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鸡汤饭】别让手机“废”了你。 标题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998082 meta-col日常 view6782 like521 comment129 time2018-8-20 作者温柔JUNZ 头图正文
1. 乔布斯是一位革命者。他推翻了世人对于手机的所有认知,推出了一款”奇迹“般的手机——智能手机。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就像是打破了次元壁,一部跨进了科幻电影里,手机不再仅仅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玩一些简陋的游戏,而真正意义上变成了“移动电脑”。它放在人类过去的任何时代,都足够被称为“奇迹”。 就像对于上个世纪里的人一样,你说你能够随身携带一个大英图书馆,所有人都会笑话你的。对于他们来说,这是魔法也很难做到的事情。 但当任何奇迹普及了以后,无论它有多么的伟大,人们都会轻易地习以为常,视它为平平无奇的凡物。 你想一下,手机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 它是移动电话,又不只是一部移动电话,它可以是电视机、收音机、照相机、游戏机、随身听、MP4、手电筒、图书馆、远超以往所有的购物街、钱包、遥控器、健康助手、计算机、翻译机、装个纸盒子还能当VR……如果在以前,你就算是有一个哆啦A梦的四次元口袋,带这些东西也有些麻烦,更别说就算是再大的背包,也根本背不动这些。 但对于现在的你来说,你只要随身携带一个小小的铁盒子,就随身携带了以上的所有工具。 我们常常羡慕《哆啦A梦》里的那些神奇道具,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裤袋里的手机,对于大雄那个时代,已经和那些神奇道具无异了。” 我们常常在看动漫、科幻电影的时候会想:“如果我们有某某某道具,我一定要做什么什么……” 但当真的拥有了,我们在做什么? 2. 刷抖音,刷快手,玩一整天王者荣耀…… 如果放在网络小说里,手机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件S级的神器,用这样一件神器每天来做这些事情,约等于孙悟空得到金箍棒,结果只是为了把它变小然后每天剔牙: 当然娱乐是必要的,但在娱乐之余,我们有没有想过: “用它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有些老一辈的人,甚至把“手机”当做西方来毒害我们青少年的工具。 但手机就像枪一样,只是工具,用来杀人还是救人?是使用者来决定的。当然,枪代表着暴力,但智能手机有着更好的优点。比如你想看哪本书,在手机上面可以非常便捷、廉价地获取到;比如你想获取哪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课程,来进行系统学习;比如你去外国旅游,可以随时拿出手机,来翻译他们的话进行无障碍的沟通。 这就是人和人之间,能不能够善用工具的差别。就像不同的厨师,拿着相同的食材,有些能做出来佳肴,有些则直接烧糊了。你选择怎样对待手上的食材,就能烧出什么样的菜;你选择怎样使用手上的工具,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3. 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曾提出过一个理论:“奶头乐理论(tittytainment)”。 他描述了这样一个设想:“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将会不用也无法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为了安慰这80%注定失败的人群,他们的生活应该被大量低俗、廉价的娱乐活动填满。” 在今天的世界,这样的“奶头乐”越来越明显,比如“快手”和“抖音”的风行,对于明星私事的八卦……通过这些轰炸式的娱乐,渐渐简化这部分人的思维,让他们“乐不思蜀”,渐渐忘记自己的失败。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沉浸在这些“奶头乐”里,他们沉浸在那些简单、重复的愉悦里,不再分出精力去管其他事情。但我们一定要警惕这些事情对于自己的影响,除非你甘心做那“80%”注定失败的人群。 沉浸在“抖音”、“快手”里的部分人群,也就符合了“奶头乐理论”。 如果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呢?就像我上面说的那样,要善用手上的工具,比如“手机”这一神器。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手机、电脑改变了无数行业,无数次的先例都证明了:电脑、手机能够显著提高效率。 但在教育行业,居然还被视作“洪水猛兽”。当奇迹发生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惊叹,但随后我们会习以为常,部分人还会憎恨“奇迹”。是不是有些眼熟?在刘慈欣的《三体》里,罗辑最开始拯救人类的时候,他们是感激涕零、把罗辑当神。但随后,渐渐开始视为平常、傲慢起来,最后憎恨罗辑,甚至要审判他。当时看的时候觉得非常荒诞,但我也清楚,往往艺术是源自生活、影射现实的。 如何善用“智能手机”和“电脑”,来增长我们的知识、认识更宽广的世界、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而不是仅仅沉迷于“抖音”“快手”一类的奶头乐……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也是中国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 (完) PS:你们好啊,这里是温柔。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或者是想看到更多文章的话,欢迎来关注我的B站号:“温柔JUNZ”。 哈哈大家叫我温柔就行了,不用叫我JUNZ,温柔是我的笔名,JUNZ是因为有重名的,然后加上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