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佳作)又是腊肉飘香时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一(15)班 黄怡欣 指导教师:张清 用得发旧发黑的大圆木桌上,拥挤地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各路亲戚也密密匝匝地围了一圈。鞭炮声一波接一波袭来,猝不及防地敲击着耳膜。猫儿狗儿也在椅子下谄媚油滑地钻来钻去,盼着从天而降的一块骨头。叮当,小巧的白酒杯子碰响了,急速膨胀的笑语挤走了啃咬着耳朵的冬寒。 家乡的传统年宴上,照旧有着一道不待见的菜——腊肉。咸过了头的味道,老而“柴”的肉质,以及那抖抖颤颤的肥肉中蓄满的透明油脂,驱使着我将慈祥的婆婆热情夹给我的腊肉悄悄扔给桌下的狗。狗儿喜出望外,“吧嗒吧嗒”地大嚼起来。桌子另一边的外婆,眼神忽闪了一下,但终究没有说什么。 那时的我,以为外婆是不满于我的浪费,并不以为意。直到多年以后,我目睹了腊肉的整个制作过程,心中方觉异样—— 一块新割下的猪肉,是为着什么失去了水分,失去了其固有的丰腴与白嫩,变得焦黑而枯瘦了?它披挂了厚厚的盐巴,在烧得轰轰烈烈的火塘上与火苗共舞,被时间蒸干了水分。然后,被一双颜色相仿的、青筋浮凸的手结结实实地捆扎起来,充满希望地挂在房梁上。 日复一日,那腊肉像累累果实,悬在屋中。日复一日,一双玻璃珠一般迷茫得失去了焦点的眼睛,一直在注视着它。今年总该回来了吧?她的心思飞了出去,消散在门外的大雪里;雪花不断亲吻着冰冷的铁路,这里会驶来回家的列车吗?铁路不回答,沉默着送走一班又一班的火车。母亲的心声传不出去,传不到儿女所在的遥远南国。 终于盼到了团聚的日子,那“成熟”的腊肉不像被解下来的,倒像自己欢欢喜喜地跳下来的。她拒绝任何人的帮助,用这块她精心炮制的沉淀岁月的腊肉,用那在高处悬荡了许久却未曾风干的牵挂,切片、加料、蒸煮,张罗出一桌热闹的晚宴,再笑盈盈地给桌上的每个人夹菜。她知道儿女子孙逗留不了多久,因此总是尽可能地、掏心掏肺地对他们好。 所谓牵挂,就是一双干枯的手,牵起她的心、她的爱,挂在高处,悠悠荡荡。 所谓衰老,就是一个人像新鲜的肉一样,在烈火和寒风的双重侵蚀下的日渐枯槁。唯一的幸福,就是新年的到来,孩子的回归。而她的心意,彼时却被毫不留情地丢弃在桌下,粉碎消失在同样无知的犬齿间…… 我多么想,多么想飞回家乡,飞进那狭小而昏暗的老屋,来到那端坐如塑像的老人身边。用一个温暖的拥抱,为这疯长于心中的愧怍画上一个休止符,更为这绵延不绝的牵挂添加一个短暂但亦温馨的中场叫停…… ——刊发于2014年12月26日《羊城晚报》校园达人栏 |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