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妹革命】喝酒送托尔!《小林家的龙女仆》,从漫画笔法到日常故事诉说论(2)

2022-5-16 18:58|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28| 评论: 0|原作者: 优质专栏UP主文章精选

摘要:
C:\Users\Administrator\Downloads\2019-10-9-21-52-43-77487363628200-卢诗翰的个人空间 - 哔哩哔哩 ( ゜- ゜)つロ 乾杯~ -采集的数据-后羿采集器.html

标题

【萌妹革命】喝酒送托尔!《小林家的龙女仆》,从漫画笔法到日常故事诉说论(2)

标题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59088

meta-col

动漫杂谈

view

3873

like

50

comment

39

time

2017-11-5

作者

星野喵0ww

头图

正文

(〜 ̄△ ̄)〜又回来啦!

先感谢来阅读的dalao们!感谢托尔,康娜等等需要承包的角色(虽然哪有那么好承包233)!

上一篇简单讨论了一下“日常故事”相比于其它故事类型难以讲下去的原因,以及在《小林家的龙女仆》中,使用漫画笔法装点每周24分钟的放映乐趣。

这一篇的话,我想还是继续把上一篇没有说完的:如何进行官方吐槽?以及这种吐槽对故事性不强的“日常番”有什么“爆款”上的帮助呢?(4000个字的话,估计要8min,感谢阅读啦)

( ̄▽ ̄)

我们应该不会对《小林家的龙女仆》这部番抱有强烈剧情主题这样的“故事期望。”毕竟如果考虑到是由四格漫画改编的动画,大多数观众也不会计较这件事情。

康娜和痴女才川讨论运动会这个日常

日本动画在发展到“日常系”出现之后,如何讲一个曲折离奇吸引人的故事反而开始退化,甚至变得不重要了。其实我们观察下同为京都动画制作的几部“日常番”,无论是《轻音少女》还是《幸运星》,制作时本身都抱有一个“不需要什么错综复杂的故事,而是先展现给观众心旷神怡喜欢的角色。”也就是某种程度上消解了“故事。”

所以相比于《EVA》这种复杂的动画来说,这类“日常番”,就成了短时间内很容易“爆款”,被消费,然后又被快速的遗忘的所在,当然了换句话说就是“靠角色的脸吃饭”以及“3个月换一次老婆。”什么的。

即使是这样,画一个萌系角色就能大卖特卖?对于这个说法,某些程度上还真不是这样。萌系角色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套路化的模板,远远让观众产生了部分审美疲劳。上文所写“日常番”会不自觉的消除如何讲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没了故事的吸引,又要让观众看下去,怎么办?其实很简单,“日常番”特别是四格漫画和轻小说常常在玩梗,搞笑题材和增加互动性上下功夫,就和我们看到的情景喜剧一样,而且手法很多。

所以下面我们还是接着上一篇没有说完的漫画解说性到动画“后设性”,简单讨论一下如何在故事之外增加对于玩梗,吐槽,与屏幕外观众互动的乐趣。

ヾ(o◕∀◕)ノ

漫画最基本的要素其实只有两个:绘画和分格,但是随着剧情复杂之后,文字,对话就变成不可缺少的东西。

没有对话的漫画现在看起来总是怪怪的。(不过给大家推荐一个美国漫画家安东尼奥·普罗海尔斯编绘的“无声”漫画《黑白侦探》还是挺好看的)

有了文字之后,艺术家们的创作就会更宽广一些,比如给漫画里要讲的故事做背景介绍,从前有座山等等的.........

早期“解说背景”的漫画:

日本漫画家白土三平所绘《忍者武艺帐 影丸传》带有解说背景的文字(摘自日本漫画评论家夏目房之介所著《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文章部分内容也参考了夏目房之介老师的分析,下同不再说明啦)

说白了,这就像影视或者舞台剧里面的旁白一样,似乎存在一个看过剧本的人在一旁解说着,帮助观众快速的进入故事内容。

后来呢,这种“解说性”开始演变,既然可以假设有一个人帮助大家解说背景,为什么不能假设这个人干一些别的事情呢,比如“玩梗”“吐槽。”

依旧举《樱桃小丸子》的那个例子

漫画家三浦美纪所绘《樱桃小丸子》

这里面存在三组类型的文字:

