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妹有房有女友拯救世界,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爱这样讲故事?有没有空,来讨论一下?

2022-5-16 18:59| 发布者: Hocassian| 查看: 51| 评论: 0|原作者: 优质专栏UP主文章精选

摘要:
C:\Users\Administrator\Downloads\2019-10-9-21-52-43-77487362572300-卢诗翰的个人空间 - 哔哩哔哩 ( ゜- ゜)つロ 乾杯~ -采集的数据-后羿采集器.html

标题

有妹有房有女友拯救世界,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爱这样讲故事?有没有空,来讨论一下?

标题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7347

meta-col

动漫杂谈

view

4.7万

like

479

comment

145

time

2017-11-12

作者

星野喵0ww

头图

正文

( ̄▽ ̄)~又回来啦

本来是要更新关于“托尔”的最后一篇,但是这篇给媒体的稿子由于“档期”问题,所以就修改了下先发上来,感谢大家阅读啦(全文约有6000字,估计应该要9min)

(〜 ̄△ ̄)〜

最近在看弹幕的时候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无论是什么番,总有dalao喜欢发一个“如果我是男主就好了。”

当然这要是后宫向,喵0还真心希望你是男主呢。不过,前几天在看《国王游戏》的时候,居然也有dalao刷这句话,这也有些太可怕了。

刷这样的弹幕说明动画的确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值得憧憬的世界。但是呢,喵0又发现,我们在憧憬动画塑造世界的同时,不少dalao针对这个现象又刷出了另外一个有趣的梗,就是“有妹有房,父母双亡”,“谈情说爱还能拯救世界”,最后留下一个大问号,为什么这么不现实?

《埃罗芒阿老师》里吐槽“有妹有房”的不要太多

关于这个话题,包括11区研究ACG文化的学者在内提出了很多诸如“世代论”“社会转型问题”“家庭解构论”等等来解释如今的动画为什么总是设置这样的剧情。

不过喵0依旧觉得,动画作为第7艺术,是通过我们眼睛来观看图像最后给予我们精神上愉悦的,那这样来说的话,我们最终还是要以一个观众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动画。也就是制作一个“有妹有房,父母双亡,谈谈恋爱,拯救世界”的故事,如何让我们这些观众看下去,甚至“爆款”呢?

10月新番又有一个“有妹有房”的,虽然主角伊月认为这是“弟弟”

于是,虽然能力有限,喵0还是尝试从观众的角度上挖掘这个话题,拆分之后就是:

1.用什么“编故事”的办法把“有妹有房,拯救世界”套用进去?

2.这样讲故事对于观众来说有突兀感吗?

3.既然逻辑有硬伤,又有突兀感,我们为什么还能看下去?

4.为什么现在的日本动画有这样创造故事的趋势呢?

( ̄︶ ̄)↗

Day-1:用什么手段把“有妹有房,父母双亡;谈情说爱,拯救世界”的剧本编进故事里

现在的动画剧本,所谓“拯救世界”这个话题,一般要么是真的拯救世界,如《约会大作战》;要么的话就是拯救角色心中梦想和愿望的那个世界,如《埃罗芒阿老师》里和泉兄妹努力共同完成轻小说目标。

但是无论是哪个剧本,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动画塑造的世界里值得关注的角色一定是少男少女,或者loli等等的,然后他们“任务”就是“拯救世界。”这样来说,简单的观察角色就会发现缺少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类型的人,就是所谓的“社会上的大人。”

一个知名的有妹人士”五河士道“

为此才会有很多朋友吐槽,没有父母,自己还带个妹,住着豪宅,天天上学不工作,吃的还比谁都好,最后居然还能够“拯救世界。”

可是这样的故事居然被讲下去了,不奇怪吗?

