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哪吒之魔童降世》:从“第一熊孩子”到“反抗”精神 标题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115097 meta-col电影 view502 like30 comment4 time7-19 作者魔鬼的赞歌 头图正文《哪吒之魔童降世》从7月13日开始大规模点映,在正式上映之前着实积累了一大波好评。豆瓣开画目前达到8.7分,如果我没记错,应该是自《大圣归来》后国漫电影的最佳口碑。 从电影的整体水准来说,《哪吒之魔童降世》很可能是今年暑期档最强的国产电影,对,即使抛开动画电影的分类,它也值得一个较高的评价,更何况这部电影的意义或许是从技术水平和剧情高潮上接近甚至超越了《大圣归来》,给沉闷多年的国漫电影市场吹响了反攻的号角,更值得鼓励。《哪吒之魔童降世》拥有3D国漫电影中的顶级技术、镜头设计、动作设计等,形象有颠覆,也有大量充满想象力的细节设定,天马行空,故事上大胆改编,合情合理符合当下价值观。 因此笔者给它打了豆瓣五星,这其实是不客观的——可是但凡让你愿意打五星的电影,又谈什么客观呢?分明是喜欢,才愿意给一个完美的分数。 从片名就能看出《哪吒之魔童降世》显然是取材传统神话中“哪吒”的经典形象。但其故事是全新制作的,与《封神演义》《西游记》里的哪吒形象、故事背景大不相同,更与这个神话形象的最初起源无关了。 本文散漫,想先说说“哪吒”在传统神话中的形象和影视改编的动作,让大家有一个大概的理解,然后再对这部电影的优劣进行评价。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哪吒形象的局限“哪吒”的形象起源就不多谈了,简单说就是从佛教护法神“那咤”进入中国后被本土道教、佛教影响而历经创作而成的“本土神”,并且有着很广的群众基础。 “哪吒”的通俗形象主要来自《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两部古典小说,而《西游记》成书在前,《封神演义》在后。因为《封神演义》中哪吒可以视为主角之一,有着非常详细完整的剧情描述,因此其形象最为大众所熟知:风火轮、混天绫、乾坤圈的形象也都出自于《封神演义》,《西游记》影视剧的形象也多是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混天绫、乾坤圈护体,其实《西游记》原著中哪吒兵器虽多,却不是这些。 《西游记》成书较早,但关于哪吒背景故事的介绍都是少而细碎的,只在追捕白鼠精一节中有成文描述。这时孙悟空正因为白鼠精供奉托塔天王牌位之时混闹,哪吒来劝:
可见,《西游记》中的哪吒故事已经具备了后来广为流传的几个要素:闹海杀龙、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莲藕之身重生、与托塔天王的父子仇恨。 经过影视、动画的演绎后,“哪吒”在后世慢慢被视为反抗、叛逆的代表。但在《封神演义》的原著小说中,“哪吒”的形象却是一个蛮不讲理的“破坏者”: 太乙真人说他“出生乃杀星丑时,日后必犯杀劫。”生下是个肉球,被李靖当成妖怪劈开后才成为人形,出生就自带法宝。他在东海中洗澡,用混天绫翻江倒海闹动龙宫,用乾坤圈把巡海夜叉打死,与龙王三太子敖丙起突将对方也打死,抽了龙筋;龙王上天庭告状,他半路拦住又将龙王痛打一顿险些丧命;在家无故拉开乾坤弓射死石矶娘娘的童子,石矶娘娘来问罪,他反而先下手为强杀死其手下又一个童子;最后被四海龙王问罪李靖夫妇于陈塘关,哪吒说:“一人行事一人当,我打死敖丙和李艮,应当偿命,岂有子连累父母之理!”于是他断臂剖腹,剜肠剔骨自尽。后来托梦母亲为其立庙重生,又被李靖破坏,太乙真人于是用莲藕肉身为他还魂。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形象有了进一步的丰满,继承了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的故事高潮,又给他诸多经典形象设定,还把西游记中红孩儿的火尖枪也给了哪吒,以至于现代的影视作品中的哪吒几乎都以其为蓝本。