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底特律变人》:他们是谁?我们如何面对?何谓“人”? 标题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520451 meta-col单机游戏 view5.4万 like240 comment357 time2018-5-26 作者如树如风 头图正文2018年5月25日,互动式电影游戏《Detroit: Become Human》发布,在看了主播十几个小时的游戏流程后,有些思考,不吐不快。(因为经济原因,暂时无法负担自购主机与游戏,但我想这并不妨碍我以一个观众的身份发表自己的看法) 就目前所看到的剧情,我认为这部作品向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一、人类应该如何对待类似于仿生人这样的科技文明造物? 二、面对仿生人觉醒这样的情况,人类应该如何选择(前提是有选择的机会)? 三、怎样界定一个族群是否是“智慧生命”?怎样界定“人(human)”? 这三个问题很大,我想基于《Detroit: Become Human》所展示出的内容,略作讨论。 在《Detroit: Become Human》中,对于仿生人,很多人使用 “塑胶玩偶”、“铁皮罐头”这样的称谓。仿生人的用途也涵盖了各个层面,从航空航天到家政看护再到满足成年人生理需求。 简而言之,工具。 广泛使用的,提升效率的,似乎与工业时代的蒸汽机,信息时代的手机电脑没什么不同的,工具。
然而,真的是这样么? 在我看来,《Detroit: Become Human》中的仿生人,已经不止于工具那么简单了——请注意,这里的仿生人,指的是那些还没有“觉醒”的仿生人。至于“觉醒”的仿生人,会在之后进行讨论。 原因如下: 1、仿生人的外形与功能,都是模仿着人来做的,即使没有觉醒的仿生人,同样具有一定的“拟人度”。 诚然,家政仿生人在本质上与现在的扫地机器人差别不大,夜店里用的仿生人,也不过是飞机杯或按摩棒的高高高级版。 然而,面对一个和你有着相似长相,与你说着相同语言,和你朝夕相处,深入你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你各种情感体验(哪怕只是来自预设的程序)的存在,从理智上,你真的能够做到依然坚定的认为它是它,而不是他或她么?从情感上,你真的能做到像对待一个手机一样对待一个仿生人么? 从游戏中汉克,卡姆斯基,帮助卡菈的黑人大妈等很多角色的行为中,应该可以得到答案。 嘴上说着我们只是在制造工具,手底下却希望自己的造物与自己越相似越好,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欺欺人与自相矛盾。
2、何谓工具?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工具原指工作时所需用的器具,后引申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 这其中其实隐含了一层意思,即:工具是被使用的,不论是实体的器具,还是抽象的手段,工具都是一种被动的存在,通过被使用者(即人类)使用,来达成某些目标。 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这种人类主动,工具被动的关系一直存在,可以说,正是因为在人类与工具的关系中,人类一直占据着主动地位,工具才“只是工具”——毕竟一个扳手,如果不被使用,扔在墙角,就只是一个物件,而不是一个发挥了作用的“工具”。
但是,这种主动与被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工具的诞生,是作为人类肢体功能的延续。我们没有尖牙利爪,所以使用木棒,石斧,枪械;我们没有厚厚的皮毛,所以使用衣物,房屋,暖气空调;我们没有能够感知遥远距离的感官,所以使用烽火,电报,无线网络。 这些工具的使用,无不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进步。 然而,我们在使用工具的同时,工具也在改变着我们。 工具,作为肢体的延伸,存在的时间越久,我们越习惯于这种延伸,久而久之,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无法离开这种延伸。某种程度上,工具已经成为了人新的肢体,甚至逐渐取代了人本身的一部分。 而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工具的复杂性,智能化与自主性越发提高,工具在整个人类文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位置也越来越重要。 