有意思的是,11区文化学者因为有一些喜欢研究ACG嘛,如前島賢,他在观察了大量这种类型的动画后,写了本书叫《何为“世界系”》(《セカイ系とは何か》,其实也就是观察了当时通过网络传播的“世界系”这个名词的现象),然后总结了一个讲这种故事的方法:

前島賢所著《何为“世界系”》

(1)故事里“我”(一般指男主)与“你”(一般指女主)一定要描写日常生活,特别是大篇幅的描写日常生活,如去学校,参加社团活动,去"Rabbit House"喝喝咖啡。

(2)世界秩序崩溃,人类命运面临的生死存亡(日漫里爱用的“末世论”)等等的,可以有暗示,征兆,但是故事开始一定要隐藏起来。

(3)只要能够隐藏起来,不去关注这些“末日”,那么对于这个即将面临崩溃的世界,历史,社会,政治背景基本忽略可以不用给观众讲了,观众也不会有兴趣了解。而去专注先讲一些男主和女主的“日常生活”。

(4)等到故事发展到需要主角们去拯救世界的时候,就将“日常生活”与“世界末日”这种宏大叙事直接连接,并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赋予他们为什么能够拯救世界的原因。

(5)一般是女主即“你”去拯救世界,男主是看戏的。男主和女主通常是一对一的恋爱关系。

而列举的几个存粹的代表作,各位dalao可能也是了解的,就是还算感人的《星之声》,《伊利野的天空,UFO之夏》,《最终兵器彼女》

从左到右依次是《星之声》,《伊利野的天空,UFO之夏》,《最终兵器彼女》的宣传画

当然了这些作品离现在还是很遥远了。因为喵0前一阵子刚好写了讨论同样符合“世界系”故事的《境界的彼方》文章,所以还是借用一下“未来”,就很容易能看出这种“讲故事的方法”。(前面那篇文章里也有提到,不过在这里就再啰嗦一次了)

好了,现在假设我们是导演,而未来和秋人是现实存在的演员正在拍《境界的彼方》这个故事,如果我们想拍出上面宣传海报这样的镜头,摄影机应该怎么移动好呢?当然是从远到近正对他们以至于未来和秋人占据了镜头的大部分。这时候整个宣传海报的布局是这样的,栗山未来和神原秋人,他们两个以及整个学校天台,这样表现日常生活的画面刚好处于镜头的近处(也就是所谓的近景),占据的画面很大几乎平铺了整个宣传海报。而这个镜头中的天空,故事中能够颠覆世界的超强妖梦“境界的彼方”出现的地方(也就是后来“挂在”长月市上空的镜像大球),却是在镜头的远处(所谓的远景),而且占据的画面很小。这样的对比构成了这幅宣传画面。

有趣的是,这种镜头的移动在11区的哲学学术刊物《思想地图》讨论“动画故事”的时候也被提及。也就是《境界的彼方》大量的篇幅都是依靠未来和秋人双方接触,了解,请吃饭,参加文艺部活动,拍眼镜写真付房租,欺负一些小妖梦,和美月成为朋友,介绍名濑家族等等这样的日常故事为基调,定位成“近景画面。”(上面海报中占据的画面很多)

对于小爱,未来是不会真动手的了

“世界末日”(“境界的彼方”这个超强妖梦)一开始其实是被隐藏起来的,直到动画过半才开始被稍微提起。

而最后对抗“境界的彼方”相比而言就描写的较少,就像海报里占据的宣传画面很少,并且是“日常生活下的未来和秋人”直接就参与到“拯救世界”(定位成“远景画面”),虽然这是整部动画剧情真正意义上的高潮和引发观众感动的部分。

如此来说就缺少了一个东西,近景是未来和秋人乃至包括名濑美月等等在内,远景是“境界的彼方”,如果是面临着人类生死存亡,那不可能不出现的是处于中间位置的镜头(中景),也就是社会,政府,国家,国际组织,她们都在哪里?不知道,全部被作品摒弃了,甚至发生的舞台也不大,就在一个小城市,一座小镇上。然后就依靠这个不大的舞台就把“末世”这种宏大话题勾勒出来了。