但这个原版故事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其一,《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形象很难说是正义的,小说中的龙王、石矶娘娘并不是什么反派人设,更像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的无辜路人,特别是石矶娘娘,无辜被哪吒杀死两个弟子却没有迁怒于李靖,最后反而被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杀死,堪称千古奇冤。小说中的前期哪吒是所谓“杀星生辰”,说他是“古往今来第一熊孩子”也不为过。 其二,《西游记》、《封神演义》中李靖的形象也相当不堪。《西游记》中李靖自己就想杀掉哪吒,后者复活寻仇,李靖被佛祖解救每天托着个塔怕哪吒寻仇;《封神演义》中李靖既没有教导好幼年的哪吒,出事之后又绝少顾念父子之情,哪吒自尽后托梦母亲立庙,他反而毁掉哪吒庙身,导致哪吒无法肉身复活,同样被哪吒寻仇,也是燃灯、太乙真人等人解救。这对父子的关系是带有仇杀性质的。 所以要编哪吒的动画故事,以上的剧情一个都借鉴不得,只能取其世界观设定了。我们熟知的TVB剧、少年时期看过的《哪吒传奇》均是如此。 去形留神,大众所需要的哪吒精神是?那么,《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故事编的怎么样呢?(以下严重剧透!!!!!!) 笔者以为可以打个7到8分。《哪吒之魔童降世》几乎完全抛弃了《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的背景故事细节,只是借用了李靖、太乙真人、敖丙等主要人物,这部电影着力下功夫的,其实是想触达一种大众所期待着的“哪吒”精神,也就是自《哪吒闹海》以来现代人对这一形象的寄托—— 不服命运、性如烈火的反叛精神。 当一个神话人物成为此类大众文化形象后,他所承载的东西要远超几百年前的陈旧小说,而是当代精神文化需求的具象化。哪吒的本质是个“异类”,被视为妖魔、叛逆自杀,但在这样的出身之下,他除了有金石一般的坚强人格,也仍然保有“孝义”的内核,是个有着英雄色彩的人物。这一点来说,他与孙悟空其实一样。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形象,其实是用搞笑的处理方式来体现哪吒“魔”“杀性”的一面,并将这种性格归于魔元的影响,同时为了陷入重复桎梏,又对敖丙的故事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一个在以往故事中被莫名杀死的龙三太子,成了哪吒的另一面、最好的朋友。 我们会发现,所谓水火、阴阳、魔元和灵珠并不足以定义作为“人”的哪吒:强加给哪吒的命运,他绝不接受。因此故事改动虽多,精神却是在的。 导演饺子,十年前有一部16分钟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在当时被视为国漫短片神作之一,当时的青年如今攒足气势拿出了这样一部上等佳作,也让所有观众对国漫电影有了新的期待。毕竟自2015年《大圣归来》创下近10亿元票房神话后,已经有数年没有新的作品接近这个成绩了。 笔者在别的地方写过一篇《2019,国漫电影等待一次触底反弹》的文章,那时候正值《白蛇缘起》上映。《白蛇缘起》美则美矣,剧情上还是粗糙得很,趣味性不强,也没有能端出什么深度来,总之定位有些不上不下,剧情上平庸了点。在当时虽然有了一阵口碑票房随之上升,但最终还是没能在商业成绩上有所突破,停留在了4亿多的水平。 《哪吒之魔童降世》能达到什么样的成绩呢?笔者认为它大有可能接近《大圣归来》的票房:天时地利在于暑期档的潦倒、大量电影撤档,《狮子王》表现一般;人和在于《哪吒之魔童降世》自身故事的普适性和精彩程度,很有可能形成自来水效应。同时笔者认为《哪吒之魔童降世》缺点在于,笑点设置的质量忽高忽低,有时候非常跳戏。 彩条屋影业下阶段将上映《姜子牙》,很有可能开启《封神》动画的连续故事,大有发展潜力。《哪吒》如果能取得一个好的开端,势必将助力更多精彩动画电影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