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榫接卯和,相守千年 标题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993273 meta-col手机游戏 view163 like25 comment9 time2018-8-19 作者如树如风 头图正文何谓榫卯?简单而言,它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去部分叫卯,是我国古代建筑 、家具及其他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然而,真的如此简单么? 一榫一卯,一凸一凹,简单的结构里,沉淀着的,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无数能工巧匠的汗水、智慧,以及一份质朴而厚重的文化。 榫卯,是一种智慧时常好奇:为什么我们的先祖,不选用更为便捷的钉子绳子,而是要费时费力地在两块木头上做出榫卯结构呢?钉子一钉,绳子一捆,胶水一粘,也很牢靠啊。 随着年龄增长,我渐渐体悟到了那份铭刻于榫卯之间的智慧。 古语有云,欲速则不达。 钉子也好,绳子也罢,看似更快捷更省力,当下的效果也不差,但在时间的面前,都经不起考验。 铁钉会锈蚀,绳子会朽烂,唯有榫卯紧紧扣合在一起,相守千年。 榫卯,它的原理并不复杂,无非一凸一凹,互相结合。然而,我们的祖先认真地雕琢着这简单的结构,并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不断改进,不断积累,不断创造。 千年之后,当我们仰望那座巍峨沧桑的金銮,当我们凝视那张古朴厚重的书案,祖先们彼时洒落于铲凿尺规间的汗水,凝聚在一榫一卯间的智慧,便在后人的眼中和心里,开出了最美的花。 这,就是榫卯的智慧,朴实无华,历久弥新。 榫卯,是一种历史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就已经开始使用榫卯构筑干阑式木构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榫卯从建筑沿用到了家具; 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首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家具的发展,榫卯技术也进一步发展; 隋唐,榫卯技术伴随着家具与建筑艺术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木结构建筑精密坚实,有些甚至流传至今; 宋元,《营造法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代表性建筑是山西应县木塔,其构件通过榫卯连接,营造方式极为简洁,却承受住了千年的风雨,堪称中国第一木塔; 明清,榫卯结构已达一百余种,我国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紫禁城,正是始建于明; 近现代以来,榫卯更是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1934年,奥利-柯克为自己发明的积木玩具设计了商标——乐高,而乐高积木的连接方式,受到了榫卯结构的极大影响。 一段段历史,一个个民族,榫接卯合,形成统一而坚实的整体,于是,才有了今天的我们。 榫卯,诞生于汉字之前,它伴随着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的兴衰荣辱,沧海桑田。而今,更是随着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走向了全世界。
榫卯,是一种哲学在我看来,榫卯,更是一种哲学。一种相处的哲学。 生活中,我们难免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有些特点未必是我们喜欢的,这种情况下,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呢? 榫卯给出了答案:取长补短。 既要积极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缺点,在看到他人力有未逮时,若自己行有余力,亦应当伸出援手,协助解决问题,实现双赢。 这样的处世哲学,根植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也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处世哲学,最终形成了我国如今兼容并包,平等互利,合作双赢的处世原则。 这样的相处之道,在日常生活里,我认为最应当被用在夫妻关系之中。 首先是同。 两个人能够走到一起,或多或少会有某些相似之处。正如榫卯,多为材质相同或相近的木料所制。 其次是异。 有相似,自然会有不同,榫卯之中,一凸一凹,在构建起的整体里有着不同的位置,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最重要的,是求同存异。 对方的优点,欣赏并接受优点带来的好处;对方的不足,接纳并愿意帮助他/她弥补。 就这一句话,很简单,不是么? 正如榫卯,无非两块木头,一凹一凸。 却能紧紧扣合在一起,共同面对风吹日晒,岁月流转。 相守千年。 相关视频推荐: 相关游戏推荐: 《榫卯》(国服代理名称《榫接卯和》),通过3D模型展示多种榫卯结构,还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历史,器具,用料等相关知识。 |