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一场你需要的人生意义教育

2022-5-16 18:57|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20| 评论: 0|原作者: 优质专栏UP主文章精选

摘要:
C:\Users\Administrator\Downloads\2019-10-9-21-52-42-77486626588200-卢诗翰的个人空间 - 哔哩哔哩 ( ゜- ゜)つロ 乾杯~ -采集的数据-后羿采集器.html

标题

《生命里》:一场你需要的人生意义教育

标题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311918

meta-col

纪录片

view

673

like

46

comment

20

time

3-24

作者

如树如风

头图

正文

今年两会,人大代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顾晋先生提议:

建议全民开展死亡教育。

提议一出便登上热搜,引发全网热议。

结合不久前在B站看过的临终关怀纪录片《生命里》,我想聊聊这个话题。

我知道B站用户普遍比较年轻,关注我的朋友里70%都是26岁以下的年轻人。

但因为年轻,我认为反而更有必要来聊聊这个话题。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场死亡教育。

以及由死亡告诉我们的,人生意义。

(如果本话题引起了您的不适,我在此表示歉意,请您停止阅读,及时关闭此界面,谢谢)

为什么要开展死亡教育?

很简单,因为缺乏,因为需要。

我们的文化与习俗中,长久以来对死亡都持有一种避讳的态度,和死亡有关的事物或词语都带有某种禁忌。

习俗本身没有好坏对错,只是生长于不同文化土壤中的客观存在。

但有些事情,越是避而不谈,视而不见,结果往往会越不如人意。

比如另一件我们年轻人都明白的例子,性。

(这方面教育的欠缺以及其带来的后果,相信不用多说)

但与前者类似,死亡这件事,不是只要没人提起,就永远不会发生。

恰恰相反,它比前者更为确定,100%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而当它(无可避免地)发生于你我自己或者身边人身上的时候,此前一味回避讳莫如深的恶果便显现了出来:

因为回避谈论,所以不曾思考;

因为未曾思考,所以没有准备;

因为没有准备,所以难以接受。

一定不要高估自己,高估人类,当有些事情在全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你真的未必承受得起。

这正是我们需要死亡教育的原因之一:

因为命中注定每个人都会经历,所以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此外,死亡教育发挥作用的时机绝不仅仅限于面对或经历死亡的时刻。

我认为,死亡教育更大的意义,在于让人们,特别是年轻人,通过死亡,去反思生活,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比如我),最常思考的问题之一,一定是:

人生有什么意义?

尤其是在挨了老师/领导一顿臭骂之后,在被早晚高峰挤成沙丁鱼罐头的时候,在拿到每个月微薄的工资的时候,在交完房租之后,在被父母亲戚安排的一次次相亲搞到身心俱疲的时候,在熬夜加班改方案却被客户要求改回初稿的时候,在无数次想要退学/离职却不知道未来在何方的时候,在和同学朋友谈论户口与房价的时候,在看到XX公司又裁了多少多少人的时候......

焦虑,迷茫,抑郁,失眠......不知是多少年轻人的标配。

但在看过《生命里》这样的纪录片,为自己补上了一堂死亡教育之后,上述种种情绪,往往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纾解。

因为思考过死亡,自然也就思考了生命。

思考过生命,或多或少会找到一些人生的意义。

举个例子,我身边很多朋友对上班这件事感到无比痛苦,工作内容不喜欢,被996和加班搞到心力憔悴,生活的盼头只剩下休假和发工资。每一天都过得无比压抑,负能量满满。

但当我问他们为什么不辞掉现在这份做着极不顺心的工作时,他们又说不能辞。

或是要攒钱买房,还房贷,结婚;或是想换手机,换电脑,换车,出国旅游;或是不知道从现在的公司离开后该去哪里,能不能去成,有没有发展......

便只能忍着。

于是,因为加班把身体熬垮甚至猝死,因为应酬把肠胃吃坏甚至患上癌症,因为被公司裁员还不上房贷而轻生的极端案例,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的没找到人生意义所带来的苦恼。

我们该不该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更高的薪酬收入?应该。

我们该不该想着买房买车,为自己及家人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应该。

在这个过程中,感到焦虑,迷茫,压抑,能不能避免?不能。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把对物质条件的追求,等同于人生的意义。

那些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人,他们的最大遗憾,往往不是自己没有住上大房子,开上豪车,而是遗憾没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没能好好陪伴那些应该珍惜的人。

赚钱是为了生活,但生活绝不是只为了赚钱。

请注意,我并不是要贬低那些辛辛苦苦加班工作的朋友,毕竟人生是自己的,选择要做些什么是每个人的自由。

选择为了事业而拼搏,为了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牺牲掉一些兴趣爱好甚至是身体健康,都在可选范围内。

但我想要提醒各位,在做出这样的决定前,要先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有不同选项的决定,然后去思考每个选项的意义。

不同的选项,意味着不同的人生。

如果是思考过后再做出的选择,那么这条路想必能走得更坚定一些。

而当迷茫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袭来的时候,你也能把程度控制在一个可承受的范围内。

因为你思考过,取舍过,权衡过,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

而如果你不思考,来自外界的各种声音很可能会替你“思考”,比如:

“你要换好车”,“婚纱照去哪儿拍”,“年轻人的第一台XXX”,“结婚怎么能没房,XX嘉园均价X万起”......(对,说的就是你,某些脑残广告)

恕我直言,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烦恼,是因为看的广告太多,读的书太少。

就算没时间读书,看一看《生命里》这样的纪录片,思考一番生命与死亡,也肯定比总想着什么时候换新手机更好一些吧。(有机会我会单独出一期专栏聊聊理性消费)

给自己补一堂死亡教育吧。

比如说,看一遍《生命里》这样的纪录片。(此外推荐《人间世》)

观看体验并不好,心情会很沉重,很难受。会多次看到哭。

或者,打开一个WORD,摊开一页信纸,假设,为自己写一封遗书。

想象一下,如果生命即将结束,你最大的遗憾会是什么?你有哪些发自心底渴望“如果上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的事情?

这样想的时候肯定会很难受,因为你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多遗憾,原来有这么多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这么多想要去爱而没有好好陪伴的人,原来自己浪费了这么多时光。

但接下来就是死亡教育最美好的时刻。

擦干流下的眼泪,收起刚写好的“遗书”。

你发现自己从终点一下子穿越了回来。

你发现那些“遗憾”,忽然有了弥补的可能。

那些“如果”,真的有了第二次机会。

那你还愣着干嘛?

动起来!

动起来!

动起来!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死亡,无疑是生命最真实,最确定的真相。

朋友,祝愿你在思考过死亡之后,可以更加热爱生命,珍惜当下。

并且,在下一次面对它的时候,能够多一份坦然。

也请你这样祝愿我。


坚守如树,随性如风,我是如树如风,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用硬币收藏点赞评论来支持我吧,万分感谢~

《生命里》: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media/md133272/?from=search&;seid=11248450732021211109或直接站内搜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