一个是小丸子的内心独白:“啊-----真讨厌.........以前坐过他旁边” ,一个是她旁边男生的实际对话:“干嘛呀...........盯着人看嘛。”这些同属于现在时的话语。

还有一个是故事外解说词类的文字“这件事就是读者也忘记了。”你会发现,这句话其实是超越漫画内容的,因为漫画中的人物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否则很莫名其妙),这更像是在猜测读者的想法,好像对着读者说“你看过的这个故事估计你自己都忘记了吧。”

你可以把这个吐槽看成“长大后的小丸子”所说,也可以看成其他任何人,但是它一定是存在于画面内容之外,好像有人坐在你身边一起陪你看漫画,指着画面对你说:“你是不是把这个内容忘了。”

因为笔者不太看漫画,但能想到漫画里会经常出现这种文字,要么“吐槽”一下读者看到这里的状态,要么玩一下梗通过这种并不是故事本身内容来逗大家一笑。

当这种漫画“解说性”使用到动画中时,就会发现《小林家的龙女仆》里也有很多这样的场景,最典型的如上一篇文章提及的托尔烧标题的情景

第7话的标题,自古7.8出福利这一行为被直接拿出来“鞭尸”

其实它的每一话标题里都有一行类似于(说白了就是挽回收视率的福利回)这样标注的文字。是不是很像上面漫画解说性“吐槽”。它的存在并不像是在动画里面,而是超越动画,好像有人坐在你身旁对你说:“你看,现在的动画都是这样自古7.8出福利。”然后说不定看完后你还会补上一句:“根本就没有福利好伐。”(其实的确没有什么福利)

似乎动画这个早就已经制作好的给观众单方面讲述故事的作品,在这里突然成了可以与观众交流的“生物”一样,这样的行为在动画里就被称为“后设性。”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动画里的角色,或者插入旁白或者托尔烧标题这样的文字,甚至是把作者也写进去,时不时的对作品本身,某个角色或者现实世界的相关物品进行引用(像10月新番《如果有妹妹就好了》在第4话里就疯狂提到《俺妹》《春物》),吐槽甚至是调侃业界,社会上的某些行为等等的。

也就是连通一个现实世界与虚构世界通道。按理说虚构世界里面这些吐槽下的信息本身是不可知或者是不存在的,但是这种“高次元”的表现方式,就让观众在接受虚构故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现实”?!就好像情景喜剧里角色们讨论着国际要闻,突然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讲话的画面出现并用实际行动打了某位放大话角色的脸,这种虚构落差感,必然刺激观众的神经,让人在某一秒钟感到一丝的乐趣。

仔细看一下《小林家的龙女仆》里这种“后设性”行为还是挺多的

第4话11分10秒处左右,小林派托尔观察康娜上学时的情况

托尔在看到康娜学习的过程之后,说了一句:“按照能力分班才能更快的成长吧。”然后在托尔“巨大的脸部旁边”,用文字吐槽了一句“私塾式的思考方式。”这种吐槽可以说是作者利用托尔透过屏幕与我们的一种交流,特别是对于了解日本教育文化的观众来说,这种吐槽就更具有趣味和共鸣,因为他们或许前一天还说着这件事情,搞着“批判一番的新闻。”

(^∀^)

说到这里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些“日常番”在利用上述“后设性”的时候,就成为了我们所说的官方吐槽。不过动画毕竟是供人娱乐的艺术品,所以即使是用“后设性”引入一些现实中存在的现象,也主要集中在玩业内梗,动画观众梗等等之上,少有玩比较严肃的新闻梗,社会事件梗等等的。

祭典“扫黄”也有收获

毕竟“玩梗”其实是可以定义为“同类之间互相交流的信息素,是用来减少筛选时间的”,有一种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让对方心领神会的作用。所以对于观众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的动画来说,引用(Neta)一些其它经典动漫中大家熟知的经典桥段(或人物、要素),业界新闻,八卦,行规等等来套用到自己的故事中,这样的信息素比社会热点,新闻文化等等的更容易为人所知,毕竟后者过于严肃不说,而且很多事情或许我们也并没有关心过,即使使用“后设性”被玩出来搞不好也是云里雾里。