突然想起来美月也是一个有哥哥,有房的妹妹

这样来说就是《何为“世界系”》里总结的讲“有妹有女友,谈情说爱拯救世界"这种故事的方法。说起来既然《境界的彼方》里是这样套用的,其实观察很多动画都有这些元素在里面,不过喵0在想,如果是自己用这样一个方法讲故事,也必然这么写了,毕竟对于没有家庭,社会,国家这样的因素作为日常生活的延伸,青春期少男少女在学校里除了谈谈恋爱,搞搞文艺活动好像也没有什么别的事情,等到他们走出校园时,外面又是世界末日的景象,没有成人社会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就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拯救世界。这样便把这本来看似就有些荒诞的故事文本说通了,而且还大为流行。

Day-2:这样的故事你能讲出来,但是我们看的时候,真的没有突兀感和逻辑问题吗?

喵0在上文里把“有妹有房,拯救世界”也就是“世界系”的故事文本说成有些荒诞。

其实啊批判“世界系”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就算是在纯粹的“世界系”故事里(如前面三个代表作),都存在着创作者通过修补,辞令以及架构将看似密不透风的逻辑织进整个故事里,让人觉得毫无违和感。

否则呢,也没有见过几个人非要吐槽说《境界的彼方》故事讲的有问题。

对于一部口碑不错又饱受欢迎的动画来说,想要做的这一点,它们起码有着和观众引起共鸣的动画角色,有趣的故事和具有自洽意义上讲的世界观。

 ̄▽ ̄

是否赢得共鸣和故事是否有趣多是观众主观上的判断,而自洽意义上的世界观,多少就有一些客观性。

问题就出在这里了。

常规来说,日本动画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构造甚至包括有违一般电影艺术准则,都不可能阻挡叙事在作品中占有的核心位置,也就是“如何将故事展现的吸引观众”。

举“老婆心爱”的例子,即使是被评为“废萌”的《今天要来点兔子吗》,也不得不将“萌”这个吸引人的元素依托在故事展现上,说到底它们都被嵌套在一个线性叙事古典叙事,正常逻辑叙事的框架内,或者至少受到这些叙事的极大影响,自然“世界系”也是如此(非线性叙事的动画也有但是相比于前者过于少啦,比如《哆啦A梦》)

把我”老婆“的图拿出来我本来是不愿意的了

也就是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故事主线,这条线有一个明确的开端,又有一个合乎故事目的的结尾(即使这个结尾是开放的,日本动画经常会这么结束),角色人物是重心。

所以,对比“世界系”这种“有妹有房,拯救世界”的故事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它就符合极强的讲故事的性质,以角色特别是现在越发出现的萌系角色为重心,有一个日常生活这样的明确开端,又有一个“拯救世界”的目的做结尾,中间是顺理成章的从开头走向结尾一步步的故事发展,包括爱情呀,友情呀和所有作者想表达的东西。

说到这里各位dalao应该发现问题了

4月新番《末日没空》的故事逻辑还是很完整的,虽然也是女主拯救世界

如果是这样讲故事,那么因果关系是很严密的,开头故事背景引起中间故事发展,中间故事发展决定了结尾是怎么样的,层层相套,就像破案一样,在故事的细节中折射各个因果律。这样来说的话,如果真想讲一个“有妹有房,拯救世界“的故事,在这种逻辑框架内,必然要依赖个人折射家庭社会,家庭社会又折射国家,国家在有些动画里又上升到世界层面以至于宇宙层面,最后才能推导出个人拯救世界,就像很多美国的灾难大片一样。

可是,笔者在前文里也写到,“世界系”一般被设定为缺少“中景”也就是忽略家庭,社会,国家,国际组织这种在现实世界里极其重要的因素,突出的就是单个的角色。在这里就出现了断层,“谈恋爱”与“拯救世界”直接相连,无论多能自圆其说,都不可排除缺少中间的社会部分而造成观众潜意识里逻辑上的突兀感。

