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哈利波特》——一套来自霍格沃茨的成长课程 标题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999932 meta-col小说杂谈 view1579 like40 comment1 time7-4 作者远上心叶 头图正文二十多年前,英国女作家JK罗琳在等车时透过车站咖啡馆的橱窗望见对面站台上一名戴着圆框眼镜身着黑袍的小男孩。 这个小男孩本不起眼,但仍耐不住无聊罗琳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他。突然,罗琳好像想到了什么,赶忙找来纸笔记下心中所想,这便有了《哈利波特》的雏形。 时至今日,《哈利波特》已经成长为了拥有七部正传一部外传和两部共同世界观延伸作品的庞大书系,并且在二十多年的时光里畅销不衰,售出将近5亿本。 与此同时,它的目标读者群体也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年定位的“少年儿童”范围,转而向更高年龄段的读者扩展。 许多人不禁要问,这本书究竟有何魔力能够吸引如此大量的粉丝呢? 在我看来,《哈利波特》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创造了一个“魔法世界”,更是因为它字里行间中蕴含着的,对于孩子成长的关爱。 作为一本定位少年儿童的小说,罗琳将“爱与勇气”——这两个对于孩子成长永远都不会过时的话题,放在了全书最重要的位置,把对它们的赞扬融入到字里行间之中。 首先,罗琳将“爱与勇气”中的“爱”解释为父母对哈利的亲情之爱。 哈利作为一名小魔法师,他可以时刻感受到了身边残留着的父母在临终前拼尽全力给予他的魔法加护,这种熟悉的气息让哈利感觉他们从未走远,揭示了父母对自己孩子爱的无私,以及这种爱对孩子的成长所起到的呵护作用。 其次,还有另一种“爱”,这便是哈利与罗恩和赫敏的友情。 这种“友情之爱”同样贯穿全书,是哈利能够不断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罗琳刻画的关键。 罗琳想让孩子们明白,虽然亲情非常重要,但是只有亲情是无法让你独立成长的。 人终究要进入社会,而在社会中,你需要有一群要好的朋友,没有朋友,一个人是无法成就任何伟大事业的。 但同时,罗琳也不忘告诫孩子们,友情不是完全的顺从,不是为了维护友情而忽视朋友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于是,在这里罗琳又引出了勇气这个话题。 她在书中借德高望重的校长邓布利多的话这样写到:“勇气有很多种类,对付敌人我们需要超人的胆量,而要在朋友面前坚持自己的立场,同样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罗琳没有让孩子们一开始就接触“打倒全魔法界最大BOSS需要多大的勇气?”这个困难的问题,而是循序渐进先告诉孩子们处理友情问题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并暗示这种勇气是和打倒最终BOSS同等重要的。 这种写法十分巧妙地让孩子们明白指出朋友的问题不是一种错误,更不是一件破坏友情的事,而是一种互相督促共同前进的行为,也正是这样,友情才体现出了它真正的价值。 罗琳不仅在全书着重描写成长中“爱与勇气”的重要性,还恰到好处地提示了一些其他困扰孩子们成长问题的答案。 比如关于好人与坏人的区别,罗琳没有简单地一言蔽之,而是通过某些人物的人设反转告诉孩子们并不是所有对你报以微笑的人都是好人,所有板着脸的人都是坏人。 就像那个斯内普教授,他在前6本书被几乎所有人误解,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全书的二号反派。 但当所有人对哈利投以鲜花和赞誉之时,是他,让哈利认清现实,让哈利在成长的路上保持初心,时刻铭记为了什么而出发; 同样也是他,在哈利即将成年之际,用自己的生命教会哈利最后一课,坚守心中的正义比什么都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