所以呢,10月新番为例,上映的《动画同好会》,《如果有妹妹就好了》这样的“日常番”都大量玩了“动画梗,业内梗。”更不用说被称为“无下限”的人气动画《银魂》,经常拿作品本身,业内八卦,改变档期什么的开玩笑,甚至是连作者本人也被画成了一只大猩猩(讽刺智商),至于“电学”的作者葵关南,当年在写《碧阳学园学生会议事录》(《学生会的一己之见》)的时候,连自家富士见书房都敢玩,可见“后设性”这种行为的影响力。

第11话也有康娜福利

这样又回到了《小林家的龙女仆》上,采用“后设性”有什么意义呢?

     ( ̄▽ ̄")

喵0你前面不是说漫画通过“解说性”,动画通过“后设性”吐槽,玩梗其实就是丰富了动画的乐趣,让我们一笑吗?但是笔者在这里有一点点不同的看法。

现在媒体趋势,其实更多的是“让处于室内的人体验到临场感和现场感”,发生事情和观众的反应同步。从电视直播开始,到后来网络上文字直播下的评论,再到视频直播(各大直播网站)中的弹幕,这里面最大的一个意义就是,一方面屏幕另一边画面正在发生着事情,而在这一边我们可以通过弹幕,甚至连麦,图像传输等等来对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看法。

也就是极大增强了互动性。

动画原来有一个缺点是什么呢,就是它原本是制作好的,再拿到电视上放映,是单方面给观众展示图像而已。但是网络评论,弹幕,甚至是语音及时发言出现后,提前制作好的动画里,各种图像在放映的时候,因为弹幕这个工具就可以成为我们回应的对象,也就是同样产生了沟通性。

第8话,12分57秒左右的过场分格图,每一话都有好几个
下面观众用弹幕疯狂回应4+4=8

但是想得到回应就必须要先抛出“问题”,也就是值得我们吐槽的地方。于是,故事性不强的“日常番”就抓住了这里,像《小林家的龙女仆》第7话,标题抛出了“夏天的固定活动(说白了就是挽回收视率的福利回)”这个问题后,知道在玩“自古7.8出福利梗”的观众们,就会开始用弹幕发出诸如“这个标题是在搞事啊”这样的回应(观察弹幕之后的结果)。

相比于以前用电视放送来说,即使是知道这些梗的人只会单独的自己心里想一想。而现在,所有看到这里的人,知道的,看到别人吐槽的,自己也忍不住上去写两个字发发弹幕。而不知道的没有意识到,看到别人发的弹幕,又会恍然大悟进而感到乐趣,也发出弹幕。这就依赖动画的这些“后设性”形成了巨大的交流场,而这个交流场不是讨论剧情,不是讨论角色而仅仅就是吐槽,形成了一个故事之外的吸引力。

当“后设性”采用过多之后,我们就会不自觉的对动画里任何部分进行弹幕交流,比如下面托尔吐火的时候,不少观众弹幕开始刷各种技能名称

第7话,托尔为小林表演烟花

这样效果就是:

动画“后设性”增加了交流性,引发我们吐槽

我们回应这种吐槽

其他观众看到我们的吐槽后,也参加进去,甚至对我们的吐槽进行吐槽

( ̄ˇ ̄)

动画就变成了仿佛把我们也拉进了制作方,按理说《小林家的龙女仆》放映之前早就制作完成了。但是正因为里面添加了那么多值得吐槽的“问题,”所以真正的制作完成,其实是在观众通过各种各样的弹幕轰炸之后,把这些“问题”作出解答。

不仅是“日常番”,很多番剧来说,我们都是结合图画和弹幕一起食用的,甚至经常会说一句“弹幕比正片还好看。”

最后整部动画变成一个巨大的“笑话和吐槽式”的交流力场,不断的卷入着不同的观众。

这或许是为什么故事性被逐渐消解的“日常向”“废萌向”动画还能“爆款”的一个原因。

好啦,能不能告诉我一下,《小林家的龙女仆》op里,弹幕到底玩了多少梗出来

这个据说有“亲戚组,明星组,飞天组,巨乳组”参演的op

感谢大家阅读了这么多文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