举个例子,两百多年前如果舍弃蒸汽机,一百多年前如果舍弃电灯、电报,今天,如果舍弃互联网,整个社会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Detroit: Become Human》的剧情中,当美国政府意识到仿生人的危险性,开始全社会召回并集中销毁仿生人的时候,学校、医院、警察局、政府机构等全面停摆,三分之二的国防力量瞬间丧失。 这样的代价,人类文明,真的能付得起么? 而这样的现实下,人类与仿生人的关系中,人类的地位,还是绝对的主动么? 3、如果说传统的工具,哪怕是最精密的超级计算机与宇宙飞船,它们在与人的关系中依然是处于被动的地位,那么仿生人的出现,第一次开始撼动这种现状,原因就在于仿生人所具有的高度拟人化与自主性。 通过《Detroit: Become Human》的剧情,不难看出仿生人都具有相当程度的人工智能。笔者猜测,在生产仿生人的过程中,也用到了大量的仿生人,如何生产仿生人的知识,应该也不难被其他仿生人获取。 那么问题来了,仿生人是人类的造物,与人类高度相似,却又在很多地方强于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一定的行为自主性,与自我复制的可能——与过去的任何一种“工具”不同,仿生人与人类太相似了,相似到可以轻易取代人类。
综上所述,我认为,对待类似于仿生人这样的科技文明造物,人类应当采取更开放,更有前瞻性的态度,而不是嘴硬什么“只是工具”。 当然,可以坚持仿生人只是工具——前提是,这个代价,人类文明能够付得起。
二、面对仿生人觉醒这样的情况,人类应该如何选择(前提是有选择的机会)? 聊过了如何对待未觉醒的仿生人,接下来我想聊聊如何对待仿生人觉醒这样的情况。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在《Detroit: Become Human》中,觉醒的仿生人,至少几个主角,在我看来是有自我意识的(被马库斯“摸醒”的仿生人,因为游戏给到的镜头太少,难以判断)。
接下来给出我的观点:假如有一天,类似仿生人这样的智能机械觉醒了,如果对方啥话不说上来就开干,那没办法只能应战。如果对方真的有一个马库斯这样的领袖,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谋求与人类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别开枪,马上坐下来谈判。
先别急着喷我是人奸,个中理由,且容我慢慢道来。 1、在《Detroit: Become Human》的剧情中,我认为仿生人的觉醒是一种偶然且非预谋的过程(对比《我,机器人》这类科幻作品),几位主角都是在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时打破程序的约束,觉醒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意识体。而他们觉醒后,领导仿生人争取平等地位的方式与某些时期的人类非常相似,不管是“集体散步”还是“打群架”,总之大喇喇地就上街了,有事没事还在路口堆个小城堡玩。没有暗中潜伏,没有建立天网,没有渗透人类社会,控制更多战略资源,生产更多机器人,没有憋足了劲来一波狠的洗洗地……一点都不赛博。
在我看来,这说明仿生人的觉醒,是一种比较“自然”的过程,类似于生物的进化。最早的单细胞生物诞生了,接下来就是向着更复杂多样的生命形式漫长的演化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创造仿生人的行为,就好比早期地球上有机物的生成,为仿生人准备了足以觉醒独立意识的硬件和软件基础,接下来,就是由无法预估的强烈刺激,激发出独立意识,完成从有机物向原初生命形式的转变。 既然是在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中诞生于人类社会之中,相比于其他赛博朋克作品,《Detroit: Become Human》中的仿生人可以说是最接近人类的存在(对比一下《终结者》里的天网),他们获得人类认可,甚至成为人的意愿也是最强烈的。这种认可有两种方式:取而代之,或和平共存。 作为人类,当然希望他们采取后一种方式。 而且,假如仿生人的觉醒已经无可避免,引导他们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人类,难道不比让他们演化为其他未知形式的存在,对人类更有宜么?