知名动画《EVA》里,已经出现了”世界系“的影子

这也就是喜欢研究动漫的日本评论家东浩纪等人在对《EVA》评论时提到的,在19话前(未引入“世界系”的影子)整部动画基本表现为传统的机战作品,场景丰满,剪辑高速,叙事层层展开,因果完整,塑造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可自从19话之后(引入了“世界系”的影子),画面就使得原本虽然也存在日常和拯救世界并行的故事,但是现在更加的直接连接和对立。镜头急剧缩小在纯粹的日常生活,强烈的心理独白下真嗣蜷缩在自己世界里的自我救赎描写和一旦走出自我世界就是“世界末日”的景象里,出现了某种故事因果的断裂而呈现出复杂的“半透明文体。”

Day-3 喵0你说逻辑有问题,有突兀感,为什么你还天天看的那么高兴?

其实还真是这样的。

我在看动画的时候,根本不会因为上面突兀感,断层,逻辑问题,把整部动画评为不合格,无趣,故事跳跃太大,不符合我们的认知,最多只是跟着大家一样吐槽“有妹有房,父母双亡。”

(~ ̄▽ ̄~)

思考下原因,很容易能找到一个极具说服力的简单解释,就是商业化。既然公众欢迎我们就这么画,这么讲故事好了,哪管的了这个文本缺陷那个表现问题。的确如同日本20世纪60年代团块世代(指日本战后出生的那一批人)赢来青春期一样,面向这批年轻人的漫画作品剧画诞生,里面大部分都是描绘了渴望成熟之感这种符合时代印记的东西而大受欢迎,以此快速占领了市场。

至于现在这些作品呢,很多11区的文化学者又抛出了御宅族世界观发生了变化这种说法,也就是:从原来积极融入社会(渴望成熟)到不得不融入社会(法定年龄父母已经不再承担抚养义务需要走出家门)再到蜷缩在自己的小圈子与社会隔离但又期望自己能够影响到世界,所以才让这类作品大受欢迎。

笔者觉得《EVA》被评为超级神作的另外一个大原因也是反映了上面所说11区新一代年轻人思维转变

应该是有一些道理的。

但是喵0觉得,更广泛的来说,我们观看动画也会与电影一样出现“通病”:和影片里的人一起笑,一起激动,一起感动,一起被那些唯美的图景缠绕,甚至去cos成里面的角色学习他们日常习惯的说话语气和动作。

就如文本分析里公认假设“任何形式的分析都有可能破坏我们观看影片的乐趣”,为此我们既然把动画当成一个更加倾向于娱乐的东西,我们就会一本满足的谈论我们喜欢的角色,音乐,场景,是在弹幕里随意的吐槽故事情节和其他人分享这份开心,而不是去思考什么叙事合不合理,结构完不完整,镜头是否符合常识。

换句话说就是看动画时注意力是那样的集中,以至于我们的视觉记忆力变得非常弱,我们总是期待“故事接下来要发生什么”的新镜头,而对于前面出现的镜头大概遗忘了不少,这样来说埋藏在动画快速变换镜头下的叙事线条,文本结构自然更不会被我们注意到,也不会因为“世界系”故事本身的断层而感到动画不合格。

看《春物》里我们或许会很容易注意各类女性角色

这也解释了,这类动画出了这么长时间,我们才开始通过弹幕吐槽,并且还依旧乐此不疲的看着。

更为关键的是”有妹有房有女友,谈情说爱拯救世界”看似一个新颖的讲故事的方法,其实仔细观察下还是有新瓶装旧酒的嫌疑,摆脱不了日本动画一直以来的两个人气题材”战斗类型”和“恋爱类型。“

为什么这样说呢

前面举例的存粹的“世界系”代表作里,如《伊里野的天空,UFO之夏》可以发现无非是原来流行的那种“恋爱题材”中的纯爱故事而已。这部作品里浅羽直之与伊里野加纳这种一对一的爱情本身就塑造了一个完整青涩的恋爱故事,而最后不忍分别和已经预料到的结局又加重了这种纯爱感情的细腻化。

