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的乌托邦提到工厂,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汽摩、机械等“老大粗黑”的产品。但工厂其实有它的另一面,在集体主义思潮盛行的时代,作为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的重庆,工人及其家人的生活娱乐多彩纷呈,人们经常进行“集体”性质的狂欢。欢迎来到工厂图片/重庆原化龙桥地区多家工厂摄影师王远凌、马力整理 编辑/刘书琪--- 工人体育运动 化龙桥曾是重庆工业集聚重镇,一定程度上浓缩了重庆工业发展史。化龙桥曾有过很“辉煌”的时刻,拥有200多家国企、私企。故重庆民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小妹小妹赶快长,长大嫁给某某厂,三天一只鸡,两天一个髈。”这个厂指的便是化龙桥的工厂。
《重庆工业志》显示,1965年至1977年,重庆先后建成投产了50多个项目,形成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工厂是先进、繁荣、现代的代名词。能当上工人,不但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还意味着一份稳定的工作,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与资本主义宣扬的个人主义相对立。它提倡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结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前提下重视个人利益以及个人健康的个性发展。那是一个集体主义思潮盛行的年代,与西方社会相比,在中国社会发挥着基础性整合作用的不是个人主义而是集体主义。工厂和政府都希望用集体主义来指导工人们的行为,实现目的。
--- 工人娱乐生活 重庆作为老工业城市,曾经有不少工厂都涉及到军工生产,化龙桥片区有不少的工厂也属于这样的情况,所以军训对于职工来说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这组'手枪射击姿态大全'反映了当年化龙桥地区工厂职工在军训时的状态。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三年是经济恢复时期,1952至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期间都属于计划经济时期。化龙桥的工厂繁荣昌盛时正属于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
体制内的社会工人依附的特点具有:1、国营企业中的雇佣关系不是简单的市场关系,工人从这一关系中获得社会身份,并有权利享受国家提供的特殊供应和福利。2、国营企业工厂是政府部门,通过工厂的基层党支部来进行政治管理。3、国营企业工厂发送的服务包括福利、退休金、医疗服务、住房。4、企业还行使一些政治功能如发放许可证、申请当地户口等。5、体制内社会外部的选择机会很少(1、调换工作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2、居住自由的限制;3、计划经济体制,消费品和住房的计划供给限制了外部机会)。
▲图为工厂进行趣味娱乐竞赛活动,工人们夹气球跑步。 工人集体行动(collective action):一个群体是否有能力追求其共同利益,关键在于它的成员是否能够组织起来(成员对集体利益的认同;产生并保护领袖;法律给予的自由)。随之诞生的工人俱乐部是工厂工会下设的一个直属福利机构,为工人提供多元化服务及各项文娱康乐活动,是工人进行集体性活动的一个基地。 ▲图为工厂为工人举办的集体婚礼。
--- 工人子弟校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中国工人阶级最光荣的时代,那时候重庆的很多地方,一家工厂工人有上万人之多。家属区逐渐变密集后,工厂就需要出资或参与建设学校、商场、医院和公共娱乐设施等,然后厂子就变成了城。慢慢地很多工厂就都拥有了自己的工人子弟校。
工人们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交群,进行着集体性行为,孩子们生活在同样的小社会,同学都是父母熟人的孩子,孩子们和大人一样进行着集体性的表演或者娱乐活动。各种活动造就了工人子弟校的孩童的“多彩”童年。也共同投射着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对现代乌托邦图景的想象。孩童们从小被培养“国家主人翁”的意识。被教育要学会随时准备着长大后投身于祖国的生产建设。
工人子弟校的孩童们在学校“狂欢”完回到父母的集体宿舍亦或是工厂集资盖着的家属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社交观念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大家习惯亦喜欢集体性质的生活和社交。工人的福利在那个年代甚至可以“泽被后代”。工人子弟们在子弟校长大,在工厂家属区生活,长大后变成工二代,工三代,继续进行着熟人社交,过着集体生活。 正如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开篇中写道:“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欢迎成长在工厂。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看客》:欢迎来到工厂) 【关于看客】 这是一个老旧的图片栏目,想用一个冷静的视角观看这个荒诞又有趣的世界。该公号发送的内容不限于图片,毕竟我们不是只是视觉动物。欢迎投稿:picnews@163.com,文本、图片均可。 长按二维码,关注看客
|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