由武氏想到了《浮生六记》中的芸娘,虽说身世、境况多有悬殊,但对夫君一往情深、隐忍贤德、勤俭多劳、患疾早逝……却又着实有着几分神似。大约还是应了那句古语罢——红颜命薄,天妒良缘。

武钟谦19281126离世,1930年秋,朱自清经人介绍结识陈竹隐,次年订婚,19328月与陈竹隐结婚,是年10月写下《给亡妇》一文。有论家或缘于是而有此议:

正是这位伟大的女性,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的儿女和自己的丈夫,直到自己的最终毁灭,才深深地感动着朱自清先生。以至于朱自清先生在她去世三年后,并且已经与第二任妻子陈竹隐结婚,并且有了美满的夫妻生活,却仍不忘前妻的点点滴滴。于是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悼文。

于我,实难苟同此说。这种感动生于阴阳永隔之际的说辞太过幼拙,另结良缘难忘前妻的解读又太过低劣。同甘共苦十数载,点点滴滴自在心头,经时间沉淀才酿成凄美的文字罢了。至于另结良缘美满之说则有待商榷,实际上,相较于武钟谦的传统与保守,陈竹隐女士上过四川第一女子师范,读过北平艺术学院,师从齐白石、蒲西园,善画能曲,是地道的新式知识女性。其很难一下子接受变身传统家庭主妇的角色转变,而早已习惯于武氏在世时的一人打点整个家的朱自清也同样需要调整适应,夫妇二人实际上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的。或许,正是在此时,先生更能念起亡妻之好……疏于治学,亦是妄言,权作一解而已。

“匆匆”而去,“背影”长留。这是后人评价朱自清先生的佳句,私以为借作武氏之评亦佳。——来过,爱过,付出过,不问短长,无问西东,这就是人生!

-----

本版图片均取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暑往扬州,信手涂鸦,选录于此,或供一哂

闲话扬州

 闲话淮扬菜

   读文说“亡妇”

     今天,我为她们点赞

------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