像什么呢,像不像同一个时期上映的另一个很知名的“纯爱番”《Air》,里面女主角观铃与病魔斗争必然失利,最后不得不与爱情诀别是很类似的,动画都花了大量篇幅来刻画这种一对一的爱情故事。唯一不同的是前者嵌套在一个大背景里即世界末日的来临,女主角要拯救世界。

某知名纯爱番《Air》

然而对于这几年的新番来说纯粹的“世界系”故事越来越少,创作者们通过自己的艺术创造改变后的“世界系”故事却让被吐槽为“有妹有房,父母双亡;谈情说爱,拯救世界”的动画层出不穷。

道理很简单,通过纯爱来嵌套“世界系”这种纯粹的故事已经不能长期取得关注,一对一的纯爱和一对多后宫是矛盾的,所以作为自由的结合,创作者们就将后宫故事和“世界系”嵌套,前者符合时代后者符合讲述故事的新奇感。需要妹妹,那就将妹妹放进去,甚至是女主拯救世界看腻了,那就换男主好了,这种“世界系2代版本”后来红极一时的《约会大作战》就很典型

还是妹妹模式的琴里比较可爱

需要萝莉陪你战斗拯救世界吗?没问题,还有《黑色子弹》

截屏自OP最后,这个场景感觉很有带着loli拯救世界的苍凉感

上世纪80年代流行到现在的战斗题材,《灼眼的夏娜》也完美的融入到了“世界系”。通过将“红世”这种灾祸般的降临和夏娜热血,努力,意志坚定的斗争来“拯救世界”中间穿插复杂的爱情故事,获得了极高的人气。

对了还有被吐槽的重灾区,也就是笔者在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将“世界系”里的“世界”进行意识化处理,真实存在的世界被无力化,透明化,几乎让观众注意不到,而着重描写拯救角色心中梦想和愿望的那个世界,讲诉所谓的“日常向”故事。这类典型太多了如4月新番《埃罗芒阿老师》,兄妹携手互相拯救对方,完成共同的关于轻小说的心愿世界,至于你说家庭那些嘛,在这些番里,也是看不到的,倒是有一个很大的房子让主角们住。

其实拆开看,对于观众来说,谈恋爱甚至是恋爱斗争,热血,努力,充满激情,有一个妹妹这些放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只是单纯的这样创作未免太单调,为此动画创作者们将这些因素融入“世界系”这种新文本,也就使得我们经常吐槽的“有没有房,有女友,谈恋爱拯救世界”这种动画不断出现变的正常了。

最后呢也就是Day-4:“有妹有房,父母双亡”这种故事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出现趋势

其实很多批判者喜欢拿这个话题做文章,认为这种动画的流行正好反映了现在御宅族的状态,说他们是只要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便足够自我建构一个庞大的假想世界,虚构未来。这个批判有多大意义,笔者不好说明,但是不得不说,这种单纯的文化批判经常忽略一些因素。

>▽<

认为无非是满足年轻人意淫拯救世界的快感,但是不得不说,日本动画至今走过了50余年,他们的主角基本都是“长不大”的。制作者们一直有意塑造着让观众试图从动画主角中寻求某种遗失的没有能够实现的青春故事。为此,他们往往把“英雄”的人格赋予在有着青春这个属性的年轻人身上,毕竟成年人很少拥有这种朝气,这种习惯自然与美国电影那种“成年硬汉”形象大不相同,而动画的故事为了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又必须跳出学生时代。所以成年社会甚至是世界发生的事情作为故事,而主角作为长不大的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将世界映射到年轻的少年少女身上的动画创作,无论是细田守,今敏,还是宫崎骏,高畑勋等等的大师们都在保持着这种习惯。所以单独拿出来说御宅族多有背锅的感觉。

不过说起来,看动画如果能让我们笑,开心自然是第一位的,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其实故事再荒诞也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在此之外,如果能够讨论这些倒也是美好的事情啦!

感谢大家阅读 ̄▽ ̄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