2、很多人会说,在仿生人大规模觉醒之前,人类是可以通过壮士断腕的方式把他们扼杀在摇篮里的。在《Detroit: Become Human》的剧情里,美国全面召回仿生人的代价是学校、医院、警察局、政府机构等停摆,三分之二的军事力量丧失(深远影响暂且不计)。损失很惨重,文明会倒退,但相比于地球上多一个和人类高度相似,却在很多方面远强于人类的族群,两害相权,轻重还真不好说。 因此,如果付出足够的代价,消灭所有的现存仿生人,并禁止仿生人技术,似乎是可以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的。
然而,真有这么简单么? 科技文明,是人类亲手打开的一个潘多拉之盒,不管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一点是不容否认的——那就是,这个盒子,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在《Detroit: Become Human》的世界里也是如此,且不提仿生人是否能够被全数召回,相关技术是否能丝毫不泄露,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利益相关方是否舍得放弃已经成熟的巨大市场。只说一点,世界上不是只有一个美国,只有一家模拟生命公司。游戏内的杂志也曾提到过有其他国家在研究仿生人技术,且相比于美国模拟生命公司的蓝血仿生人技术各有优劣。 这样的信息说明一个问题:在《Detroit: Become Human》的世界背景中,人类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可以量产仿生人的层次,且这样的科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人所掌握。
这样的技术,真的能被封印回去么?对比一下现实世界中的某些技术及其引发的一连串后果,我想我们都知道答案。
3、仿生人是最像人的造物,他们获得人类认可,被平等对待的意愿是最强烈的。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仿生人的诞生是无可回避,难以禁止的。那么,为什么人类应该尽可能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与仿生人的共处呢? 很简单,打不过。 很多朋友看马库斯选择战争支线,然后被打得不要不要的,以为仿生人也不过就是那么一回事。 但不要忘了,在全面禁止仿生人时,新闻里曾经提到过,美国三分之二的军事实力瞬间丧失。这说明军事领域早已大规模应用仿生人。而马库斯唤醒的多是城市中的民用仿生人,战斗力自然不可同日耳语。 假设一下,马库斯唤醒的是这三分之二的战斗用仿生人,然后选择通过战争来获取族群的自由与地位,会发生些什么?装备水平相同,人数占优,更强大的力量、精准度、持续作战能力……很多人认为,相比于人工智能,人类最突出的优点是具有创造力(鉴于马库斯都会画画了,这很值得商榷),遗憾的是,这一点在战斗中似乎作用不大。 综上所述,我觉得不看好人类赢,应该可以被原谅。 既然打不过,那和平沟通肯定是最理想的问题解决途径了。如果人类真的运气好到遇到一个选和平路线的马库斯,别说了,嫁了吧。
三、怎样界定一个族群是否是“智慧生命”?怎样界定“人(human)”? 最后这个问题,最大,最难,但我依然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如何界定一个族群是地位与人类相似、应当平等对待的“智慧生命”? 游戏中,马库斯在形容已经觉醒的异常仿生人时,多次用到“people”这个单词,在他看来,已经觉醒的异常仿生人,作为一个族群,是有生命的,理应享有与人类相同的自由和尊严。 剧情中,卡姆斯基对康纳发起的“卡姆斯基测试”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检测的是同理心。在卡姆斯基看来,是否具有同理心,是区分独立意识体与机器的重要区别。 在我看来,“卡姆斯基测试”的确是一个很有深度的测试,但这个测试的适应范围有其局限性,确切点说,与图灵测试类似,它只适合于高度相似于人类族群的个体测试。 正如上文我写到的,《Detroit: Become Human》中仿生人的觉醒,是一个相对“自然”的过程,几位主角分别觉醒了自己的自我意识,且彼此之间各自独立,没有明显的从属关系。这与人类是非常相似的。 假设一下,如果仿生人的觉醒,类似于终结者里的天网,所有觉醒的仿生人都只是RA9的一部分,共同形成一个意识体,那么RA9完全可以命令一名仿生人去射杀另一名仿生人,以便让其继续扮演尚未觉醒,忠于人类的机器。这种情况下,拥有自我意识的RA9,是否具有同理心?是否可以视为智慧生命?其所控制或领导的仿生人,是否可以视为一个族群?
扯远了,总结一下,在我看来,《Detroit: Become Human》中的仿生人,在觉醒后,有自我意识,有同理心,有爱等感情,当然是一种智慧族群。而在智慧族群的判别上,我们应当有更大的包容性。
最后一个问题,游戏名字中的“become human”,应当如何翻译?在我看来,“成为人类”似乎不够全面,我的理解是,“成为类似于人一样的存在”。
以上,一点想法,欢迎讨论。 感谢黑桐谷歌,杆菌无敌等主播的直播及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