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应试≠学习,上班≠工作 标题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504026 meta-col学习 view101 like28 comment5 time8-29 作者如树如风 头图正文凌晨时分,一个微信同学群里发生了这样一番对话: 简而言之,当我表示自己在上班时间之外的深夜十一点多还在工作之后,有同学表示了不屑,有同学表示了不解,有同学感觉很懵,有同学第一时间问是不是兼职,只有一个同学说: “一个是为了生存,一个是为了自己。” 忽然想和大家聊聊上班与工作的关系。 上班是为了什么? 第一当然是为了生存。 二十来岁大学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不求有多少储蓄,但多少也应当实现经济上的独立,能自己养活自己。 这时候的日子一定过得拮据而局促,也正是因为这份局促,让年轻人们想要去追求更好的生存条件,换句话说,想努力赚到更多的钱。 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但我始终认为,生存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去追寻,也应当去追寻。 可遗憾的是,我在大多数同龄人身上,尤其是我的同学们身上,并没怎么看到这一点。 问个很俗套的问题:赚钱是为了生活,可生活是为了赚钱么? 我相信大部分人语言上的回答是“不是”,但他们的身体在说着“是”。 我的很多同学,他们的收入已经站在了同龄人的高点,却依旧每天张口薪酬闭口提成,话里话外离不开孔方兄。 以至于他们听到有同龄人在上班时间之外还在“工作”的第一反应是: 啥?上班时间之外工作?有钱拿吗?没钱?呵呵呵。 但对我而言,如果说上班是出卖劳动力换取报酬的话,下班之后的工作,则可能是创造其他的一些价值,获得某些体验,收获某些难以用金钱衡量的意义感。 是我不喜欢钱么? 不,我喜欢钱,很喜欢。 但没有喜欢到要用全部生活去交换的程度。 或许是成功学鸡汤过于泛滥,很多年轻人忽略了大部分人的财富是需要慢慢积累的这一事实,渴望着快速实现我们的父辈用大半辈子实现的财富积累,具体一点形容的话,就像“屁股底下烧着一团火”一样,着急的不行。 但说句难听的,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就算一年跳十二次槽,一周上七天班,一天干十八九个小时......能挣多少? 对,确实有一年连升三级的,有毕业起薪几十万上百万的,有创业成功身价十几亿三十岁之前财富自由的。 这样的人能有几个? 成为这样的人的概率能有多大? 然后因为为了成为这样的人,加班加到在最好的年华错过无数美好,身体一团糟,精神空虚压抑......值得吗? 在我看来,对于大多数基本生存能够得到一定保障的人而言,上班应该是工作的一部分,而工作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 由“上班≠工作”这个观点,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另一个观点: 应试≠学习。 这也是写这篇随笔想和大家分享的部分。 B站关注我的很多朋友都还在上学,而我观察到,很多人在经历了十二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之后,把做题考试看做了学习的全部,直接导致的恶果之一就是上了大学之后,除了要考试拿学分的课程之外,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甚至根本就没有那个求知欲去思考这个问题。而等到大学毕业走入职场之后,更是再也没有了“学习”的意识。一年可能也不会读一本书。 因为在我们的思维里,学习这件事情已经和考试挂上钩了,那么所有不考的东西当然就不需要去学习。 于是很多同学会就此整天宅在寝室里打游戏,看动漫。反正大学后面也没有什么大的考试了(除非考研或者公考),期末只要及格不挂科就好。 而经过对上面那段聊天记录的反思,我想提醒各位的是,应试真的不等于学习。 尤其到了大学之后,不喜欢本专业课程,翘课玩游戏什么的,对大部分同学而言都难以避免。但请一定试着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尝试着学习它。 哪怕你感兴趣的东西看起来完全无法帮助你更好的就业,或者获得更多的优势。 只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就好。 这是我回顾自己大学时光时最为后悔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